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兵  苏屹  李彤  万民 《科研管理》2018,39(3):11-19
高技术企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等特点,是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在国家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在考虑时滞效应的基础上构建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两阶段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应用动态两阶段DEA模型对两个阶段的绩效进行评价,通过对我国27个省域2012-2015年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评价,全面分析各省高技术企业在技术研发以及技术转化两个阶段的效率。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之间的高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水平上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大部分地区的高技术企业存在重视中间成果而忽略商品化产出的问题,需针对不同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差异性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对策。研究成果为更客观的评价我国不同地区间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供了工具,为不同地区制定相应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DEA分析方法,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创新驱动知识发展和创新驱动经济环境发展两个角度对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2004—2014年创新驱动发展效率水平做出实证测算,并在效率测算基础上进行提升路径的量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上创新驱动知识发展的效率大于创新驱动经济环境发展的效率;(2)省域之间的创新驱动知识发展效率和创新驱动经济环境发展效率水平差异大;(3)个别省份知识效率与经济环境效率完全脱节,即有些地区知识发展效率与经济环境发展效率呈现相反的趋势;(4)有23个省份的创新驱动知识发展效率在总体上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趋势,有19个省份的创新驱动经济环境发展效率在总体上呈现规模报酬递减的趋势;(5)根据效率测度结果,将效率值为1的地区作为标杆,并以标杆地区为基准对效率值没有达到1的地区进行改进,从而提升这些省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3.
运用DEA分析方法,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创新驱动知识发展和创新驱动经济环境发展两个角度对全国30个省份2004-2014年创新驱动发展效率水平做出实证测算,并在效率测算基础上进行提升路径的量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整体上创新驱动知识发展的效率大于创新驱动经济环境发展的效率。②省域之间的创新驱动知识发展效率和创新驱动经济环境发展效率水平差异大。③个别省份知识效率与经济环境效率完全脱节,即有些地区知识发展效率与经济环境发展效率呈现相反的趋势。④全国有23个省的创新驱动知识发展的效率在总体上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趋势,而全国有19个省的创新驱动经济环境发展的效率在总体上呈现规模报酬递减的趋势。⑤根据效率测度结果,将效率值为1的地区作为标杆,并以标杆地区为基准对效率值没有达到1的地区进行改进,从而提升这些省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现实差距与创新驱动发展的经济发展路径转变问题,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从创新价值链的产出视角出发构建C-D生产效率函数,对中国各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度,然后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收敛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整体上出现逐渐上升的态势,但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呈现显著的集群趋势;考虑空间效应的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不仅存在着绝对收敛而且存在条件收敛,且固定资产投资对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产生了明显的杠杆效应,但市场竞争和政府支持对省域创新效率的影响表现为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19,(10)
从创新投入产出视角,运用基于实数编码的投影寻踪法测度了2009~2016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际效率,利用泰尔指数法分析了实际效率的差异及构成,应用经济收敛理论检验了实际效率的收敛性。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际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三大区域间、省际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全国与东部地区实际效率存在σ收敛,而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存在σ收敛;全国及三大区域实际效率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即初始条件相同时,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际效率趋于相同的稳态水平;在考虑企业规模、政府支持、产权结构等影响因素时,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际效率趋向各自的稳态水平。  相似文献   

6.
尹伟华 《情报杂志》2012,31(5):94-98,127
根据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复杂性,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分解为技术研发过程和技术转化过程,通过构建固定规模报酬的网络SBM模型对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整体效率和两个子过程效率都较低,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技术转化过程并不是导致技术创新活动相对低下的主要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表现为两过程效率的双重低效或一高一低;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分布"现象。  相似文献   

7.
基于省域农业科技创新特征与内涵及省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概念的界定,从农业科技创新支撑要素、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3个方面构建省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8-2017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省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但能力水平总体偏低;地区差距较大,且排名呈现"...  相似文献   

8.
基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背景,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CRITIC-熵值法组合权重与TOPSIS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2013-2018年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指标体系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企业的数字水平与智能程度的提升,创新能力和绿色发展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高技术制造业等高端制造业引领发挥作用不够,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有待强化;从发展趋势上,整体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分地区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正态分布,呈现"东强西弱"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基于此,提出推进"新基建"建设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完善数字转型治理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省域科技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问题,本文在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及问题的基础上,首先,对科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一套用于评价省域科技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提出了一种双重驱动的中国省域科技发展水平评价方法,从“功能驱动”和“差异驱动”两个角度对中国省域的科技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功能驱动”用于衡量省域科技发展的能力,“差异驱动”用于衡量省域科技发展的均衡程度,并针对“差异驱动”构建了一种新的客观赋权方法。最后,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2016年中国31个省域的科技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科技发展水平发展最好的是北京、上海和广东,最差的是西藏、内蒙古和青海,且中国省域间的科技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但各省域自身的发展均较为均衡,并未出现某些省域过度强调某些指标发展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我国区域制造业创新驱动力不平衡性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缩小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区域差距,打造创新驱动共同体,促进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理论与现实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深入剖析制造业创新驱动力内涵的基础上,以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为核心构建制造业创新驱动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投影综合评价模型对全国总体、东中西分区域和分省域的制造业创新驱动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2006-2017年,我国制造业创新驱动力虽然总体上呈逐步上升态势,但不同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制造业创新驱动力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为此,本文进一步采用基尼系数对区域制造业创新驱动力的差异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制造业创新驱动力的差异性呈现出逐渐拉大趋势,即体现为明显的“马太效应”。本文的研究为我国更好地实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制造业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进而推动制造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建立中国高技术产业研究部门与开发部门之间的关联模型,运用动态网络SBM模型测度了2010—2013年中国各省市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的总体效率、时期效率、部门效率以及时期部门效率水平。结果显示: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且地区差距明显;大多数省市高技术产业研究部门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度低于开发部门;研发经费、人员及专利等投入要素普遍存在冗余。今后应从强化高技术产业的基础研究、加强区域技术资源整合、提高专利技术水平等方面入手,提高中国高技术产业研究和开发部门的创新能力协调度及技术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2.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北京五大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北京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呈提升趋势,其中,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最高,航空航天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最低;阻碍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原始创新不足、科技投入结构不合理、经费使用率低下。为此,提高北京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不仅需要制度创新,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更要优化科技经费投入结构,提高科技人员利用率和科技经费使用率,提升专利产出和新产品的市场占有能力。  相似文献   

13.
2014年东北三省经济增长速度为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经济增长速度位居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后5位,东北三省因经济失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东北三省发展的政策,指出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健全区域创新体系,以此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因此,深入分析并准确评价东北三省技术创新能力,对提高东北三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东北三省经济增长具有深远意义.选择东北三省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析东北三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据此建立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综合评价,以此发现东北三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深层问题.最后,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提升东北三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尚未有研究对欠发达地区是否借助数字金融发展机遇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如何进行深入探讨,为此,以云南省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化金融技术创新的基本逻辑和文献梳理,从区域创新、收入差距、生产效率3个方面建立数字化金融技术创新影响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基准面板回归模型,利用云南省16个地级市2016—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研究期间云南省数字化金融创新水平增长近7倍,数字化程度以及使用深度逐渐取代覆盖广度成为驱动数字化金融创新的主要驱动力,其数字化金融创新正在迈入向应用端深度拓展和提升数字金融便利化、低成本化、信用化的新阶段;数字化金融技术创新对云南省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主要通过城乡收入差距弥合机制和地区生产效率提升机制来发挥正向作用,而区域创新支持机制尚未形成有效作用。据此,从激发数字金融赋能区域创新角度,提出促进数字金融支持创新融资、提升数字金融普惠水平、完善数字金融市场化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并不能综合反映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全貌,因此有必要从区域创新体系内涵出发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以反映和测度区域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由此,以中国30个省份为对象,构建测度区域创新体系效能的概念模型和指标体系,注重同时选择规模指标和强度指标,采取指数合成方法并综合运用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链分析等方法测算30个省份2012—2020年创新体系效能的空间分布、演进特征和趋势。结果发现:中国区域创新体系效能均呈上升态势,但其指数呈梯度分布和非均衡分布,且省域间和不同创新水平地区间创新体系效能差距不断扩大;相比创新指数领先地位,创新指数较低地区发生动态转移的概率相对较高,但均未发生跨区等级转移现象,省域创新体系效能加速分化使中国区域创新体系效能空间分布与演进呈现以少数省域为代表的创新极化不断加强,以多数省域为代表的区域创新体系效能趋于低水平固化等发展趋势。为改进中国区域创新合作、更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西部和东北地区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国家需加大对其支持,创新极需发挥带动作用,区域创新体系要协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14年东北三省经济增长速度为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经济增长速度位居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后5位,东北三省因经济失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东北三省发展的政策,指出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健全区域创新体系,以此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因此,深入分析并准确评价东北三省技术创新能力,对提高东北三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东北三省经济增长具有深远意义。选择东北三省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析东北三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据此建立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综合评价,以此发现东北三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深层问题。最后,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提升东北三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考虑技术异质性,将长江经济带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大群组,利用共同前沿理论和两阶段关联DEA模型,将创新活动分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两阶段,测度分析2010—2014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结合技术落差率,衡量三大群组与区域整体潜在最优水平的差距,最后对无效率原因进行分解。研究显示: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效率偏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效率主要损失在成果转化阶段,医药制造业两阶段效率值均低。群组间存在技术差距且行业间差异明显,技术研发阶段,下游地区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拥有技术优势,上游地区最接近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前沿。中游地区在两行业的成果转化阶段均与区域最优水平最为接近。从总体上看,企业内部管理是导致两阶段创新无效率的主要因素。各地区应根据子阶段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的随机前沿模型测度创新效率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投影寻踪模型降维的特点,构建更加有效的随机前沿评测效率的改进模型。在此基础上,选用2003—2011年中国30个省市地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各省域研发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域研发创新效率均值不足0.5,处于较低水平,存在较大的无效率现象,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且各省域研发创新效率差异性较大,发展不均衡。在分析研发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中发现,经济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政府资助、教育重视程度、产权保护意识以及信息化水平均是促进研发创新效率提升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两阶段视角,考虑共享资源在两个子系统间的分配结构,构建包含共享投入在内的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共享投入两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9个省份2010—2014年的研发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综合效率水平不高,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效率高于西部和中部地区,研发创新综合效率基本呈现倒“U”型变化特征,省际间高技术产业效率差距较大;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开发效率显著高于成果转化效率,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利用模式属于“高技术开发,高成果转化”型的省份仅占样本总数的27.5%,且主要来自东部地区。最后,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实际情况,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两阶段视角,考虑共享资源在两个子系统间的分配结构,构建包含共享投入在内的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共享投入两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9个省份2010—2014年的研发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综合效率水平不高,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效率高于西部和中部地区,研发创新综合效率基本呈现倒"U"型变化特征,省际间高技术产业效率差距较大;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开发效率显著高于成果转化效率,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利用模式属于"高技术开发,高成果转化"型的省份仅占样本总数的27.5%,且主要来自于东部地区。最后,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实际情况,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