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以大学自主权为核心构建大学治理的实证分析框架,将其分为程序性自治、实质性自治、人事治理以及资金治理四个维度。通过对政府中心、学术自治和市场驱动三种大学治理经典模式的比较,证明该框架具备基本的操作性能,能够为大学治理的纵深性探索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大学治理资源是一个包含物质、权力、人力、历史、理论、社会、制度、组织和文化等资源要素在内的有机系统,大学治理的过程需要基于国家供给型、社会参与型、大学自生型和"国家——大学——社会"协作型四重模式进行资源的系统配置。推进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着力做好对大学资源的系统开发和管理工作,在提升大学治理绩效的过程中推进大学资源系统实现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大学治理的必要与可能:治理理论的大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为解决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问题而兴起的治理理论的特点是多元权力主体替代单一权力主体.现代大学在发展的进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引入治理变革.以学术性为核心的大学属性和多元利益相关者使大学治理成为必要,而大学的二元结构特点和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及目前我国推进的大学管理改革,使得大学治理成为可能,同时要注意大学治理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政府的强力推动和稳步尝试.  相似文献   

4.
欧盟作为当前一体化程度最高的超国家政治行为体,其治理较为复杂多样,涵盖各个领域,呈现出多层治理的特征,在现代学徒制治理方面也得以充分体现。现代学徒制是欧盟职业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技能提高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抓手。在多层治理视域下,欧盟现代学徒制治理形成由治理主体、目标与原则、决策管理、政策执行和认证评估构成的完整治理框架,并在具体治理实践中采取统筹多方利益相关者、注重发展规划的连续性、多渠道提供资金支持和积极构建ICT平台的路径,提升了学徒制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6.
作为政治学与行政学领域对以新自由主义为核心理念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回应,旨在增加直接民主含量的治理及其理论既是对现代民族国家以代议制、官僚制为特征政治制度的矫正,也因植根于西方近现代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变革历程尤其是由城市、市民社会所孕育的自由主义经济与政治传统之中,使其有着回归古典民主理想与自治精神的意蕴。由此,曾经作为市民社会组成部分的大学,在治理或者说大学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层面上就显现出一个清晰的历史逻辑:大学自治权与政府日益加强的干预与控制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学课程体系受欧美国家大学课程变革的影响而不断演进,总体上呈现出"跟跑"的依附特征并凸现出一些弊端:对相互冲突的价值主题和合不够,课程体系目标与取向显有偏失;课程统整迟滞、存有误区,课程内容割裂和课程结构相对单一僵化;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不力,课程体系育人功能较为平庸。大学优化构建一批主题突出、科学适用、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有赖于富有解释力、指导力的教育理论的指引。SIRF理论便是基于课程体系目标与取向、课程内容与结构和课程体系价值与功能的多重耦合机理,系统把握新业态下大学教学呈现的新特征和专业建设定位而形成的理论果实。基于SIRF理论提出的课程体系优化方略是:开发彰显功能,增强"服务性";统合祛除割裂,提升"统整性";协商摒弃僵化,促成"丰富性";改造超越套用,增进"效用性"。  相似文献   

8.
民主集中制与大学内部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集中制是科学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完善组织结构,优化权力配置,推进民主管理的根本指导原则.治理理论蕴涵着民主管理的基本要素,体现了民主管理的发展趋势.治理理论运用于大学内部管理必然引起管理理念与方式的深刻变革,要求大学的管理者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强化民主管理,推行理念治校.  相似文献   

9.
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是近年学界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但迄今未能形成一个较为统一而明确的宏观表述。本文通过重构教学过程与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试图提出一个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整体性理论框架。同以往观点的根本区别在于把考试和学习支持服务作为过程而不是环节,并由此形成以教学过程、教学支持服务过程、学习过程、考核测评过程等四个过程为支柱的理论框架。笔者认为,把考试作为过程将使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在整体上趋于成熟,也是把学习过程真正落实的关键所在,对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治理主体走向多元化并有明确制度安排的背景下,以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二分法为对象的、从治理主体出发来理论预设与推理演绎治理成效的应然研究意义不大。解析大学治理的路径应从治理主体的辨析转向支配治理实践的规则,从实然的角度探讨治理实践的具体实现形式与治理效果,由探讨"谁在治理"转向研究"如何治理"、"怎样治理",由探讨从主体为中心的"表层结构"转向实践为中心的"深层结构",揭示大学治理的系统性、复杂性、多维性。  相似文献   

11.
大学的治理     
美国现行大学治理体制中的四个主要参与方——校董、学术领袖、教授和学生各有其优势和弱点,"共享的治理"的成功取决于上述四方的互信与合作。美国现行大学治理体制运行正常,没有对其进行系统性变革的必要。但这种"共享的治理"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与完善之处,如有必要改善校董的遴选方式,吸引最受尊敬和负责任的教授参与治理,在学术领袖和教授之间建立起一种更加相互信任与携手合作的和谐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12.
进入大众化阶段的我国高教,目前正处在一个问题诸多,饱受质疑的时期,这与政府主管部门的过度管理、大学内功利性管理等不当方式有很大关系,应借鉴“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精髓进行大学治理。作为政府和社会,应积极履行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简政放权,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作为大学内部,应依据大学组织特性,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充分强化教师和基层办学单位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主体性,构建大学自治、自主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办学特色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大学办学要走特色发展之路。一所大学的特色,是其历史文化沉淀与现实实践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鲜明的个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大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大学的历史传统、治校者、教师、学生、发展理念等起最重要、最直接的作用。大学办学特色涵括办学思想特色、目标定位特色、学科专业特色、发展环境特色。大学办学特色的创建,基本思路是弘扬学校传统,升华办学理念;定位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思路;强化学科建设,优化院系结构;重视科学研究,增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加上中央政府采取了限制对地方政府拨款等收缩性的应对措施,许多欧洲国家的地方政府在有效实现地方治理和提高发展质量的基本功能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压力对政府的运作方式构成了改革压力,迫使地方政府在治理模式上必须做出相应变动,以平衡处于不同社会领域与社会层次的利益冲突,并进一步谋求通过集体行动解决各种公共问题。针对复杂的地方治理图景,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著名的城市规划学者希莉和柯非基于自己的研究创立了一个新的地方治理实践分析框架。本文旨在介绍这一分析框架,并希望以此为基础,归纳和整合出一个可以用于我国地方治理实践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5.
道德治理强调人是目的、民主和协商、凝聚多元主体道德价值共识,能够有效化解治理风险,较好适合高校组织运行和治理.对高校教育教学目的进行道德审查、对教育教学内容进行道德反思、对教育教学功能进行道德定位、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道德校正、促进高校整体德性的形成是高校内部道德治理的主要内容.高校内部道德治理应注意发挥多元主体的积极性、重德更理事、提升专业化水平、突出学术道德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大学校规与依法治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校规在依法治校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相当多的校规内容的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和问题,导致大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冲突频频发生,大学校规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改革完善大学校规,努力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17.
科研是美国一流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它们重要的收入来源.对科研项目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不仅能够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而且,如果它能够与大学教师的薪金制度、人才培养制度相协调、相统一,则会形成有效的大学内部治理体系.本文以著名的斯坦福大学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为案例,分析科研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对确定政府一大学间明晰的治理关系的重要意义以及对美国大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体制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由于理念差异、权力分割与利益壁垒、信息沟通障碍等引起的应急联动失效问题,提出可以借鉴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整合"思想构建不同部门之间协作与整合的应急联动机制的基本思路。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与我国应急联动现状,多部门应急联动协作机制的基本框架,应包括行政理念整合机制、组织机构整合机制、功能整合机制、多元主体整合机制、信息沟通与共享整合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办好开放大学是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战略,国际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组织架构以及办学成功要素,为新时期我国开放大学的办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我国开放大学总体架构设计,应着力于确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办学定位,采用开放灵活的办学模式和认证制度,努力达到高质量的学术水平,开发与办学模式相适应的优质学习材料,为学习者提供全面的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积极推动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开展广泛的社会合作。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完备的大学治理体系是提升大学治理有效性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大学治理体系呈现规制化特征,集中体现在政府与大学、大学与院系、学术与行政的治理关系中。造成我国大学治理体系规制化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深刻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的不完善、集体主义文化的过度张扬、大学组织的学术传统不深厚等。基于院校运行的微观维度,新时代推动我国大学治理体系去规制化改革,需要正确认识大学的组织属性,培育学术文化;扩大院系组织自主权力,激发"学术心脏"活力;改革一元化权力运行模式,增强专业权力的影响力,努力探索其变革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