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卢梭《爱弥儿》中的全新教育理念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的《爱弥儿》这部教育小说之精髓就是尊重儿童的天性,回归自然。卢梭的教育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们当今的教育改革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越过儿童与教化之间的纠缠,儿童现象世界作为一种本真的存在,对哲学上的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儿童是成人的根,童心是儿童存有的根,童心自然是成人的根,童心乃人类文化与自然历史之根.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童心""赤子之心"是"善端"之发源地;在西方哲学中,善是理性自然进程中之"普遍原理".因此,童心是善之奠基.只有首先护持先验之"童心",个体与城邦之"善"才有可能.以"童心为善奠基"反思儿童研究的地位,儿童研究理应成为未来关于人的研究之中心学科.这并不意味着儿童不需要教育,教育学的理论逻辑首先在于认识到儿童精神的本性,复归儿童生活的本真,发现作为善之奠基的童心哲学.  相似文献   

3.
"赏识教育"的困惑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赏识教育"已成为不少家长和教师竞相采纳的教育方式.但是我们很遗憾地看到,"赏识教育"本身固有的种种缺陷以及老师和家长们流于表面或失之片面的理解,使"赏识教育"日益变形和变味,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困惑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儿童数学"的现象学意蕴是以现象学的态度--"回到事物本身"来研究数学,追求"数学思想"的敞亮和儿童"数学之思"的显发与弘扬.实践中,通过儿童"生命·实践"的数学化活动--儿童的生命实践活动体验、生命实践活动建构、生命实践活动创造、生命实践活动表达,达成"儿童数学"的现象学旨趣--"面向思的事情".由此,现象学所带给"儿童数学"的绝不仅仅是某种特定的教育实践与研究方法,而是一种"儿童数学"的现象学精神--回归儿童"生命·实践"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是孩子们体验、探索、发现、学习、游戏的极佳场所,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回归自然"的道路却始终艰辛,这与园所提供的环境、教师固有的理念、家长的支持都是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从分析"回归自然"活动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说起,重点阐述了"回归自然"促进幼儿发展的实施策略,包括幼儿园要构建"回归自然"的课程内容;教师要转变观念支持幼儿在自然中的活动;家长要积极互动帮助幼儿感受大自然中的乐趣,为"回归自然"的实践操作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策略,是值得参考的。  相似文献   

6.
卢梭以自然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培养"自然人"为教育目的。强调儿童的分期教育,遵循个性发展、启发教育的思想。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为当代的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回归自然,实施自由教育;深造自得,满足主体性需求;因材而授,关注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儒家的"理想人格"构想,是人类发展史教育史上一大进步,它明确了教育目的,为个体人格的发展指明方向.儒家理想人格模式属"圣人君子人格型态","内圣外王"是其固有特质,礼仪教化与道德战履是其实现之两途,"学"乃是儒家通往理想人格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以"成"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追求,将学生的成长、成人放在首位,对学生个人评价多元化.思考教育,抛开功利和模式,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让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如沐春风、回归自然,还教师发展的主动权,让老师在工作中拥有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乡之间、不同地域之间经济差别的进一步拉大,农民工现象愈演愈烈,其伴生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作者通过调查得出的一组数据,从"留守儿童"的各项比例、监护状况",留守"对儿童的心理影响、学业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对"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问题谈了自己的做法和想法,希望该文能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与教育状况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回归自然:凸显农村教育"自身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一种价值取向。农村教育"自然化"、"农村化"是教育回归生活、回归自然的必然途径。农村教育的"天然资源"、"隐性资源"、"纯真资源"是农村教育独有的资源库,也是推动农村教育向前发展的一个"助推器"。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学校教育可以弥补家庭教育欠缺,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实中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学校教育促进留守儿童身心更好发展的关键在于通过"爱"的机制,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之爱、教师之爱、同学之爱、家庭之爱以及社会之爱。  相似文献   

12.
"儿童中心主义"是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是在"本能说"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以此审视我国中小学教育,不难发现存在着教师本位、教育标准化严重、学生课业负担重等背离"儿童中心"的教育现象.对此要把杜威的儿童中心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转变教师理念,尊重儿童个性、因材施教,减少学生课业负担等以缓解我国应试教育压抑儿童天性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为此,他明确提出了“六大解放”的教育主张,倡导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针对当时中国教育的诸多弊病而提出的富有创建性的教育主张,至今依然具有现实意义。解放儿童的头脑。陶行知曾强调指出,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  相似文献   

14.
英才教育研究中,对超常儿童的理解和界定,不仅涉及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也直接影响到超常儿童甄别选拔、教育安置、培养目标、教学方案等一系列实践环节.加涅等西方学者强调"天才"与"专才"的区别,表明了英才教育理论的一种发展趋势.本文梳理分析了有关"天才"与"专才"理念的内涵和演变趋势,以为英才教育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卢梭的《爱弥儿》是一部经典的教育哲理小说,其精髓在于尊重儿童的天性,回归自然。本文论述了卢梭对2岁至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的自然教育观,希望能对当今中国儿童的教育有所启示,以及纠正一些家长、学校教师和社会教育工作者在儿童教育观、教育方法上的缺失和错位,摒弃毫无活力、教条式的教育形式,共同支撑起儿童幸福的童年。  相似文献   

16.
正如果每一次习作,都和学生进行着诗意的旅程,你会惊奇地发现,习作教学原来是那样可爱,那样精彩!教师应该创设充满活力的习作课堂,唤醒儿童诗意的眼睛,焕发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让生命在习作这片沃土上诗意成长。一、回归自然,擦亮儿童尘封的"天使之眼"儿童习作是生命本真的表达和交流,当然更要同归自然,方能达到"诗意地栖居"的要求。请看一位低年级  相似文献   

17.
文学与文化批评家爱德华·萨义德曾论述:只有文化,才是"记忆"抵抗"遗忘"的一种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在音乐教学中关注音乐中的文化,才能让音乐在儿童心灵生根;才能让音乐在儿童心灵开出绚烂之花。但音乐课毕竟是音乐课,儿童对它充满固有的期待,轻松、愉悦、活泼、自然,不能因为"文化",我们的课堂就失去了音乐的味道,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文化与音乐教学之"度",探寻文化与音乐教学之"法",才能生成充满灵性的、儿童喜爱的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18.
王思宇 《教育探索》2021,(11):20-24
"经久不衰"的校外"兴趣热"应当受到严肃的教育检视,通过检视发现:"兴趣热"实际产生于家长群体的教育焦虑,兴趣班的产品市场也良莠不齐.校外兴趣班整体上不能承担培养儿童兴趣的使命,兴趣教育的主阵地应向校园回归.这首先需要对兴趣教育的真正内涵重新加以澄清,即兴趣应源于儿童的自我意志,兴趣应指向儿童的全面发展,兴趣教育的使命在于尊重儿童自主选择兴趣的权力并为儿童从事多方面兴趣活动打开大门.兴趣教育回归校园需要学校为儿童创造兴趣选择的主体并提供兴趣活动的"富源".  相似文献   

19.
传统教育认为,父母是权威,他们的命令儿童必须无条件服从;儿童是知识和道德的被动接受者,灌输是成年人的唯一教育法则:任何对长者的反抗都是大逆不道,应当受到惩罚。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给儿童的彻底解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尊重儿童,让儿童回归自然,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是卢梭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0.
"留守儿童"犯罪率的逐年增长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城市化发展和户籍、教育等制度原因是根本原因,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缺失是客观原因。因此,对"留守儿童"犯罪的社会干预,国家要在政策和法律层面上提供依据和保障,政府要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预防制止机制,社会各阶层参与形成预防和制止犯罪的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和制止"留守儿童"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