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语文课本对《山坡羊·潼关怀古》“伤心秦汉经行处”的注解是:“令人伤心的是从秦汉宫殿的遗址经过。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此注值得斟酌。就诗句“伤心秦汉经行处”本身而言,“经行”的主语是“秦汉”,“秦汉经行处”在句中作“伤心”的宾语。若依照教材的注解,“伤心”的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现行初中二年级语文课本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选录元代诗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作为学生阅读教材,课本对曲中的“伤心秦汉经行处”解释为:“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经行,经过。”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解读这首元曲,我认为,把这儿的“经行处”简单地解释为他“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  相似文献   

3.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译文】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聚会在一起一样,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封  相似文献   

4.
一曲沉郁苍凉的历史悲歌──张养浩《潼关怀古》的主题及其它张丛林峰恋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元曲作家张养浩的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支思想进步内容丰富的小令。作品通过...  相似文献   

5.
一.文,文阅偏《25分》(一)歇写(8分)从下列题目中任选4题不要多选。(1)其切如是。3)伤心秦汉经行处5),思而不学则殆。7)两情若是久长时,_ 2)忽如一夜春风来._ 4)疏影横斜水清浅,__ 6)纸上得来终觉浅_ 8)塞下秋来风景异《二:)解释下列加点的佣I.《4分)从下列题目中任选2题(1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鉴赏》2005,(3):19-26
(1~2题,12分)1.根据课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4分)(1)_______________,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2)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3)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2.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每小题2分,共8分)(1)由我们所学的《论语》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可见孔子关于相互学习的治学主张。(2)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用艰难困苦的磨炼来培养担当“大任”的人的育人主张,他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___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7.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性苦! 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属于元代散曲中的小令,是元代众多散曲中的佼佼者,为张养浩(1269—1329)应召赴陕西行台中丞任,路过潼关时所作。元朝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作者到关中治旱救灾,目睹灾民苦况,无力振救,心绪沉郁;凭吊古迹,感慨系之,于是奋而成章。全曲可分为三  相似文献   

8.
一、阅读下边几段文字,回答问题。(共16分) 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相似文献   

9.
第一部分阅读(68分)一、文言文阅读(共30分)(一)默写(8分)1.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2.__________,总把新桃换旧符。3.纵有千古,__________,前途似海,__________。4.从下列A、B两组中任选一组默写。(不可两组都做)A组:[1]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2]惟有门前镜湖水,__________。[3]《黄鹤楼》诗中描写景色的句子是  相似文献   

10.
徐高峰 《学语文》2005,(5):46-46
《触龙说赵太后》(见高中语文第一册)“念悲其远也”一句,课本注为:“为她远嫁而伤心,念,悲伤也。”按此解释“念”“悲”当为同义词。其他文献对这句话的解释均与课本不同。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解释为:“惦念着她而且伤心她远嫁于外。”中华书局出版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解释为:“心里惦念着她,伤心她远嫁于外。”  相似文献   

11.
中吕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生活于元代中期,曾任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等职,在任期间以直言敢谏,  相似文献   

12.
一首仅43个字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自选入中学课本,便引出无数的解读与争论,即使是教材(注释)、教参以及权威工具书《元曲鉴赏辞典》也互有矛盾。争论大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西都"何指?第二,"秦汉"何指?第三,"经行"何意?第四,"伤心"内容到底有哪些?第五,是兴亡之感还是现实之叹?看起来这些问题似乎都不难,但为什么大家却争论不休呢?除了"见仁见智"外,恐怕主要还是没有充分联系词人生平、写作背景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说“伤心”     
《沈园二首》,是陆游75岁时追念40年前与被迫离异的前妻唐琬偶然相遇、略伸婉的那刻骨铭心短暂印象的两首诗。伤心人作伤心语,千载之下读之仍令人为之伤心。而诗中即有“伤心”一语,出在第一首,诗的全文是——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大约就出于我上述那样一种朦胧感受,所以凡选到了这首诗的名家们于诗中的“伤心”一语,率不出注。我在《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1987年版)中读到:诗人在沈园“……竭力寻找可以引起回忆的景物,于是看到了‘桥下春波绿’一如往日,感到似见故人。只是此景引起的不是喜…  相似文献   

14.
《新民周刊》2012年第18期(P62)刊载了《狂人穆里尼奥》一文,文中有这样一段:“在这个早已变质的足坛,我们目睹着太多的古怪事情。比如……它们的存在让足球不再是足球,让竞技体育变成了潜规则体育,令人伤心,令人不耻,令人无可夸何。越是如此,我们越是要感谢穆里尼奥。”  相似文献   

15.
华章溢彩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0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品读 张养浩(1270-1329),元朝官吏,曾做到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官位颇高.他任职期间,体恤百姓疾苦,赈济灾民,整顿吏治,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  相似文献   

16.
《滨州学院学报》2022,(5):14-20
“用间”在《史记》关于战国和秦汉时期的战争记载中多处出现。通过最早的“用间”理论作品《孙子兵法·用间篇》对《史记》“用间”策略进行分类,可以发现司马迁的记载以“内间”为主,辅之以“死间”“反间”“生间”,同时还存在无法分类的部分。这反映出战国、秦汉时期“用间”实践与孙子“用间”理论之间有所区别。其中,《史记》记载战事中的“反间”内涵扩大化了,实际上类似于孙子所言“乡间、内间、反间”的结合体。这导致后世学者在解释“反间”时,常将《史记》具体记载作为《孙子兵法》“反间”的注解,但两者实际存在不同。“用间”的理论与记载是从春秋至秦汉军事理论与兵学文化快速发展的一个反映。  相似文献   

17.
原曲阅读〔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赏析案例读这首元曲,我们不妨来个移步换景:第一步,看他怎样描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曲的起首二句用比拟,一写山,一状水。写山用“聚”,突出潼关的地理位置和地势特征:群山辐辏,层峦攒集,就好像千军万马奔涌而来;状水以“怒”,描绘黄河气势:波涛滚滚,汹涌澎湃,怒不可遏。第三句则扣题,总括潼关位居中央,外临黄河以为表,内依华山以为里,形势险要,可谓固若金汤。三句十五…  相似文献   

18.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中国“飞人”刘翔,因伤病不得不退出北京奥运会时,眼含伤心之泪。可见,哭是由悲伤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俞晓红 《学语文》2006,(1):48-48
“处”是敦煌变文中的一个高频词。钛目乾连冥问救母变文》中18段韵文,有15段用“……处”句式作为引导,如“吸着和尚化为灰烬处”:《降魔变文》有16个“处”字句,如“舍利弗共长者商度处,若为——”。另如《王昭君变文》:“乃哭明妃处,若为陈说。”《李陵变文》:“李陵共兵士别处,若为陈说。”《张义潮》:“汉将雄豪百当千处。”《张淮深》:“不觉流涕处,若为陈说。”《汉将王陵变》:“二将斫营处,谨为陈说。”  相似文献   

20.
西部开发,由来已久。六千多年前,华夏民族的祖先——炎、黄二帝就在这里崛起并创造了文明;秦汉以来,关西(今陕、甘及四川成都平原一带)是中国当时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史记》《汉书》多处提到秦汉时代这里发达的社会经济。如《汉书》云:“……西有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自威武以西……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其俗风雨时节,谷籴常贱,少盗贼……故秦地(关西)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居什六。”可见,西汉时西部以占全国十分之三的土地、人口,而创造了占全国十分之六的社会财富。唐朝经过一百多年的开发,到玄宗时西北社会经济也居于全国前列。《资治通鉴》卷216,天宝十二载(753年)记载:“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无如陇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