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信息检索为应用背景,引入Web语义与Agent技术;通过语义Web丰富的描述能力和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来准确地描述信息资源,以Agent完成用户交互、信息检索、信息过滤、结果返回,构建了一种基于语义Web的信息检索模型,从而满足用户对信息检索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韩涛  吴清强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3):401-404,365
Web服务机制缺乏对服务的语义描述,难以在逻辑层面上实现基于语义的服务发现、服务流程组合和服务动态调用。而且WSDL和UDDI技术关注服务功能和接口的静态描述,忽视对服务进行非功能属性的描述,而非功能属性如服务质量正是用户在SOA环境中动态选择服务所关注和必需的。使用RDFS定义Web服务本体,并逐层对其进行Agent扩展和QoS扩展,构建Web服务及其质量本体,克服已有技术只能在设计时对服务接口进行微调以满足用户需求的缺陷,丰富了Web服务机制的语义描述,使得Web服务能够被机器理解、对用户透明、被代理自动处理,在语义逻辑上实现Web服务之间的交互性,而且用户在选择服务时可以同时考虑web服务的质量,从而提高服务选择时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OWL-S的语义Web服务质量描述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义Web服务是实现Web服务的动态发现、组合与执行的基础。结合语义Web服务的特点,针对OWL-S对服务质量描述的不足,提出语义Web服务质量描述框架,并探讨了服务质量参数的规格化处理方法。该框架有助于提供Web服务操作的自动化程度,增强选择最佳Web服务的精准度和效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Web Services的广泛流行,如何对Web服务进行有效的动态组合已经成为一种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领域本体的动态组合方法,该方法利用领域本体以及语义技术支持服务的自动发现、调用、组合,综合考虑了服务的语义支持、领域特性、服务的自动组合。在本文的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科学工作流是数字化科研的强有力工具,其基本构成部分是Web服务.在生物信息学应用领域,Web服务一般通过本体进行语义描述,并封装成语义Web服务.文章以描述逻辑及其SHIQ语言为基础,研究目的在于定义生物信息学领域的Web服务语义描述框架,主要方法包括服务的语法与语义定义,语义Web服务的查询与匹配以及多服务的组合机制.最后以DNA序列查询以及格式转换为例,论述了具体的应用方式,实际使用有较好的效果.研究结论是:语义封装以及语义查询可以很好解决无状态Web服务查询匹配的精确度问题.  相似文献   

6.
时念云  杨晨  滕良娟 《情报科学》2006,24(12):1841-1844
传统黄页服务在知识描述方面采用的是基于语法层面的描述,而缺乏对话义的表示、处理等能力,这就导致了目前黄页服务质量低下的缺陷。该文提出使用语义Web技术和Web服务相结合的语义Web服务来解决该问题,即构造语义级别的黄页服务。最后说明了语义Web服务在黄页服务中的应用现状和设想。  相似文献   

7.
智能企业门户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智能企业门户构建需要理论指导与技术推进的角度,分析了商业智能、Agent技术、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和语义Web等关键技术在智能企业门户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选用SAWSDL规范对Web服务描述文档进行了语义标注,并研究了Web服务匹配度的算法,开发了一个Web服务发现和匹配的框架体系,从执行语义、功能、10和服务质量4个方面完成了服务匹配的算法,并实现了服务发现和匹配。实验表明,该语义标注和服务匹配算法快捷简单,能较好地满足用户的服务请求,从而为Web服务自动组合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本体的多Agent的自动协商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电子商务中多Agent自动协商的难题,提出了基于本体的多Agent自动协商模型.首先介绍了该模型及其系统框架的结构,详细分析了多Agent自动协商过程,基于Agent自学习能力各协商状态能自动转换:提出了各类服务的本体描述,在语义层次上对各类服务活动进行描述、查询与自动匹配;为了支持多Agent之间的合作,综合考虑服务多属性,提出了一种多Agent间的柔性协商的方法,Agent通过对各类属性的协商,解决了供需双方间自动匹配问题.最后,从查全率、查准率两个指标验证了模型在判定供应商归属的有效性,通过对多属性的柔性协商验证了选定具体供应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两种典型语义Web服务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WL-S和WSMO是语义Web服务领域的两个重要成果,其目标都是为Web服务描述语义信息,以使服务能够自动发现、组合和执行。本文分别介绍了OWL-S和WSMO,并对此二者进行了深入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于卫红 《现代情报》2017,37(10):53-57
[目的/意义]为校园舆情信息管理员、校园舆情监管办公室、相关领导等提供舆情信息服务及决策参考。[方法/过程]在Jade平台下分析、设计了基于多Agent的高校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系统。详细阐述了信息采集Agent、信息预处理Agent、舆情分析Agent、舆情简报生成Agent的工作机制。构建了由物理层、语法层和语义层组成的多Agent间的通信模型。为了提高Agent的舆情分析能力与分析结果的可视化展示能力,通过Rserve接口对Jade平台与R语言进行集成,使得Jade Agent可以灵活调用R语言丰富的算法包。[结果/结论]文中给出了"高校百度贴吧热点分析"的系统运行实例。运行结果表明基于多Agent的高校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系统充分利用了Agent的自主性、智能性和交互性,使得系统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实时性;同时系统以大数据思维为指导,并集成了大数据分析利器R语言,使得舆情分析更加全面、客观。  相似文献   

12.
Web服务技术的兴起为网络使用提出了新的计算模型,构建基于面向服务体系结构(SOA)的应用是未来分布式计算的发展方向。在SOA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中,服务的自动发现是难点和关键。通过对服务发现技术的分析,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OWL-S的Web服务发现体系结构,对现有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框架进行扩展,引入语义描述,以完成服务的自动发现。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个基于语义网格的数字图书馆新体系,总结了实现该体系需要密切关注的元数据、本体和推理、Web服务和语义Web服务、软件Agent等相关技术前沿。  相似文献   

14.
随着Web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有的服务发现方法不能有效的支持用户基于功能语义的匹配。文章在研究Web服务功能描述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对功能语义描述三元组中客体、操作和约束条件的匹配算法,实现了基于功能语义的服务匹配,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Web服务的出现和发展为构建一体化的多方服务互操作环境提供了基础。单一的W服务往往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这就需要对现有的Web服务重新整合,以产生新的满足用户需求的增值服务。由于Web服务组合结构存在分布、异构、异质等特点,使得服务组合过程复杂多变。提出了基于描述逻辑的语义Web服务组合方法,使Web服务的输入和并发执行可以进行形式化推理。  相似文献   

16.
由于Web服务可处于分布式环境中、在异构平台上进行交互以及高度的集成性等优点,Web服务技术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语义Web服务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语义Web服务,重点分析了自动Web服务发现、自动Web服务执行和自动Web服务组合等技术的实现机制,并分析了有关OWL-S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谌群芳 《情报杂志》2005,24(3):40-42
由于Internet信息空间普遍存在着信息异构性和广泛性 ,给用户获取和利用信息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基于Internet的信息发现和信息代理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以Web文档为信息源探讨了信息发现的运行机制和实现策略 ,分析了Agent技术与用户和Internet搜索引擎之间的协作关系 ,提出了信息代理的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姜桦  周冰 《今日科苑》2009,(16):33-33
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网络培训为主的新的企业培训模式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人工智能的Agent技术为建立个性化企业培训系统提供可能。通过改进传统的基于Web的企业培训系统,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多Agent建立的个性化企业培训系统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在分析了WSDL和OWL-S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的二维Web服务描述模型,分别从语法和语义两个层面来描述Web服务的属性.其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语义Web的发布及发现系统架构.最后在J2EE+Protege3.2.1+OWL-S Editor的实验平台上验证了此系统架构.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Web服务缺乏语义信息,如何自动地根据服务请求,进行服务的动态组合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语义网使得网络中所有的信息都是具有语义的,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通过把Web服务抽象成为具有输入和输出接口的实体,提出了基于接口匹配的Web服务组合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服务接口之间的匹配程度,找出其潜在的依赖关系,能够自动、动态地发现潜在的Web服务,从而实现Web服务自动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