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鄂州大学学报》2005,12(1):F0003-F0003
张祝南(1883—1966)字肖鹄,以字行,湖北武昌(今鄂州)人。15岁在家乡开馆训蒙,20岁中秀才。1906年考入两湖总师范学堂,常从同学牟鸿勋处获得《民报》秘密阅读,萌生革命思想。1911年加入共进会。武昌起义后.参与筹办《中华民国公报》,任副主笔.负责社论.曾发表《说反清》、《中华民国大总统当推孙逸仙论》及檄文等,审定本雀、外省新闻,兼任军政府内务部总务科副科长。  相似文献   

2.
毕祖高(1892—1928?),字楚翘,湖北谷城石花人。1917年毕业于国立武昌高师(现武汉大学),是武昌高师博物部的首届毕业生,师从著名植物学家张镜澄教授。毕祖高毕业后就被聘为武昌高师附中博物学教员、级任(相当于今班主任)。1918年在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编辑出版的《博物学会杂志  相似文献   

3.
郭戈 《师道》2007,(4):6-8
追求进步,辛亥先驱李廉方(1879—1959),原名步青,字福廷,号莲舫。湖北京山人。15岁中秀才。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入湖北经心书院。1902年留学日本弘文书院速成师范科,参与创办《湖北学生界》《汉声》杂志,鼓吹社会改革。次年被清政府取消学籍,勒令回国,寓居武昌花园山孙森茂花园。时兴中会会员吴禄贞任职武昌,常和吕大森、李书城、耿伯钊等聚会于李之寓所,畅谈革命,联络志士,并介绍青年潜入军队,以运动新军;李廉方负责接待、组织和经费筹措。其寓所被称作“花园山机关”,后为湖广总督张之洞察觉,将与会骨干分别遣离。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公安县楊厂区国胜民办小学,于一九五五年創办。学生有十五人,教师徐家庚,六十岁,教齡三十年。这个学校的学生,每年讀书十个月,完全采取“点背”的办法。一年級:識字教材有《跃进三字經》《农民三字經》《小学語文》一二册,写字教材(先认后写)有阿拉伯数字、汉字大写数字、識字数量按年齡大小有不同要求:五六岁小孩可識一百多字,七岁小孩可識二百字,八九岁孩子可識五百字,十岁十一岁孩子可識一千多字。二年级:識字教材有《語文》三、四册,写字教材有《百家姓》《四言杂字》二十四节气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书法诗词鉴赏》(甘肃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61页《水调歌头·游泳》,编者《注释》【3】:"武昌:武汉三镇之一。武昌鱼: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鱼,称团头鳊或团头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说,三国吴嗣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故城在今南京市南)迁到武昌,丞相陆凯进谏疏引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里是‘才到长沙,又来到武昌’的形象化的说法。  相似文献   

6.
文非 《语文知识》2000,(5):68-69
《胡风传》写道:“事情是由胡风的一位好友熊子民促成的。他是湖北武昌人,六岁失孤要饭出身。……”(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48页)针对这句话,荆石先生撰写了《啼笑皆非的“失孤”》一文(载《咬文嚼字》1998年第6期),指出其中的“失孤”应  相似文献   

7.
读到了孙武先生的遗稿《武昌革命真相》。据原稿整理者称,该稿得之于孙武的女公子孙筥芹先生处。据从孙筥芹处了解,该稿系孙武在抗日战争期中,留居北京时所写,离逝世前约两年。原稿封面褐色,已破损,左上角毛笔写“字学”二字,右下有“孙季平”的署名。孙季平系孙武第六子。估计此稿本原为孙季平学字的本子,孙武移作《武昌革命真相》的稿本。稿本红直格,毛笔书写。第一页第一行有“武昌革命真相”的标题,上有一  相似文献   

8.
陈潭秋,名澄,字云光,号潭秋,1896年诞生在湖北黄冈县陈策楼村的一个农民兼教书人的家庭。 1912年,潭秋从黄冈来到省城武昌读书。1916年,考入武昌高师(武汉大学前身)英语部。在这里,他接触到传播新思想的刊物《新青年》。十月革命后,他带着强烈的追求真理的欲望,如饥似渴地学习有关介绍苏俄的书刊。五四运动的洗礼,使他成了武汉学生界有影响的领袖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张裕钊     
张裕钊 ( 1 82 3- 1 894)字廉卿 ,号濂亭 ,出生于鄂州市东沟镇龙塘村的一个书香世家。 1 6岁考取秀才 ,1 846年中举 ,被乡里视为“文曲星”。 1 85 0年 ,考取国子监学政 ,官授内阁中书。主试官曾国藩赏识其才 ,亲自召见。张与吴汝纶、黎庶昌、薛福成并称为“曾门四子”。因深得曾的精心指点 ,学有大进。张裕钊在京供职两年 ,他目睹国运日下 ,官场腐败 ,不乐仕进 ,于 1 85 2年 9月回鄂 ,受聘主讲武昌勺庭书院。1 866年游鄂 ,就聘编修《钟祥县志》。1 869年 ,张裕钊回武昌 ,任事鄂城书局。此时除应酬日常事务外 ,主要攻读西汉及唐宋诸大家古文…  相似文献   

10.
《廿二史考异》是清代三大考史名著之一。它考订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书》、《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等二十二部所谓的“正史”。从目录上看,还有《续汉书》,系从《后汉书》中析出。作者钱大听,是清代著名的历史学家、音韵学家金石学家。字晓征,一字及之,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士,晚称潜研老人。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雍正六年(1782年)生,嘉庆九年(1804年)卒。乾隆十五年(1750年,十五岁)中秀才。乾隆十六年(1751年,十六岁)召试举人,授内阁中书。乾隆十九年(1754年十九岁)中进士,选入翰林院,历编修,(扌瞿)右春坊右  相似文献   

11.
湖北幼稚园是中国第一所公立性质的幼教设施,它代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一个重要部类的诞生。当今有关它的各种记载或诠释中,多有矛盾、歧异之处。为使理论研究建立在更为牢靠的史实基础之上,有必要对此进行澄清。一、有关湖北幼稚园的歧异问题《辞海》有关“幼儿园”的诠释中有:“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规定设蒙养院,收3至7岁的幼儿。最先设立的为武昌小学堂的蒙养院和京师第一蒙养院。”《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有关“幼儿教育”的诠释中有:“中国近代幼儿教育机构始创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设立于湖北武昌,名为‘蒙养院’。”《教育大辞典》有关“武昌蒙养院”的诠释为:“中国最早的官办幼教机构。原名湖北幼稚园。1903年9月(清光绪二十九年八月)  相似文献   

12.
“达夫一生可以说不得志的一个人,在北大没有当到教授,后来(一九二四年初)同石瑛先生到武大去曾经担任过教授”。这是郭沫若同志在《历史人物·论郁达夫》中的话,提到了郁达夫赴武昌就职的时间。冯雪峰同志在《郁达夫生平事略》(载《新文学史料》第一辑)中则说:郁达夫“一九二五年春初赴武昌任武昌师范大学文科教授”。在《新文学史料》第五辑上所载的于陶同志的《创造社与郁达夫》一文中,也称:“一九二五年初,郁达夫离开北京大学,随石瑛去武昌担任武昌师范大学文科教授”。郭说、冯说,于说这三种说法,何者准确?在三十多年来的一些研究郁达夫的论著和文学史教材中,都没有提出质疑或加以辨正,有的索性回避。近期,笔者查找到了郁达夫的《说几句话》一文,这是为郁达夫著作的各种集子、本子所未收的散佚的一篇通信,载于《现代评论》四十六期。郁的这篇通信写于一九二五年十月十七日,内中追述到他离北京南下武昌的时间时这样说:“从今年的阴历正月起,我在武昌的狗洞里住了半年”。  相似文献   

13.
<正>陆费逵(18861941),中国近代出版家、教育家。字伯鸿,又字少沧。浙江桐乡人,生于汉中。1903年入江西南昌熊育锡、纯如所办熊氏英文学塾附属日文专修科,深受教师吕烈煌器重,任正蒙学堂校长。1904年随吕烈煌至武昌,创新学界书店。1906年任《楚报》主笔,因  相似文献   

14.
关于湖北共产主义小组建立的地点 ,课本第 12 5页为“汉口” ,第 12 6页《中国共产党诞生形势示意图》为“武昌” ,第 12 7页《参加中共“一大”的正式代表》表中“来自地方”为“武昌”。与课本配套的《中国近代现代史地图册》上册第 2 4页为“汉口”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地图填充图册》第 14页标的地点在江右 ,即武昌。到底是“汉口”还是“武昌” ?2 0世纪 2 0年代 ,武汉由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部分组成。湖北共产主义小组第一次会议是在武昌的董必武寓所举行的 ,并推选出负责人。湖北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地点为“武昌”。另外 ,课本第…  相似文献   

15.
“畲”字来历甚古,在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诗》,《易》等经书中,已有出现。《诗经》的《周颂·臣工》有“新畲”,《周易》的《无妄》有“苗畲”。对“畲”字的含义,各家看法不尽相同。《尔雅》解释力“田三岁曰畲”;《说文》解释为“三岁治田也”(田垦三岁谓畲)。郑玄注《礼记·坊记》时,则主张“田二岁曰畲”,《诗诂》也认为“田二岁为畲”。但不管二岁或三岁,指的都是刚开垦出来的二年或三年的田地。《周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人崔颢(约公元704—754年),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 723年)中进士,天宝中曾任司勋员外郎(主管官吏勋级).他有较长的时间生活在长安和洛阳,也曾南下长江,到过武昌.他到武昌写的《黄鹤楼》,是一首有名的七言律诗: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他发愤读书,成绩斐然。1913年9月随长兄赴日本留学。1922年3月,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归国,主编《创造季刊》。1923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26年底返沪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写了大量政论、短评和诗词。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又转至苏门答腊。1945年被日军宪兵杀害。  相似文献   

18.
《太平寰宇记》,北宋乐史编著。 《太平寰宇记》(以下简称《寰宇记》)是继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而编写的史地名著。作者乐史,字子正,抚州宜黄(今江西宜黄)人,生于后唐长兴元年(930年),卒于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终年七十八岁。其事迹附见《宋史·乐黄目传》。  相似文献   

19.
杨岘,字季仇,一字见山,号庸斋,晚号藐翁(66岁时以藐视上官被劾,归而署号曰藐翁).浙江归安(今湖州市)人,生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卒子光绪二十二年(1896),为晚清书法名家,精研隶书,于汉碑无所不窥,金石小学皆极能事.又工古文,有《迟鸿轩诗弃、文弃》.杨岘17岁(1865)补博士弟子员,早年即治《春秋三传》,又治《三礼》,学问深湛.37岁(1855)秋,乡试中第四十名举人.38岁入京会试,此后屡困场屋,未得功名,壮年时  相似文献   

20.
徐建军(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教师)本期圆桌读书会在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举行。衷心感谢《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为我们省实验中学的同学展示才华、与兄弟学校进行交流提供了机会。鲁迅,是中国新文化的一面旗帜。从《社戏》、《孔乙己》、《故乡》、《藤野先生》到《祝福》、《狂人日记》、《〈呐喊〉自序》……,解读先生的作品,了解一段历史,触摸伟大灵魂;解读鲁迅,领悟人格魅力,收获人生启迪。不管我们的话语是稚嫩、是偏激、还是唐突,只要是发自内心、道出真情,也就够好。周小康(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学生)斗争和批判是鲁迅作品的主体,但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