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运营风险的由来,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运营面临的风险,最后提出了高风险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防范措施,希望能够提高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安全指数.  相似文献   

2.
毛雯钰 《视听》2016,(12):86-87
微信公众号以其受众广泛、成本低廉、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迅速成为了现代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微信公众号的成功运营无疑是现代网络时代发展的重要结晶。但是在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误区,影响和制约着微信公众号的良好市场运营。本文分析微信公众号运营的误区,探讨微信公众号运营的改良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当前公共图书馆使用微信公众号的情况,并就微信公众号如何更好地为公共图书馆服务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更好地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  相似文献   

4.
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是图书馆服务拓展与宣传推广的重要途径,论文选取国内五家公共图书馆优秀微信公众号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各自的特色并归纳出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的成功经验,供图书馆界同仁参考借鉴。同时对微信服务进行创新思考,以期抛砖引玉,探讨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创新与发展,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在线服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都市报开始大力发展报纸微信公众号。本文以《南方都市报》《大河报》微信公众号为例,首先从推文的选题类型、推送时间、内容呈现等方面分析了都市报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其次从内容运营、受众运营、渠道运营三个方面探讨都市报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策略;最后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都市报开始大力发展报纸微信公众号。本文以《南方都市报》《大河报》微信公众号为例,首先从推文的选题类型、推送时间、内容呈现等方面分析了都市报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其次从内容运营、受众运营、渠道运营三个方面探讨都市报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策略;最后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微信公众平台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文章分析了公共图书馆使用微信公众号开展读者服务活动的优势,从满足读者需求、服务品牌建设等角度指出了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服务的重要性,认为公共图书馆应从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及时科学推送信息以及提升用户数量和用户黏性等方面优化微信公众平台。  相似文献   

8.
张钰梅 《图书馆》2015,(3):45-48
微信公众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互动模式与阅读体验,给公共图书馆的营销推广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文章以湖南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为例,从订阅用户、推送内容、推广模式等方面分析了其运营现状,提出了优化公共图书馆微信推广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陈絮  周丽霞 《档案学研究》2022,36(3):122-129
本文探究档案馆和图书馆在微信公众号建设上的差距,总结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经验,为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建设发展提供参考。分别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的微信公众号,结合清博指数分析样本传播效益及建设实况;通过翔实的数据对比分析档案馆与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建设现状,以揭示问题所在。基于图书馆的经验,档案馆可从用户服务、运营管理、内容建设三个方面优化微信公众号运营,以提升其微信公众号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集"十五城市"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的历史发布文章,对公众号的管理运行和信息服务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在疫情期间能紧扣社会热点发布信息,同时能发挥良好的沟通桥梁作用、重要的社会教育作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并就进一步提升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服务效益和应急信息服务能力提出6点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研国内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开展情况,从信息推送频率、形式、内容、信息交互等方面进行调查,得出结论:图书馆利用微信开展服务还处于发展尝试阶段,仅仅只是停留在信息的发布和简单的馆藏资源查询等功能上,信息即时交互和个性化服务还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和利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图书馆在微信上开展信息服务,应关注营销模式、信息质量、读者管理、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科学规制公共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供需地位失衡、博弈机制失衡、版权流转失衡等矛盾,本文以区块链中的分布存储、共识机制、智能合约3类核心技术为基础,分析了旨在动态平衡公共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版权利益博弈的可行思路,同时结合区块链各层级结构特点提出面向促进资源供需节点间地位平衡、达到版权收益帕累托最优、提高数字版权交易可靠性的实践策略,以期为公共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过程中及时遏制侵权行为、保障版权交易利益相关者权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胡笳 《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39(2):72-73,76
抗辩是指被告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提出使自己免责或减轻责任的事由。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对抗侵权诉讼的抗辩事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共图书馆侵权抗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In 1998, a group of adult library patrons and individuals in Loudoun County, Virginia, brought a suit against library trustees, board members, and the director of the county’s public library, claiming that the library’s use of Internet blocking software was an infringement on their First Amendment rights, leading to the federal court case Mainstream Loudoun v.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oudoun County Library (1998). Using an in-depth case study approach and going beyond a review of the court documents, the author uses a series of qualitative interviews with individuals connected to the court case to gather more in-depth information regarding events surrounding this case of censorship in public libraries and investigate the phenomenon of librarians acting as censors themselves.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效果,调研2015年9月份在微信公众平台有内容发布的10家教育类CSSCI学术期刊,通过对比发布内容的单篇日均阅读量,发现目前学术期刊微信平台高质量原创比率较低、周期内发文数量与传播效果不呈线性关系、微信平台对于推送传统编辑形式学术论文传播效果甚微、平台用户的阅读密集行为多发生在下午和晚上时间。学术期刊在具体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时应坚持推广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发布学术热点评论,分享学术经验;同时应丰富编辑形式,增强与受众互动,注重数据分析,拓展推广渠道。  相似文献   

16.
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担任着开发和传承的角色。论文对国内55个大陆省级及省会城市公共图书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状况进行了网络调查,发现公共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设的不足,提出图书馆应该增强非遗资源开发利用意识、注重非遗资源数据库建设、建立适当的合作机制、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后欧盟公共借阅权制度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借阅权是指作者和其他创作者因作品在图书馆被免费出借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而获得报酬的权利。欧共体理事会颁布的EC92/100,使公共借阅权制度将在欧盟全面实施。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18.
防范和化解侵权责任风险是图书馆制作与传播有声书必须高度重视的法律问题之一。立法不健全对图书馆开展有声书版权管理构成了制约,而有声书的版权链条较长、涉及的权利主体众多、授权环节冗杂和用户易于侵权等问题,同样给图书馆规避侵权责任风险带来了困难。本文通过对我国立法现状的介绍和典型有声书版权案件的诉由与审判要点的分析,有利于图书馆明晰引发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的原因,正确理解归责原则和法律法规的适用条件,从而助力图书馆针对履行法律义务、完善授权模式、约束用户行为等关键问题采取更有效的侵权风险规避策略,不断提高图书馆科学治理版权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对公共借阅权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公共借阅权的概念,分析当前我国图书馆提供图书外借服务合法性的问题;认为我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授权图书馆在提供图书外借服务的同时,可以不向作者付酬;指出我国著作权人享有的公共借阅权是可以被“权利推定”的,而且有直接的法律依据,主张我国应适时修改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保障著作权人行使公共借阅权。  相似文献   

20.
In spite of the growth of digital information and the resultant questioning by some of the value of public libraries, library usage data indicate there were 497,600,000 more visits to public libraries in 2013 than in 1993. Why do people still visit public libraries in the digital age? While many factors drive people to visit public libraries, one thing that public libraries offer that cannot be duplicated online is physical space. Over the decades, library space has been the glue holding the library universe together even as the specific activities that take inside libraries have evolved. While public libraries do an excellent job of promoting their important role in providing access to information, educational resources, technology, and a host of valuable services, they must also promote the value of public library space itself. This requires more than trotting out numbers; it requires telling compelling stories of how public library space is used and reminding the public that the kind of spaces public libraries provide are, in fact, a vanishing resource. The post-911 tightening of security in public buildings of all sorts—coupled with the increasing privatization of what were once public spaces—has left public libraries as perhaps the last remaining indoor public spaces where an individual can remain from opening until closing without needing any reason to be there and without having to spend any money. Public libraries should promote the uniqueness of their spaces in much the same way that National Parks promote the unique spaces they preserve and make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