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家主权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是国内的最高政治权力。一般的传统观点认为,基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洛克最早系统地论证了议会主权说,是议会主权论者。洛克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人民主权”的概念,但他在另一种意义上表达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江上县 《考试周刊》2009,(29):50-51
19世纪末英国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英国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内阁权力不断膨胀扩张。本文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不同角度对英国内阁权力扩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英国内阁权力的扩张是否导致议会主权原则的动摇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主权,是整个国际法体系的基石。研究主权的历史起源,具有研究国际法“基础之基础”的地位与价值。历史探源法为追溯主权历史起源提供研究方法;主权本质内容的确定给予追溯主权历史起源研究标准。追溯主权的历史起源,虽然可以沿着人类社会步入文明的足迹逐步向前推进,但由于受到文献材料的限制,只能在目前所知的古老著作、法典或条约中寻找。  相似文献   

4.
布丹的主权论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让-布丹(J.Bodin)希望建立一种绝对的权力以维护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为此,他根据历史理性的方法系统地阐释了国家的起源以及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基础问题,第一次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提出和使用主权概念来标示国家的性质,为近代西方国家主权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西方某些国家的学者和官员所鼓吹的“人权高于主权”说,颠倒了人权主权关系中主权的基础地位;违背了公认的国际法中最根本的原则——国家主权原则;颠倒了国家和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他们妄图以人权的国际保护来否定人权的国内管辖,把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的主权行为合法化。  相似文献   

6.
"主权民主"反映了俄罗斯对当今政治发展道路的探索."主权民主"既是防止"颜色革命"、对西方民主攻击的回应,同时也强调了俄罗斯民主道路的"独特性".虽然,"主权民主"体现的是权威主义的实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它是一种符合俄罗斯历史、国情和民意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主权的社会基础,从哲学角度确立了主权作为国家意识主体意识的核心内涵。基于主权的本质确立分析框架,认为主权观念是在一定的经济文化环境中生长起来的,主权观念的生态化决定主权观念的产生和流变。分析了主权观念的生态变化,在国际关系理论中提出了“类意识”概念,并论述了类意识在主权的产生、流变及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主权让渡是二战后民族国家在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洗礼过程中,避免被边缘化而作出的一种理性选择。各国本着自愿、对等和共享的原则来让渡部分的国家权力,在更高层次上形成一种共同行使主权的体制,较好的体现了国家主权和共同行使的结合和平衡,适应了主权的时代发展要求。本文着重从主权让渡的演义、主权让渡的时代背景及主权让渡的类型三个方面对国家主权让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是冷战后少数西方国家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推行霸权主义的借口。这个观点在理论上歪曲和割裂了人权与主权之间的关系 ,在实践上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相似文献   

10.
人权是主权的基础,主权是人权的集中和保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不允许一国侵害别国的主权;所谓“人权高于主权”,是美国借以实现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手段;美国对内坚持“主权高于人权”,对外坚持“人权高于主权”,背离世界历史潮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人民主权思想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主权思想由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蕴涵了人人生而平等以及政治社会中的人应当自己统治自己的基本理念.它的产生无疑是人类政治思想史上的重大进步.马克思进而指出,人民主权的实质是统治阶级的统治权.虽然不同文化、不同时期的人们对人民主权有不同的理解,但它已是现代大多数国家统治合法性的正统思想.应当遵循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思想,同时借鉴西方人民主权理论和制度中的有益成分,结合社会转型中的实际国情,积极稳妥地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宜宾学院学报》2015,(1):88-95
主权理论经历了由主权绝对论到主权相对论的发展历程,它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随着国际法学的发展与国际合作的加强,主权让渡理论应运而生。欧盟作为一个超国家组织,其制定的法律与一般国际法不同,对成员国具有直接效力和优先效力,而欧盟法的效力原则以及欧盟的制度框架体现了欧盟成员国主权让渡的机理,即欧盟各国通过对部分主权权力的让渡,实现权力的共享,最终实现欧洲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学术的繁荣是不争的事实。但学术繁荣的背后也潜藏着一些危机,那就是学术话语的"主权让渡"现象,其集中表现为中国学术话语中的"西方主义"和中国当代学术话语体系的"失语"现象。究其成因,除了流于表面的中国学术界的盲目崇洋心理,更有隐匿于背后的深层的文化、制度、科技和社会等原因,其反映的是中国学界学术自觉意识的缺失。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主权思想包括了人民主权和国家主权两个组成部分,但往往被人们误以为邓小平主权思想就是国家主权思想。笔者认为,这是片面的理解邓小平主权思想。邓小平主权思想集中在对国家主权的论述上。关于人民主权的论述,主要体现在对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关于国家主权,主要体现在对香港问题和对外政策上。本文认为邓小平的主权思想足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主权与人权     
在阐述主权、人权概念及形成、发展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主权与人权的关系,批驳了“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人道主义干涉”论。  相似文献   

16.
“人权高于主权”是国家新干涉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90年代以来,该理论广泛传播,其直接目的在于为干涉别国内政制造理论依据。因此,正确认识主权与人权的关系,是揭露“人权高于主权”本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主权让渡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评论》2008,(2):18-22
教育主权的让渡,是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为解决教育难题而采取的主权运作方式。让渡教育主权不会丧失教育主权,既可行也有必要。让渡教育主权应遵循平等性、互利共享性、发展性等原则,可采取有限让渡、有选择让渡、分阶段让渡等策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主权—治权"分析框架及其相关政治论述的检视和反思,发现该分析框架存在诸多问题:治权是一个学术上欠规范的概念,两岸对"治权"的理解不尽相同,该分析框架存在着逻辑上的缺陷,该分析框架对两岸分裂现状的解释欠缺说服力。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替代性分析框架,即"主权所有权—主权行使权—一般治权"分析框架。新分析框架的核心是将国家权力整体划分为三部分,这在逻辑上比"二分法"更加严谨与科学。它有助于更具体地描述和界定目前两岸现状,有助于更有力地维护"一个中国"框架,有助于更好地找到解决两岸统一问题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有了新规定性的远远高于任何时代的民族的再次兴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现代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世界在三种经济主权下都可出现民族兴旺,但中国只能在两种经济主权下实现民族兴旺。中国在地产主权下多次出现民族兴旺。中国在资本主权下面不能实现民族兴旺,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只能在劳动主权下面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劳动主权的过程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