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理性表达,教师论文写作是基于问题、针对问题与在问题中展开的。从不同的维度来看,问题存在着“显”与“隐”、“一”与“多”、“问”与“答”的辩证关系。基于问题辩证,洞悉问题的“显”与“隐”是教师论文写作的起点,贯通问题的“一”与“多”是教师论文写作的拓展,而创新问题的“问”与“答”则是教师论文写作的成型。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呢?“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即为: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和“学”看成是一个互动、合作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选择“问题”、然后以“问题”为教学的中心,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不断分解“问题”,转化“问题”,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探究,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问题”,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信和毅力,提升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最终将学生引上创造之路的一种教学策略.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呢?  相似文献   

3.
《滁州学院学报》2022,(1):94-97
“问题链”教学法是把总问题分为逻辑相关的子问题,在总问题观下逐一解答子问题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探究“原理”课中某一具体的“问题链”典型教学过程,主张“是什么”问题、“怎么样”问题、“为什么”问题,分别主要承担传授知识、启迪思考、价值引领三大功能,深化对“问题链”教学法实质的认识,促进“问题链”教学法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4.
设计“和润课堂”的问题情境,主要策略有三。一是聚焦问题源头,分析教材的可能问题,预设真实问题。二是形成问题“链条”,即“深度”把握过往,引导儿童“悟”;“高度”反思当下,解决儿童“惑”;“宽度”引领未来,助力儿童“长”。三是升华问题意境,立足“立志”和“内省”两个学习阶段。  相似文献   

5.
“问题提出”自产生之初便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其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也将是“双减”后高质量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破解之道。将“问题提出”融入教材既是国际教育发展趋势,也是对新课标要求的积极响应,更是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教材中的“问题提出”是一种以“问题”为基本点的教材内容组织与呈现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在给定的情境下生成和表述问题的过程。在分析数学教材中“问题提出”类型的基础上,以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分别从“问题提出”专栏、“问题提出”融入“课堂活动”、“问题提出”融入“探索规律”、“问题提出”融入“综合与实践”、“问题提出”融入“整理与复习”五个方面探讨“问题提出”融入教材编写的路径,并设计相关案例,以期为“问题提出”在教材及课堂教学的软着陆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教学法”的主要特点“问题教学法”主张以“问题”切入主题,以“问题”作为主线,以“问题”促进创新,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教学法”有3个特点:1“.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开端。“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没有“问题”,学生就不可能有求知的愿望和要求,教学也就不可能取得任何真正的成效。2“.问题”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而且还是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因此,只有使“问题”存在于整个教学…  相似文献   

7.
“应用题”中的“题”是问题,“解决问题”中的“问题”也是问题。“解决问题”中的“好问题”有怎样的特征呢?。  相似文献   

8.
充分发挥教育学的“研究问题”在学科建设中的关键作用,需要“回到问题本身”,通过对“问题”与“对象”的关系、“问题”与“范畴”的关系、“问题”与“问题”的关系等概念辨析,改变原有认识思路,从简单走向复杂,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平面走向立体,建立对教育学基本问题的“立交桥式”认识,展现出解决该问题特有的类型化、层次化,因而具有立体性、结构性的整体答案。  相似文献   

9.
精准教学背后蕴藏的是精准的课堂提问。精准的课堂提问应从“浅问题”到“深问题”,从“瘦问题”到“胖问题”,从“他问题”到“我问题”。还应注重问题假设,尽可能引发争议;注重问题图景,尽可能结构思考;注重问题路径,尽可能彰显智慧。  相似文献   

10.
这里所说的“问”,指的是“问题”和“提问”,即“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著名音乐教育专家吴斌老师在评课和讲座中,多次提到这样一句话:“问题是起点,问题是主线,问题是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11.
所谓校本教研,不过意味着解决教师的“问题”, 包括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如何才能“不那么忧虑”,等。除了解决教师的“问题”之外,也包括解决学生和校长的“问题”,比如怎样成为“好学生”和怎样“有效学习”, 如何成为“好领导”,和怎样“有效领导”。遗憾的是,人们往往热衷于种种“方法”的翻新, 而忘记了校本教研的基本精神原本是为了解决学校尤其是教师的“问题”,殊不知任何“方法”,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问题”被忘记了,“方法”便常常成为无用武之地的多余。因此,我们更愿意谈论如何让教师理解和体验“好教师”、“有效教学”、“好学生”、“有效学习”等“问题”,从这些“问题”牵引出相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的”是现代汉语结构助词中的一个典型成员。“的”的分合问题,既涉及语法研究,也关联语用实践,同时还与书面语的规范问题紧密相连。为此,文章以“的”的分合史和分合观为经纬,对“的”的分合问题进行了全面讨论和必要思考。“的”的分合史分“由分趋合”、“总体趋分”、“分合相持”三个时期。期间,存有“分用”和“合用”两种观念,有过“分用”和“合用”两次争议。同时,“合用”观的理由问题,分合史各期的划分问题,“分化说”的提法问题,实践检验的权威性问题,也都与“的”的分合问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问题教学模式是指利用问题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教学并不是局限于用“问题”对教学内容作例证性阐述,也不是局限于用“问题”做单纯巩固知识基本训练,更不是把“问题”等同于“习题”,用“题海”加重学生负担以换取短期教学效果。而是把“问题”作为出发点,把问题作为基本要素来组织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五环问题导学,即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生本课堂”为理念,课堂由“教”向“学”转变,以“问题“为中心,围绕“中心问题”,递度设置若干个子问题,运用聚焦问题、激活旧知、展示新知、应用新知、拓展迁移的“五环节问题导学法”,搭建积极的心理意向和学习意义,不断激发学生探知“问题”的“自觉”,通过系统化的知识“建构”,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问题”教学的关键是要有“有价值的问题”,本文从“有价值的问题是怎样的”、“有价值的问题从哪里来”、“有价值的问题怎样呈现”三个方面来探讨对“有价值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问题”一词颇为常用,无论在书面语还是在口语中,该词的出现频率极高。各大媒体曾曝光了含有三聚氰胺的“问题奶粉”事件、“问题鸡蛋”事件,近期传出了“问题资金”、“问题房产”等等,这些“问题”到底是什么含意,又该如何英译呢?  相似文献   

17.
2001年数学课标修订中将“应用题”改为了“解决问题”,到2011年又将“解决问题”改为了“问题解决”,这意味着由“去解决一个问题”转移到“解决一个问题的全过程”,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恰恰是教育关注点的变化,后者更加关注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8.
当代哲学的对象是“存在的意义” ,其性质是对存在对于人的意义的形上觉解。联系全球和我国当下的“大存在” ,“实践人本主义”关注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问题、“和平”问题、“发展”问题、“信息”存在的“意义”、“文明”和“宗教”问题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创新教育过程入手,分析了“问题意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与创新教育的关系以及影响“问题意识”、“问题提出”的因素,提出了士官创新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对数学课堂教学“满堂问”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满堂问”的界定和价值判断在对“满堂问”作价值判断之前,首先作以界定.课堂教学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动态发展过程,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元素.那么,“满堂问”到底是“满堂问题”还是“满堂提问”呢?笔者认为,“满堂灌”中的“灌”是动词,即“注入”.与“满堂灌”相对应,“满堂问”中的“问”作为动词,应理解为“提问”,因此,“满堂问”即“满堂提问”.界定“满堂问”之后,我们再作价值判断就不会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