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析农民工的廉价工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工双重身份和经济地位,使得其劳动力带有半商品的性质。半商品的劳动力使用价值在于能从事不同产业的劳动,而其价值就是廉价工资。廉价工资只包含维持劳动力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不含赡养家属及教育培训费用。廉价工资是国有资本、私人资本和国际资本竞相雇用农民工的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2.
对农民工工资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的工资之所以低廉,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主要是因为农民工所具有的双重经济地位决定了在其工资构成中,既不包括维持其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又不包括其自身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农民工的工资几乎就是维持其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在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中,由于地方政府采取向资本倾斜的态度,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力的过剩,使农民工因市场因素("劳力过剩"和"资本稀缺")而形成的不利地位又因组织资源的悬殊而大大恶化。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工资问题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的工资问题主要表现为工资水平低、增长缓慢、拖欠和价格歧视等方面,这是由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同质劳动力供给过量、制度歧视、缺乏基本的制度约束造成。解决“农民工”的工资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约束和保障制度,保障转移劳动力的合法权益;开展农业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消除控制“农民工”转移的刚性制度,代之以经济手段引导调节,加大对农业的补贴,提高农业的比较收益。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工人的劳动力价值与马克思时代相比有较大提高,但由于我国农民工自身综合素质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他们的劳动力价值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为了保障农民工劳动力价值能够充分实现,本文提出了五条主要途径:一是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二是加快建立一个统一、开放、公平的劳动力市场;三是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四是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和社会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雇佣劳动与资本》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关系及其运行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书科学地区分了劳动和劳动力,指出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工人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阐明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揭露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及资本增殖的秘密;揭示了资本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通过对货币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相对工资的比较,得出了工资与资本利润成反比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6.
王东 《职教论坛》2014,(9):31-35
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然而,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实践并未尽如人意。特别是在分割劳动力市场存在的现实背景之下、在对农民工真实生存境遇缺乏考量之下、以及现有的政策宣传不畅的情况下,农民工职业教育政策一定程度上"失灵"。为了让现有政策对农民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产生有效的回应、确保相关政策收到实效,需要重视如下问题:进一步规范次级劳动力市场,为农民工职业教育营造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氛围;深入了解农民工的生存境遇,建立"基于实证结果"的政策制定模式;增强政策宣传力度,扩大政策覆盖面,提高政策的受益群体。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在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资本主义的剥削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作为前提的。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使之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开始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中,资本家使劳动日延长到再生产劳动力价值(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从而无偿地占有了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但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因为在工资上的表现是:好像工人的全部劳动都是有酬的,好像资本家没有剥削工人。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揭明了这种假像,并进一步证实了他的剩余价值理论的  相似文献   

8.
第八章工资劳动力价格(一二八)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这就是说,工资按其实质来说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从表面上看来,却好像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采取了“劳动价值”或“劳动价格”的形态。为什么劳动力的价值与价格会表现为劳动的价值与价格的形态呢?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点原因造成的:第一,劳动力的价格是在工人劳动之后才给付,这样,一方面是工人为资本家劳动,另一方面是资本家支付工人工资,好像工资就是购买劳动的价格;第二,工资是按工作时间或产品件数来支付的,这样,劳动力的价格就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直接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我国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专业技能普遍较差,这不仅影响了农民工的就业和收入,影响了企业的技术进步,也影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农民工培训,作为提高农民工人力资本的一种重要投资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关于农民工培训的文献更多偏重于描述分析和理论分析,由于受到数据可得性方面的限制,仅有少数研究文献对农民工培训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但所得结果并不一致,在很多问题上还没有形成共识,因此,对农民工培训效果的研究仍需利用更加可靠而又有代表性的数据和科学的方法加以深入研究.通过对2007年CHIP数据和2010年计生委数据分析发现,从总体上看,培训能使农民工月均工资提高6%左右.女性的培训收益率高于男性.企业内部提供的培训比社会提供的培训对农民工月均工资影响更大;与工作相关的技能培训比与工作无关的技能培训、一般性培训对农民工月均工资影响更大;户籍地政府提供的培训比户籍地以外政府提供的培训对农民工月均工资影响更大.上述结论蕴合的主要政策含义是,各级政府部门要更加重视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建立高效的农民工培训体系,激励企业担当农民工培训的主要角色,以更大限度地提升农民工的技能和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全国总工会日前发出《关于进一步推动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通知》,主要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加强对被欠薪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等提出了要求,并指出,各级工会要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列入当前工会工作的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动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取得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11.
论农民工劳动权利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权利保护的重点和核心是农民工劳动权利的保护。在分析了农民工劳动权利受损状况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法律和制度的完善健全,借助工会组织的力量,提高农民工自身的素质和建立面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等途径来确保农民工劳动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国际劳工标准是国际劳工组织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标准。在农民工权利保障缺乏的背景下,用“核心国际劳工标准”保护农民工权益有着特殊的意义。我国应该按照国际劳工标准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积极有效的维护农民工的平等就业权,建立健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促使农民工组成工会组织,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目前,农民工内部已出现代际分化和更替,当代青年农民工在思想认同、价值观上矛盾性更突出,心理不平衡感较大。本文描述了青年农民工在价值目标、价值信念、价值认知上的矛盾和困惑,分析了他们价值观矛盾形成的内外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帮助实现青年农民工价值观正向转型的措施、对策。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民工潮”,但进城农民工与城市的关系表现出矛盾的不和谐的态势。农民工进城后不能很好地融入和适应城市环境,这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城市化的推进具有不利影响。农民工的城市适应主要有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层面。当前有诸多因素影响到农民工对城市的适应,对此应采取相应措施,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15.
建筑农民工是建筑业生产一线的主力军,其生活和工作状况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基于对扬州地区建筑农民工的问卷调查与统计的数据,阐述并分析建筑农民工的自然状况、收入状况、生活状况、劳动保障状况,揭示建筑农民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政府规范建筑农民工的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后我国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代名词。目前农民工是个特殊、庞大的弱势群体.农民工的权利意识还普遍较弱、权利现状也不太乐观。其原因既有农民工自身因素,也有社会、文化等层面的因素。提高农民工权利意识的对策:一是农民工应提高自身素质,自立、自强,走自我发展之路,全面发展之路;二是国家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加强法制与政策对农民工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统筹的关键在于城市化的进程,而城市化进程取决于在城市中就业的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速度。2008年底大量农民工返乡的现象说明,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传统农业以外的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不是户籍制度而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否健全。对于该问题的解决应该是秉持一个健全的社保体系的价值取向,立足现实,逐渐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民间组织的作用,建立农民工就业保障制度,为最终统一的社保体系的推行营造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应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为指导,坚持局部服从和促进整体发展的原则;坚持全方位设计,分类指导、分层级推进的原则.加快制度创新步伐.努力消除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制度性障碍,加快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劳动关系是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关键。目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所面临的劳动关系 ,是计划体制与市场体制交替过程中由体制错位导致的一种混乱劳动关系。改革当前劳动关系的对策有 :消除下岗职工流动的制度障碍 ;建立完善的劳动力信息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进城打工,推动了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但由于农村推力强劲,驱使大量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聚集,而城市有限的工商业发展水平来不及消纳,引起"城市化过度",从而不可避免地引发多种"城市病",形成"城市病"综合症。以近代苏南为中心的区域考察,显现出现代城市的十大病症与农民工大量向城市集中有内在关联。农民工进城打工,在给城市带来勃勃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如"非法占地"现象的普遍化、环境恶化、供应紧张物价腾涨、就业困难失业问题突出、劳工贫困化现象严重、城市技术革新动力不足、自杀等社会病态加剧、游民充斥乞丐遍地、社会治安状况堪忧、风化问题等。除十大"城市病"之外,其他诸如职业结构畸形、性别比失衡、交通拥挤等病态,也无不存在于苏南各城市中,由此构成"城市病"综合症。而"综合症"的"病源",与农民工的"城市化过度"直接关联。应该看到,农民工进城,固然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没有农民工向城市的集中,近代苏南及中国的城市化是不可想象的,其正效应是不容忽视的;但由于受外国资本主义压制,工业发展缓慢,城市化步履维艰,无法吸收消化庞大的农民工大军,以致衍生出许多"城市病",对这种负面影响,同样不应回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