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祝禧 《中国教师》2020,(5):51-52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有幸聆听特级教师黄美华老师的音乐课"听,小蜗牛艾玛",对于我而言绝对是一种享受。整个课堂洋溢着亲切、温暖、活泼泼、鲜灵灵的美感。《听,小蜗牛艾玛》是一部音乐绘本,讲了小蜗牛艾玛的旅行故事。它在旅行途中遇到蚂蚁、毛毛虫、蜘蛛、蝈蝈、蜻蜓、啄木鸟、青蛙、鼹鼠与刺猬,发生了很多事情,情绪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相似文献   

2.
小娲牛的家     
小蜗牛和小喜鹊在草地上讲故事。一人讲了一个故事后,小喜鹊说:“小蜗牛,对不起,我要回家了,我们明天再玩吧。”  相似文献   

3.
行动缓慢的小蜗牛,错过了四季的食物空手而归,失望至极的他,在阁楼上发现了一本秘籍,决定动身开启求快之旅。他走过四季:一路收获美景,了解季节食物知识,战胜兔子挑战,最后帮助熊大抓住捣蛋鬼。旅途之中,他体验了"慢"游的乐趣和优势,探寻了身体慢的原因,更是懂得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进而接受原本的自己。我校的动物主题学习以这只小蜗牛为载体,跟随小蜗牛开启求快之旅,用故事和游戏闯关的方式串联学习内容,将识字、写字、阅读、绘画、音乐、科学、体育等内容整合,孩子们在教师引导下对小蜗牛有了主题化、生活化、活动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音乐电影《华丽上班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职场故事,给予了我们许多的思考与启迪。从电影音乐的角度来看,该剧采用摇滚乐、说唱乐、雷鬼音乐、乡村音乐、摇摆乐、探戈、交响乐、民谣、抒情慢歌,以及噪音音乐等多种音乐类型来表现电影主题、刻画人物性格、诠释情节发展,可谓综合运用了中西贯通的音乐创作手法来进行影片音乐的构思与创作,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该片也为中国音乐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也就是说,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作中国的民族音乐.本文比较了民间音乐和传统音乐的不同,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别,提出了相关看法.  相似文献   

6.
课题:生活中的音乐年级:二年级教学内容:1.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并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2.通过音乐活动体验不同的音乐形象。3.讨论和创编声音故事。教学目标:1.能够自寻音源探索不同的声音。2.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能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3.探索音源,即兴编配音乐故事。4.在音乐活动中培养与他人的合作精神。设计意图:我们耳朵所听到的声音是丰富多彩的,反过来,我们通过各种声音可以表现一定的事物和情感。学会掌握声音的各种表现手法,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的一个重要线索和途径。我设计这一节音乐课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彼得与狼》创作于1936年,是一部加有朗诵的生动有趣的交响童话。它叙述了机智勇敢的少年彼得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逮住了凶狠的大灰狼的故事。本音乐作品的显特点是用一种乐器代表一个角色,使音乐形象非常鲜明而且通俗易懂。作品一开始就对童话中的“人物”逐一作了介绍,然后音乐的进行与朗诵融为一体,将故事生动有序地展现开来。  相似文献   

8.
表演者在一度创作的基础上把音符或文字符号等转化成声音的过程,是一个艺术再创作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度创作"。由于中、西方音乐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同和差异,所以在二度创作中也会有所不同,文章将通过两个方面予以论述:记谱法和传承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音乐在二度创作中产生很大的差异;中、西方音乐的审美习惯和思维模式不同也导致了它们在二度创作中的不同。认识到中、西方音乐在二次创作中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和运用已知的音乐知识,为促进我国音乐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覃玖英 《海外英语》2022,(11):203-205
《莳萝泡菜》是曼斯菲尔德创作的短篇小说,在故事中融入她个人的情感经历,也充分展现了她高超的音乐艺术素养。文章从语言表达、故事结构和叙事曲调等方面分析了本小说的音乐化特征。通过对作品中的音乐化特征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独特的叙事技巧和她的音乐审美个性。  相似文献   

10.
色彩与音乐     
戴瑞吉 《儿童音乐》2008,(12):68-68
色彩是美术中的术语,在音乐中我们也经常用色彩来解析声音、调性及作品的情绪对比。最早从音乐理论上阐述音乐的色彩问题是法国著名作曲家柏辽兹。他在《配器法》一书中指出:"要给旋律、和声、节奏配上各种颜色,使它们色彩化。"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和斯克里亚宾也曾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调性的色彩变化进行了创作试验,斯克里亚宾运用了多调性和无调性的创作手法,探讨了融音乐美术、文学和"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并统称之为"色彩音乐"。  相似文献   

11.
蜗牛的故事     
蜗牛的故事越勍这是一个女孩讲给她母亲的故事,故事内容很简单,而故事的主角,就是一只小小的蜗牛。那只蜗牛有一个相当漂亮的外壳──这是她的衣服,也是她的家。按理说,她应该算是日子过得很好了吧?瞧,她住在一片菜地旁,每天有吃有喝,住的也安逸,生活水准已达小...  相似文献   

12.
正真正的音乐绘本是用音乐渲染故事的情绪,保持故事的张力,营造故事的氛围。在音乐绘本中,绘画、文学与音乐3个看似独立的艺术形式,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共同讲述一个故事,使人物情绪、故事情节更加饱满、立体。故事+音乐,萌芽在童年多年后,当自己为人母,感受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的辛苦时,管慧丹对儿时印象中父母的坚持阅读产生了深深的佩服和感恩。她深知,父母那时  相似文献   

13.
《虎头牌》是元代女真族作家用汉语创作、描写女真人生活的优秀剧作,独具民族特色。剧作是由音乐旋律和故事情节共同构成的,《虎头牌》中女真音乐慷慨激昂,以双调为主要音乐形式。故事围绕大国与小家之间的忠、孝矛盾展开,富有民族风趣。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戏剧的重要元素之一,让幼儿在音乐情境中开展创意戏剧表演不失为一个好选择。教师首先需选用合乎情境的音乐并运用该音乐放大幼儿的表演兴趣,适时"以乐创境",再用音乐放大绘本故事中的有趣之处,然后巧用音乐突显绘本故事的情节发展和角色的夸张特点,从而让幼儿更好地融入、把握和表现角色,达到创意戏剧的最大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5.
柏雨佳 《人民教育》2021,(3):127-127
丰富而多元化的音乐资源对音乐教育非常有价值,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种类多样的器乐、风格迥异的歌曲、情感内涵不同的创作……丰富的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音乐信息,能更深刻地认识到音乐的本质,提升辨识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多样性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6.
陈祥 《新作文》2004,(4):31-32
把音乐转换为一种作教学方法,是因为音乐与写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第一,从创作目的上讲,二都是用来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艺术活动。第二,从创作过程看.二都存在着选材、立意、构思等思维活动程序,均存留有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辩空间。第三,二在表达方式上均采用叙事,评说,抒情等方法,所不同的是一个用旋律表达.一个用字表达。因而,使用恰当的音乐手段来参与学生的作创作过程,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的西方音乐呈现出多元异彩的发展趋势,每一种流派都有其独到的创作理念,都有其推动音乐历史发展进步的一面,都有一个总的趋势——不断的探索与求新。本文对20世纪音乐发展不同阶段形成的不同创作风格和流派进行分析,探索这一个世纪音乐发展的规律与方向。  相似文献   

18.
蜗牛的路     
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小蜗牛跟着蜗牛妈妈顶着烈日在路上吃力地走着,小蜗牛问妈妈:“我们为什么要背着这个又沉又重的东西走呢?”蜗牛妈妈说:“没有了壳,你就是一只什么都不是的虫子。”朋友说到这里,停了下来,回头望着我,问:“你知道后来小蜗  相似文献   

19.
那是星期五下午的一节音乐课,我坐在钢琴旁和往常一样进行着我和孩子们的音乐交流。针对同学们对内容熟练程度掌握的不同,我临时增加了小组竞赛环节,整堂课轻松又活泼。临近下课时,班长方珏站立起来,“老师,我们有一个问题想问您,行吗?”她刚说完,同学们微笑着的眼睛里满装着期待,一齐望向了我。“是什么问题呢,请说吧?”我站起身,走到同学中间。小机灵王佳赶忙报过话头说道:“昨天电脑课上网,我们无意中看到了一个音乐故事的栏目———《黑色星期天》,可内容却打不开。大家便猜,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故事呢?老师能给我们说说吗?”我沉默了一会…  相似文献   

20.
Movie Palace     
王巍  惟炜杰  许倩  Tei 《音乐世界》2008,(18):60-61
主演乌玛·瑟曼、科林·费思霸Story艾玛是一位电台主持人,一次有听众打来电话诉苦,抱怨自己与男友帕特里克之间相处得很糟糕,艾玛就劝她与男友分手。结果帕特里克知道后很气愤,于是恶作剧地修改了艾玛的个人信息记录,将其改为已婚,并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这样,艾玛就凭空多出来一个丈夫,而当艾玛与男友理查德登记结婚时才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已经被修改,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由此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