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语文课程有一个新理念:语文课“生活化”。这种“生活化”了的语文课程所带来的最大危害,就是消解了语文教学,消解了“语文性”。“语文性”是站在语文课程的立场上,对语文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一个尺度。语文教学要有“语文性”。  相似文献   

2.
徐茹 《文教资料》2011,(30):63-64
语文教学必须充满情感才是有生命力的。但语文教学仅做到“情浓”还不够,还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语文味”是指由“语文”和“人文”共同调制出来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有的“味”。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文和人文的内涵,让语文教学情浓“味”更浓。  相似文献   

3.
黄厚江提出的“本色语文”强调“语文本原”“语文本真”和“语文本位”.其中,“语文本原”是目标和任务;“语文本真”是规律和途径;“语文本位”是方法和效果.“本色语文”揭示的语文教学最本质的规律是:追求实实在在地完成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追求智慧而充实的课堂对话;追求朴素的语文课堂教学常态.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语文教学曾走过不少弯路,其中应试教育对语文教学危害较大,笔者深感语文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生活,联系社会活动,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  相似文献   

5.
散文教学作为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部分,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而朱自清的散文又是散文教学课堂上精品之作,因此研究朱自清散文的教学问题对于今后的散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着重从“生命语文”教学、“审美语文”、“语文知识”教学三个方面探讨朱自清散文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的操作层面一直存在着互相排斥的“二元对立”,如“大语文”与“小语文”、“语文味”与“其他味”、“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等,导致语文教学总是在矫枉过正中摸索.在学科“核心素养”大讨论的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打破“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寻求语文教学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7.
“登山式”语文课程表明,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去攀爬语文山峰,教师对于学生的意义形同导游,教学过程中的艰险与不易、勇气与胆量、情趣与欢乐不言而喻.语文知识教育就是学生的语文经验重建,“登山式”语文课程强调学生的“神与物游”;风光与险境同在,语文教学风险意识对师生的“神与物游”具有支撑与推动作用;对“所学”的技术处理让位于对“学”的境域关怀,是“登山式”语文课程对教学关系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在“少”“慢”“差”“费”的怪圈里徘徊,语文考试的分数是所有科目中最低的,语文教改喊得最响,语文教师遭受的指责也最多,受了不少冤屈,心中有倒不完的苦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能否和谐共振?语文教学的“瓶颈”在哪里?语文教学高效的秘诀在哪里?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语文教学伴随着巨大的惯性进入一个超越现实的伪科学的泥淖 ,教师和学生束缚在一个虚拟的学语文的环境中 ,本末倒置地去“研究”语文 (为了应付考试 ) ,而不是实事求是地去“学习”语文。文章针对这一现状 ,从课程与教学的结合上提出了科学地界定“语文教学”和“语文教育”的看法 ,即处理好课内、课外语文学习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2008,(7):128-128
《文学教育》2008年1月发表了郑新的《语文教学中的“点线面体”》一文。文章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从“点”“线”“面”“体”等几个方面着手。“点”——语文知识。语文教学要通过语文知识的落实,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意识。过分强调“人文性”,脱离了语文知识,那么人文性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1.
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这是李明新老师从事多年语文教学实践所悟出的“理”,也是虚心学习前辈和同仁先进语文教学经验的体会。“实”与“活”作为一种语文教育思想,对于丰富和发展语文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指导当前的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尤其是在防止和克服语文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等方面,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中应最大化地发挥“语文园地”的教学价值,让学生感到“语文园地”的教学充满趣味性。本文结合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内容,通过调换、重组“语文园地”的教学顺序,整合、拓展“语文园地”的教学内容,丰富、具化“语文园地”的教学形式等多种教学策略,探讨如何使教材教育价值最大化,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的“多情”,是适应语文新课标三个维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素养”的要求。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中包含着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的情感,渗透着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多情”的语文教师,才能让语文课堂更美丽。  相似文献   

14.
语文中的汉字识读书写、文章的阅读理解和有固定格式的文章的写作等视为“小语文”,而把文章中的文学思想、文化内核、道德熏染、美学辐射以及情感渐染视为“大语文”。“小语文”只能算做工具语文,应试语文;“大语文”才是真正的语文。因此。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大力倡导和推行“大语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经过近几年各种媒体、各方人士对语文教学的讨论,逐步形成的共识是,语文教学非改不可,建构现代语文教学刻不容缓。特别是99年高考作文题产生的巨大反响,引起人们的反思,“新”得让人摸不着头脑,被称为“头脑风暴”,被文化学者李磊认为是“诡异的”、“革命性”的。在这里我们并不主张教育围绕高考转,但决不能忽视其对建构现代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如何建构现代语文教学,笔者认为必须立足生活,面向未来。一、面向未来是语文教学的方向教育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根本分野是教育目的的方向性,“克己复礼”是传统教…  相似文献   

16.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亮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经过几年的摸索,不少语文教师已经一改“唯语文”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在组织教学上出现了偏颇,忽略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根据活动提纲引人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成了“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忽略了语文课程的“语文味”,抛弃了语文课的“根”——“语文”。  相似文献   

17.
洪伟 《内蒙古教育》2006,(12):20-21
“多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方法。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多读”也是当今许多语文教师的成功经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各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都要把读作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于是,语文教学近几年的改革中,越来越多地凸显出“多读”的观点。有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专家也鲜明地指出:“以读为本”。的确,“读”在语文阅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小学语文教学以阅读教学为核心,而阅读教学中,“读”既是教学的手段、途径、方法,更是教学目标中所重视培养的一种能力。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实践,离开了“多读"的实…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行走在语言和意义的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应该基于“课程”和“教学”的元因素,排除不良倾向的影响,突现语文本体的特征,扎实而有效地搞好语文教学实践活动。针对语文教学现状,我试图提出“语文教育——行走在语言和意义的世界”的教学观,描述语文生动丰富的学习空间,探求语文教学的理论视阈和实践视阈。  相似文献   

19.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流派纷呈,主张林立:简单语文、深度语文、情境语文、情智语文、诗意语文等,但都离不开“语文”,归根到底还是“语文”,只不过从不同的切人点强调自己语文教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由于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理解的偏差和实践的走样,近些年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一股“泛语文”现象(细分下去还有“乏语文”、“非语文”和“反语文”,我将这四者合称为“F4现象”)。这引起了有识之士的警惕,不少人对这种语文新课改中的新现象进行批判,这是十分必要的。所谓“泛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