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佛寺教育是傣族教育研究中不可回避的话题之一。德宏傣族的佛寺教育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意义。佛寺教育的消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这就必然要求用学校教育来取代佛寺教育的统治地位,但是同时也要照顾傣族人民的宗教信仰,把佛寺教育及其后继发展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发挥它在傣族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傣族女童教育——以孟波镇中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了文化人类学中的田野研究法,以云南省孟波镇中学为个案考察傣族女童教育,研究发现:孟波镇中学的傣族女童由于在傣族传统文化、佛教文化和以汉族教师为主要代表的汉族文化的多重文化影响下,在学校教育场域中不再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傣族女童教育既为性别平等教育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证,也提醒我们加强对于教育背后的文化分析.  相似文献   

3.
傣族和尚生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傣族教育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从云南西双版纳州勐罕镇中学的傣族和尚生看,文化差异导致和尚生群体存在着"反学校文化",挑战着教师权威,因而重构师生关系对傣族和尚生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家庭语言教育、社区语言教育、社会因素等几个方面都对傣族语言的发展变化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傣族语言的现状及其发展演变,除了关注傣族语言本身的发展变化外,还必须关注影响傣族语言发展变化的诸因素。只有分析这些因素,才能看清傣族语言发展演变的轨迹。从过去、现在可以预测到将来傣族人的语言使用情况:傣族社会将进入全方位的傣汉双语化社会。此时,积极发挥家庭语言教育和社区语言教育的作用,对于保护傣族语言的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寺庙教育是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教育形态之一.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的中心,更是文化传播和民族教育的固定场所.现代学校教育介入后,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始终处于对立冲突的状态之中,主要体现在生源、时间、教学内容、学生人生观、和尚生身份等方面.这是由经济优势带来的文化自信和对他文化的排斥;学校教育传承傣族文化功能的有限性;学校教育的内容脱离当地生活,致使"读书无用论"流行;寺庙教育的世俗化倾向和管理上的松散状态;相关政策向学校"一边倒"的倾向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云南省德宏州傣族佛寺教育的主要特点,简要地分析了佛寺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关系,探讨了它对傣族社会的意义及其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傣族地区发展佛寺教育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云南省德宏州傣族佛寺教育的主要特点,简要地分析了佛寺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关系,探讨了它对傣族社会的意义及其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傣族地区发展佛寺教育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大理学院、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云南高校(含高职高专院校)1,064名少数民族一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从“文化中断”视角探讨傣族大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傣族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主要出于个体对社会适应的需求;从就读学校类型来看,一半以上的傣族学生选择高职高专院校就读;从性别上,傣族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远远高于男性;学校教育的“一元化教育模式”造成傣族学生在学校教育前后出现了两次的“文化中断”。  相似文献   

9.
文化差异与西部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发展困境和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笔者和其他研究者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笔者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田野调查资料,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发展困境予以分析,并提出对教师进行多元文化理念的培育,构建地方性校本课程,加强学校与地方社区的联系等教育变革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傣族地区是我国南传佛教的主要信仰地区,傣族居民的生活有着强烈的宗教色彩,而南传佛教的佛寺教育正是傣族人民社会化的重要手段,直到今天仍然被广大傣族人民所接纳和认同。佛寺教育的繁荣与延续主要与其高度的灵活性、内容的实用性以及近现代民族教育方针的影响有关。通过回顾对南传佛教佛寺教育的相关文献,分析其长期存在于傣族社会的可能原因,为傣族佛寺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resents data gathered in interviews with 29 informants in Xishuangbanna D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Yunnan, China – an administrative region with Theravāda Buddhist religious identity. The data highlight tensions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faith-based education provided by Theravāda Buddhist temple schools and secular state education.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a negotiated balance between traditional faith-based education and the state education system would best serve the interests of the ethnic minority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始于清末民初。贡桑诺尔布作为杰出的民族教育家,于1903年7月在内蒙古地区引用了西方学校教育模式,创办和实施了学校音乐教育。他所创办的学校音乐教育,开创了我国民族学校音乐教育之先河,具有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时期的一般特征和示范意义。这一创举在历史上对开启民智、富民强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民族教育及其学校教育机构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学校教育培养人的使命与文化发展是不相矛盾的,学校教育是发展文化的基础.由于民族学校文代使命的特殊性,必须通过学校文化建设传递和延续民族文化,具体通过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活动和文化环境建设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土家族、黔东南苗、侗族、安顺屯堡人三个地区文化传承的差异研究,认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提出在高校入学考试中用加试民族文化课的加分来代替降分、通过经济杠杆使民族学校从形式到内容名实相符、利用上位法强化民族习惯法,进而传承民族文化。
Abstract:
A study was made on differences in cultural inheritance of the Tujia people,the Miao and Dong people in Southeast Guizhou Province and Tunbao people in Anshun.It is believed that family education and social education are important means to inherit ethnic culture.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hat in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ination,test on ethnic culture should be given and the score of it be added instead of lowering scores for ethnic students;economic lever be used to make ethnic schools live up to the name;and higher-level law be applied to strengthen ethnic customs so as to inherit ethnic culture.  相似文献   

15.
关于西北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办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校是国家专为少数民族举办的一种特殊办学形式。主要在少数民族牧区、边远山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设立,面向农村、牧区、边远山区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已经发展成为民族教育的一种重要办学形式。当前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办学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生源问题、民族文化传承问题、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脱离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将寄宿制学校之根扎于民族文化之中,不仅要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家长对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认同水平,还要加快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速度,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水平与家校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薄弱学校的改造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产物,可以说薄弱学校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的后果之一,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刻不容缓,是目前我国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教育资源得以优化优质的背景下,应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问题的反思。本调查主要针对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本土开展,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可为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研究者提供一个佐证材料。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各层次民族教育事业相对发展最重要的指标——在枝生数占全国同层次学生总教比例与同期少教民族人口比例的差值进行50年的追踪对比,可以看出:中等师范教育发展较好,小学阶段教育稳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严重不足,高等教育呈曲线变化,职业教育发展严重落后于形势的需要。为此,需要加大力度,努力实现民族地区2007年基本“普九”;关注中学教育,重点办好高中;职业教育要有新突破、大发展;民族高等教育要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对美国少数民族参与高等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中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 ,白人的中学毕业生比黑人和西班牙裔的中学毕业生更容易进入大学。对于影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因素 ,教育经济学集中研究家庭收入和政府财政支持对入学机会的影响 ,把高等教育看作一种投资来分析投资回报率、大学学位的收入等对学生入学选择的影响。本文以社会资本理论为框架 ,提出家庭内部及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网所产生的资源 ,对美国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产生显著影响。笔者以长期跟踪调查研究的美国两万多名学生为样本 ,运用因素分析法测定社会资本的各个指标 ,同时分别从学生和学校两个维度进行多层次分析。多层次分析结果表明 :在学生水平上 ,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中学的专业成绩和中学选修的课程对美国少数民族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产生显著影响。在学校方面 ,学校社会经济地位的平均水平、教会学校以及家庭的教育期望也深刻影响着美国少数民族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有"理泼"、"诺苏"、"水田彝"三个彝族支系,境内彝族大多已转用汉语。转用汉语的原因除民族迁徙、融合,各民族相互杂居、通婚等因素外,还与该地区从18世纪中期就开始兴办私塾传播儒学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义务教育阶段汉语学校教育有关。  相似文献   

20.
泸沽湖地区摩梭人基础教育类型考察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摩梭人基础教育不仅有外部移植的正规学校教育,同时还有日常生活教育和宗教教育。前为“升学”和融入主体化的前提,后是生存和继承传统化的基础,两之间有着教育价值取向上的矛盾冲突。因此,应对摩梭人基础教育的内涵重新定位,立足点是培养现代的摩梭人,使开放意识与本民族化的积淀达到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