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玉华 《编辑之友》2015,(10):40-43
学术出版是出版物的灵魂与生命,关系到我国文化强国的建设和出版行业的未来命运.然而,出版企业作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还须谋求市场盈利.当前,我国的学术出版市场虽在持续发展,需求相对稳定,但大众出版物消费需求不仅市场广阔,且发展迅速,成为市场化出版企业盈利的主要方向.因此,在学术使命和市场生存之间,出版物普遍陷入学术出版和大众出版的两难抉择.应对此难题,需在学术出版与大众出版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其关键是实现出版物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事业职责的有机统一与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优秀出版物的价值具有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等多重性,出版物只有在内容上符合社会主义的出版导向,并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播价值,才能称为优秀出版物,体现出版价值.优秀出版物的价值有文化积累价值与文化传播价值.本文以《山海经》为例对传统出版物的文化传播价值研究.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先生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研究梁漱溟的学术观,并运用其反思我国当代学术出版物编辑的思想误区,校正学术出版物编辑的价值取向,对推进学术出版的健康发展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4.
图书是一种文化商品,具有双重属性。作为精神产品,要反映出思想性、知识性和价值观,表现出它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本质特征,要以文化的普及与提高为唯一宗旨,并以此实现其社会效益。而作为物质产品,要通过一定的交换关系流通于图书市场,受制于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要以盈利为唯一目标,实现出版者的经济效益。 中国图书价格在1993年4月以后,虽然除大中专教材和中小学课本实行国家定价外,其图书价格已基本放开,但由于出版业能够盈利或者多盈利,还是要通过规模经济来降低单位成本,仍然是印数越大,经济效益越好。这样,出版社要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势必要追求一定的出版数量,包括单位图书出版数量(印数)和图书品种数量。这是出版社实现经济效益的基本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下精神产品的纯商品化,决定了交换价值成为衡量出版物质量的根本标准,一切艺术价值、学术价值、思想价值往往成为  相似文献   

5.
从出版的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的本质联系来看,出版的基本规律就是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出版物中的相互依存.它表明:出版物有一部分或大部分适合于市场运作,因此出版需要有经营性和公益性之分;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在通常的情况下是不统一的,但它并不影响出版业的健康发展,正视它还有利于出版业的科学发展;人是出版基本规律的主体,文化是其核心.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出版物中相互依存,贯穿于出版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由出版企业化发展带来的出版质量下降、跟风出版严重等出版领域一系列问题引发了我们对出版物价值取向的思考。出版物是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特殊商品,且其双重价值既有同一性,也存在其难以避免的矛盾性。作为出版人,我们应该合理权衡两者关系,在始终把出版物的文化价值放在第一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化解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实现两者的和谐共存和双赢。  相似文献   

7.
学术集刊是与期刊互补的一种学术出版方式,虽然在编辑思想和出版体例上与期刊一脉相承,却具有不同于期刊的传播功能和存在价值,是未来期刊出版管理体制创新的潜在路径.对于学术集刊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不能简单地沿用期刊的既有模式,而应当将其视为一种独立的出版物,赋予其独特的连续出版物标识,有意识地从制度上、物质上扶持学术集刊的健康发展,以推动期刊出版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期间,我国新闻出版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舆论氛围和文化条件。2005年,我国新闻出版行业增加值已约占GDP的1.7%,约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从出版物绝对数量上看,我国已成为世界出版大国之一。但与其它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从出版物的质量、人均占有量,还是从出版产业的发展速度、质量上看,我国都有相当大的差距。为不断缩小我国出版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文化生产力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各种出版物的需求,我国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正在积极组织实施“十一五”发展…  相似文献   

9.
谢影 《现代出版》2008,(2):69-71
出版社在国家文化建设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而大学出版社是出版传播学术思想成果、引领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的机构,是集教育与专业出版两种职能的综合体,它反映了思想文化创造和科技的新成果,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出版物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蕴涵着一定的思想和观念,读者对出版物的认同就意味着一定程度上对某种观念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近日,几位出版界同志在一起闲聊,谈到如今出版的图书越来越多,但值得阅读的图书却越来越少,有保留价值的图书更少.自然,这里的"少",是相对数量的"多"而言的.从绝对量来看,可读的书与可保留的书,也还是有一些的.不过,数量和质量的严重不对称,形成触目的翘脚现象,则是当前出版业之痛. 忽视质量,盲目发展数量,有违出版的功能.出版是一种文化的选择.由于文化走向普及,社会上能够写作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并不是写出来的任何书稿都有出版价值的.出版的功能,正是要从大量的书稿中,经过比较选择,把优秀的著作物挑选出来,编辑加工成正式出版物,加以褒扬推广;同时认真把关,不让那些劣质文化通过出版得到传播.这样有取有舍,不仅由于出版的人力物力有限,不可能将所有人写出来的书稿都予以出版;更由于着眼文明建设的使命,不宜让那些劣质文稿问世传播.如今出版物市场鱼龙混杂,"鱼"多"龙"少,高质量图书不多,低质量读物不少,在相对程度上,就是缺乏应有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1.
今天,就出版图书的数量和品种而言,我国已经成为头号的出版大国.但如果按照人均消费和学术话语的国际渗透力等几个关键指标来衡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与出版强国还相距甚远.作为当代的出版人,有条件、有责任也应该有能力,正视当下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出版中存在的种种乱象,再创学术出版的新辉煌,这是时代赋予今天所有关心和从事学术出版者的使命所在.  相似文献   

12.
人文学术出版是人文社科出版领域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对其价值衡量一直缺乏简单而有效的标尺.文章通过对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文化自信与中国散文丛书"进行个案剖析,初步提出人文学术出版应具有三个价值维度:前沿的时代价值、独创的学术价值和现实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经过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出版物的数量和质量有了长足进步,为建设文化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出版物数量的增长一定要有质量的提升做保障,特别是作为文化集中体现的学术著作出版,一定要严格遵循出版规范,提高出版质量。我们要把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作为提  相似文献   

14.
文化出版是一个国家、一个历史时代最重要的中介载体,历史与当下的一切都反映在出版物当中.每个国家、每个时代由于政治、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等各种原因形成自己的出版特质,具体表现为出版的文化制度、职业伦理和道德素质等诸多外在特征,从一个历史时代刚性的出版法规到出版物的装帧、封面设计等产品形态,再到出版群体的精神追求,都是时代出版特质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相较于市场上各类百万级的畅销书,学术出版可谓小众出版,但却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思想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优质的学术出版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文章从学术出版的“三位一体”学科体系建设、专业面向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学术出版的长期性这三个角度,并结合格致出版社学术出版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做好学术出版提出了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6.
择善而从——对出版文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狭义的文化概念下,认为出版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上产生的出版理念以及由此而选择出版的精神产品和思想成果,出版文化的精髓是选择、传播、积累优秀文化的理念、取向和意愿.提出了出版文化研究的几个议题:出版物中的精神内容、出版从业人员的思想与心理、出版企业的文化问题、体现在社会每一段进程中的出版的传统、理念、原则、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特点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17.
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翻译出版活动进行动力机制分析,发现在国际空间影响我国翻译出版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国家间经济实力差距、国家间关系和来源国或地区的文化资本以及来源国的对外文化策略。各因素之间是相互竞争的关系,经济因素具有竞争性的优势。在国内空间,影响我国翻译出版物数量的关键因素是我国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出版政府奖出版物奖、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具有权威性、普遍性、稀缺性、客观性、衔接性特点,通过梳理三者内在逻辑关系,统计、整理、分析各出版单位获得历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出版物奖数量和入选历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数量、首批“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数量,采用静态与动态相兼顾、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加以研究,可分析全国图书、音像电子出版单位的专业出版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大量编校质量存在问题的出版物及其出版单位,这也反映了目前我国的出版物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一些缺陷,严重影响了我国出版物市场的良性发展和对于读者满意度的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出版物的质量检测工作在技术方面得到了优化,相关的技术被运用到了出版物的质量检测工作中,节省了检测的时间,提高了检测的效率,但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减少出版物质量问题的发生,提升出版物的价值是我们当前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新时期我国出版物质量检测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从出版物出版的流程出发来分析出版物质量检测工作对于出版工作的重要性,最后寻求如何有效地实现出版物质量检测工作的价值,探索改善我国出版物质量检测工作的方法,为广大读者和出版物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优秀出版物。  相似文献   

20.
出版是意识形态生产出版是意识形态生产的重要系列之一。出版物作为社会的精神产品,是整个社会意识内容重要构成部分。虽然一般地说,构成出版物上的社会意识,除了属于意识形态的出版物,还有属于知识体系的出版物,但后一类出版物,在出版思想上仍受社会主义出版方针规范,存在着意识形态功能指向。何况许多知识性读物带有意识形态性,而相当数量的意识形态性出版物是以知识形式面向读者的。意识形态性的,或隐或显地带有一定意识形态观的出版物,几乎出现在千家万户,渗进社会文化的每个角落。出版的意识形态生产系列,在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上,由著作与出版两部分组成。但是我们习惯上认为,只有著作家理论家才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