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唐代以科举取士,或云此举打击了豪门士族,致使唐代士族衰微。本文以为士族大家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仍影响着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科举制度提供了“政治士族”与“文学士族”结合的条件,提供了传统士人由“政士”到“文士”角色的转换。文学也成为唐代士族凸显家族荣誉、社会地位和身份优越的主要标识。繁荣的唐代士族文学是繁荣的唐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南朝时期,皇权重新主导了官方文化事业建设,官方组织了参与程度深浅不等的各类史学撰述活动,在国史、起居注、典章制度、谱学等史学领域取得不俗成就。南朝官方史学发展,离不开门阀士族的广泛参与。门阀士族以浓厚的撰史意识和活跃的史学实践,完成了南朝史学官修与私撰的良性互动,推动了南朝官方史学乃至整个南朝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颜氏家训》从家族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南朝士族阶层的衰败的内在原因进行了自觉地分析和思索。其独到之处在于强调文化优势对士族阶层的生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提出了以文化维系和发展士族阶层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两晋门阀士族的奢靡消费触目惊心,在吃、穿、住、用诸方面无不穷奢极欲,远远超过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破坏了社会生产的人力、物力、财力诸要素,对当时的社会生产造成了极大冲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儒、释、道之间几百年的激烈竞争出发,分析了南朝士风对三教思想的选择思路,论述了南朝士族家学对儒佛道文化的接受与创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结合澳洲土著作家的作品与经历,探讨美国黑人文学对澳洲土著文学的影响。澳洲土著人受到美国黑人最大的影响就是汲取了他们对压迫的战斗性抵抗精神。正是美国黑人在社会、政治和文化上取得的权力强烈地激励着澳洲土著人,影响着当代土著人的文学感悟力。  相似文献   

7.
永嘉之乱,中原士族的南渡,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仅是人口的大迁徙,而且是文化的大迁徙,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促进了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改变了中国文学发展的空间格局,对中国文学的布局、流派、题材和风格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佛教以一种外来宗教的身份到达中国,在中国经历了输入、初步发展、盛行和衰落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是在不同历史背景的作用下进行的,中国人认识佛教,将其较完整地引入到中国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魏晋,南北朝为我国佛教大发展时期,此时,佛教在我国各地发展迅猛。本文通过对南朝宋齐梁佛教传播的概况、方式、宗派形成及社会影响的探究,以期加深人们对佛教为何能在此期间得到初步发展且产生广泛影响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两晋门阀士族的奢靡消费严重影响了封建统治的行政效能,加剧了各级官吏的贪污腐败,贿赂公行,拜金主义思潮弥漫朝野,毒化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拉大了贫富差距,激发了阶级矛盾,最终葬送了两晋王朝的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10.
南北朝时,北朝社会独特的政治氛围,地理风物是北方学生成的重要因素,只要进入北朝社会,无论怎样的学都会被改造,南朝入北的士人学就是这样。南朝士人的学只有经过北朝社会的洗礼 才能更臻完善。  相似文献   

11.
《土族文学史》是土族文学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本文从资料梳理、叙史框架、研究方法及思想脉络等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评述。  相似文献   

12.
湖南张家界市土家族人的民间文学丰富,形式多样,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极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3.
试论唐代文学中天人感应观念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感应主要从瑞应和封禅两个方面对唐代学产生影响:瑞应的发现、上报、认定、宣布等促进学创作,科举考试中以瑞应为题不仅让该观念在士子中扩散,也启迪了浪漫思潮和风;封禅观念影响唐人心理,并进而促进学创作。  相似文献   

14.
“摆手舞”与土家族生命本体力量的展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摆手舞”是土家族群众所喜爱的传统体育舞蹈,而且是土家族的优秀文化之一。作为土家特色极为典型的摆手舞,究其舞蹈形式与内涵,不论是“男女相携”连臂而舞的壮观场景所反映出的原始部落舞、民族舞的遗习,还是古拙质朴的动作所显现的原始“拟兽舞”的遗韵,充分展示出出土家族的本体力量,最终反映的是人类祖先普遍关心的生存与繁衍的两大课题。摆手歌充分凸现了土家族文化的人性意识;摆手舞基本的动作“同边手”是土家族群众以娱神到娱人为目的;摆手舞所展现的“群舞”则是人本质力量的展示郾摆手舞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重要的健身价值。  相似文献   

15.
《海国图志》的重要思想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国图志》系魏源愤于鸦片战争失败,为了寻求抵抗西方侵略方策而编辑的一部名著,倾注在这部著作中的"师夷"、"制夷"的反侵略思想,集中反映了魏源的爱国主义情怀。这部书传播到日本后,引起日本社会的广泛共鸣,在介绍和传播"西洋情形与一般近代文化"、"关于国际法和立宪政治的知识"以及影响日本维新运动的发展上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莆田文学是明代福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福州、晋江等地不同,莆田文学较为传统、保守,带有浓郁的理学背景和士大夫色彩,一向被学界所忽视。这一文风的形成,远溯宋元理学传统,近以明初翰林应召为契机,以强势的地方科举文化为依托。通过翰林官员和其他政府官员的言传身教,借助诗学师承、致仕耆老会等途径,将馆阁文学、京城文学中的一些官方元素注入地方文学活动之中,这既是儒家思想引导下的一种对地域公共社会的文化控制和文学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央文学与地域文学之间的积极互动。  相似文献   

17.
“以文为诗”的新变与北宋经学、词与书画等领域的新变异体同质,都是北宋思想文化革新的产物。北宋士人的新文化理念,施于经学则是独具特色的“元祐新经义”;施于文则接续中唐韩、柳的古文运动;施于诗则打破自《诗经》以来“以诗为诗”的诗歌传统,代之“以文为诗”;施于词则是打破词的乐体本质与“花间宗风”,“以诗为词”,成曲子中缚不住的士大夫之词;施于书画则是打破晋唐以来“尚法”的书画之风,成“士人书画”一体。  相似文献   

18.
详细分析清代前期学家和学如钱谦益、王夫之、王士祯、赵执信、厉鹗、纪昀、杭世骏、薛雪、沈德潜、袁枚、翁方纲以及康熙、乾隆等对司空图及《诗品》的论述和评价,可发现他们都肯定《二十四诗品》是司空图所作。如果对此不加重视,在没有确凿语气的情况下武断地否定司空图的作权,是不慎重、不严肃的。  相似文献   

19.
纳西族民间文学在揭示民族心灵秘史的同时,也昭示了该民族特有的审美意识与审美风尚。就历时的角度言,它体现了这一民族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达成的人与自然之间复杂的审美关系,以及因族群交往而造成的审美意识的变迁。就共时的角度言,蕴含其中的审美意识带有鲜明的族群性与地方性色彩,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层面:对地域风光的热情讴歌、尚白习俗、图腾崇拜、宗教活动与日常审美的复杂纠缠以及关于人格美的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