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爱德华.阿尔比是继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姆斯和阿瑟.密勒之后美国当代剧坛上涌现出的又一位戏剧大家。其作品深受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影响,体现出典型的欧洲荒诞戏剧特点,即强调人类生存的虚无本质和周围世界的冷漠无情。然而,阿尔比的多数戏剧作品在除去荒诞的形式外衣之后,在更深层面上则表现出对美国当代社会问题的现实性思考和批判。本文以阿尔比早期代表作品《美国梦》为例,着重分析作家是如何通过荒诞戏剧的艺术形式来实现对美国当前所谓"富裕"社会的批判和抨击。  相似文献   

2.
荒诞戏剧的荒诞表现之一就是其"废话"式的戏剧话语。那么,"废话"的意义何在?笔者整合巴赫金以及维特根斯坦相关语言哲学理论,旨在解读荒诞戏剧话语的哲学内涵,并尝试探索荒诞戏剧废话意义的建构途径,发掘荒诞戏剧文学区别于传统废话文学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爱德华·阿尔比作品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生动的形象,象征内涵丰富。本文从戏剧符号学角度,探讨在《动物园故事》中出现的典型形象,如动物、空间化的物体以及人类的某一特定行为,以此来揭示各个象征符号背后所对应的人物困境、自我挣扎和自我解救。同时,使读者对阿尔比作品中所呈现的人类生存状态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杨涵 《海外英语》2012,(6):202-203
荒诞派戏剧虽然已经经历了长久的发展,但往往局限地指贝克特、约内斯科、吉尼特和平特等欧洲作家的风格和特征。追溯荒诞派戏剧对美国戏剧的影响,爱德华.阿尔比是少数几个不能被忽视的作家之一,他对荒诞派戏剧的传承和发展使美国戏剧的内容更加丰盈。通过将荒诞派戏剧因素与现实主义技巧交织,同时融入永恒的爱之主题,阿尔比成功地让此著作超越荒诞,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层面。  相似文献   

5.
爱德华·阿尔比剧作《动物园的故事》通过两个陌生人之间交谈、冲突的简单情节,揭示了现代社会人与人的隔阂以及沟通的失败。该剧体现了阿尔比在创作中运用荒诞的形式探讨社会现实问题,其人物饱含对沟通、理解与爱的渴望和不断追求。作品荒诞、绝望背后是作家更深层的对人生积极的哲学思考和态度,这是阿尔比有别于欧洲荒诞派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6.
爱尔兰现代派戏剧大师贝克特的力作<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品.<等待戈多>的成功与贝克特使用的语言策略是密不可分的,同时该剧本也表达了人们为自己的存在苦苦寻求意义的痛苦过程.通过分析<等待戈多>的荒诞语言对人物荒诞生活的揭示以及荒诞语言与主题的结合.可知荒诞语言这一叙事策略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美国戏剧巨匠阿尔比的《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因其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一经上演便引起巨大反响和热烈争论.该剧以荒诞的戏剧形式,讲述美国建筑师马丁与一只他名之为“西尔维娅”的山羊发生了不伦之恋,从而引发家庭矛盾.本文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出发,研究该剧的荒诞主题,讨论人的异化问题、孤独与焦虑、人的自由选择和对抗荒诞,从而鼓励人们正视现实,积极采取行动才有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代表作。作者从戏剧情节、语言、人物、舞台形象等各方面都使用了荒诞手法,表现出了世界的荒诞性及人们面对这个世界只能以荒诞的希望、荒诞的行为来对待这个荒诞世界的努力。而希望只能在真切的“等待”中编织下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荒诞派戏剧产生的背景以及该派戏剧的共同特征入手,分析美国著名剧作家阿尔比的《美国梦》的艺术特色和荒诞派戏剧的美学风格。阐述了《美国梦》在利用戏剧元素的功能上突显着荒诞性的表达:主题的歧义、人物的性格弱化、无情节、象征意味浓烈。  相似文献   

10.
诞生在1959年的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可以说是影响最大、最能代表“荒诞派”戏剧基本特色的作品。它的出现,是对传统戏剧最为严峻的挑战。虽然《等待戈多》并不是荒诞派戏剧的最初成果,但它创造了这一流派戏剧的最高境界,集中体现了“荒诞”戏剧观的建构特点。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剧作的出发点、建构方式和基本内涵三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11.
阿尔比将两个身份地位悬殊极大的人物巧妙地运用语言构建和设置矛盾冲突,最终走向毁灭的剧情置于以动物园的故事为话题的交流和对话中,用荒诞的手法表现荒诞的存在,从而引出荒诞悲剧之后的根源在于人性生存的悲剧。本文本试图从荒诞表象入手寻找荒诞背后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2.
藏族传统的八大戏剧是藏族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传统学作品,为了继承和发扬藏族历史化传统,本对八大传统戏剧在塑造人物形象、结构方式、语言特征等方面作了一些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爱德华.阿尔比是二战后美国荒诞派戏剧的领军人物,其代表作《动物园的故事》是其第一部作品,也开启了他戏剧生涯的成功之门。文章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分别分析了剧中小人物彼得和杰里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现实"和"真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强调客观"存在性",后者注重"内在性质"。作为20世纪现代派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荒诞派戏剧突破了传统戏剧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平庸的故事情节、分解的语言和破碎的人物取代传统戏剧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突出尖锐的戏剧冲突和完整的人物形象。总而言之,是以一种荒诞的手法表现荒诞的世界。对于荒诞派戏剧是否能体现现实世界,以及它所体现的现实是否具有真实性,一直存在着争议。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其三部作品《秃头歌女》、《椅子》、《犀牛》在表现生活、表现人物方面的确能以一种反传统的方式折射出当时社会环境和人的内心世界,较好地诠释了荒诞派戏剧真实观及具体表达手法,强调通过人物的言语动作表达作者自身对世界的看法,并让读者慢慢体会,力图进而将作者心中的真实转化为读者的真实理解。  相似文献   

15.
契诃夫的戏剧创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其体现出的现代性特征,本文试图从他语言的无理性与抒情性、道具的丰富内涵、戏剧情节的消融三个方面,对其荒诞性加以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6.
在众多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中,荒诞派戏剧是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抛开传统戏剧所强调的“启、承、转、合”和引人入胜、曲折动人的戏剧情节,完整的舞台形象及起伏的矛盾冲突,主张通过“直喻”把握世界,提倡“纯粹戏剧性”。本文从采取直喻手法,突现荒诞、抽象的主题;借助舞台形象,传达象征意蕴;运用非理性语言,寻求“语”与“意”的和谐等三个方面评析了荒诞派戏剧独树一帜的成就。同时指出这一流派沿袭20世纪前期现代主义的反传统道路前进,在戏剧领域以“反戏剧”来反对传统的戏剧,用荒诞的形式来表现荒诞的人生,体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革新面貌,其革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都值得当代人借鉴。  相似文献   

17.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著名的悲喜剧,作为在戏剧史上独树一帜的流派,荒诞剧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本文将从情节,语言,意识三方面来分析该剧的荒诞性特征,以此说明在这个非理性化、非人化的世界里人生的虚无和生活的荒诞。  相似文献   

18.
关汉卿的戏剧以其战斗性和现实主义创作态度而被人们所定评,其实,这只是他作品的一个侧面,作为一个大戏剧家,我们应从多角度探讨他的作品.关汉卿戏剧的荒诞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故事的编织、情节的设置和人物的塑造.荒诞性既是他戏剧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也是其作品的重要个性特征.同时,荒诞性艺术手段也体现了关汉卿对舞台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把握.  相似文献   

19.
中西荒诞戏剧承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荒诞戏剧与西方荒诞戏剧有着事实上的影响和渊源关系。中国荒诞戏剧在主题因子、内向化品格和反戏剧表现形式等方面与西方荒诞戏剧呈现出一致的艺术追求。而信仰危机以及民族之间相通的艺术旨趣使这种中西戏剧对话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20.
荒诞派戏剧是现代主义文学对存在的荒诞性百年探索的表现。它揭示了现实的荒诞,世界的丑恶,不合理与毫无意义。表现了人与世界、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我的关系的荒诞主题。其艺术手法荒诞夸张,舞台形象荒唐怪异,以直喻和象征代替言说,彻底解构语言,实现了荒诞主题与荒诞的戏剧表现形式的统一,使戏剧艺术获得了崭新的言说方式。从而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一次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