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月一日上午,作家梁斌同志应邀来我校向中文系师生作报告——谈文艺创作问题。梁斌同志在报告中,首先讲文艺是生活的反映,所以作家要写好作品,就必须深入到现实斗争生活中去;熟悉生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生活和分析生活。然后又讲了学习运用“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学习掌握艺术的技巧和文学语言等问题。梁斌同志在讲这些问题时。是结合他的创作经验来谈的;同时也引证古典文学和戏剧作品来说明问题,讲得深入浅出。当日下午,梁斌同志与中文系教师一起进行座谈,进一步介绍了他的创作经验。并  相似文献   

2.
《红旗谱》中赶鸟、杀过年猪、过年、丧葬、生育等丰富的民俗描写对于情节的构成、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使《红旗谱》具有了浓郁的乡土文学气息,另一方面也促成了梁斌竭力追求的民族气魄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杜娟 《文教资料》2014,(14):66-69
德沃夏克作为捷克民族乐派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一生都与斯拉夫民族有密切联系,其音乐更体现了斯拉夫情结。《诗意音画》钢琴组曲创作于1889年,是德沃夏克创作顶峰期的大型钢琴组曲,通过十三首充满个性色彩的、浑厚而纯美的标题乐曲展示了浓郁的东欧斯拉夫民族的音乐色彩。本文通过对这套钢琴组曲在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上的分析,以总结和举例相结合的方式,揭示德沃夏克作品中的民族特性,以及如何更好地把握民族乐派钢琴作品的演奏。  相似文献   

4.
茅盾同志是当代的语言大师、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他一贯重视作品的语言质量.他认为文学语言一定要健康、纯洁、生动、朴实.他身体力行,在数以千万字计的浩如烟海的作品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言语风格,为我们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文风.他的作品总是朴实而富形象,准确而富力量,简练而富光彩.现在,我们试以茅盾同志的《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短篇小说和随记《故乡杂记》为范例,从四个方面谈谈茅盾同志作品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5.
梁斌、河北蠡县人,生于一九一四年,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成绩最为卓著的作家之一。一九二七年,他就投身革命,以后一直活动在冀中地区,直到全国解放。梁斌长期和农民有广泛而密切的接触。三十年代中,他便以高蠡暴动为题材写了第一个短篇小说《夜之交流》。四十年代又写了《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等作品,其中已经出现了朱老忠、大贵、二贵等人物形象。经过长期的积累与酝酿,一九五三年开始写作《红旗谱》。五八年出版后,立即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与文艺界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6.
赵本夫是一位勤奋而又有才华的青年作家,1981年写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卖驴》就出手不凡,令人瞩目,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此后他又写了《“狐仙”择偶记》、《寨堡》、《祖先的坟》等颇有影响的小说。赵本夫的作品多数取材于苏鲁豫皖一带的农村生活,他以清新明丽的笔调描写了那里的风土人情、伦理观念和自然风光,洋溢着一片浓郁的乡土气息。同时以他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发现,在平凡的农村生活的描写中  相似文献   

7.
<正> 长篇小说《野鸭河》的作者徐瑛同志,是我们早已熟悉的一位作家.六十年代他就从事文学创作,并以作品浓郁的乡土气息构成创作特色。近些年来,他不仅在创作上获得了丰收,而且不乏精品,例如,发表在1982年第五期《安徽文学》上的小说《知县街上》,就写得十分洒脱,通篇作品戏谑、诙谐、妙趣横生,给读者留下了深  相似文献   

8.
鸭长明所作的《方丈记》是日本中世随笔文学中的名篇,与吉田兼好的《徒然草》并称为"中世随笔文学的双璧"。他本人也被尊为"日本中世隐士文学的鼻祖"。作品透露出鲜明浓郁的无常思想。但是他的无常思想及来迎思想都具有矛盾的一面。拙稿从长明个人生涯及作品《方丈记》两个角度探索了其无常思想、宗教思想的不统一性。  相似文献   

9.
余华的前期先锋作品带有浓郁的文本实验性,对形式和技术极度迷恋,通过对常识的反动及对文本的颠覆,实现了一个非理性的世界,展露了余华对“虚伪”形式的极端偏好。而在他后期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中,作者开始关注民间,对表现内容和形式重新选择,回归理性世界,呈现出返朴归真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0.
老舍先生的作品,充满睿智而富寓激情的民族性,语言极富中华文化特色,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色彩。他后期创作中最为成功的一部作品,也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最优秀的剧目之一,在西欧有“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之称的话剧《茶馆》,就体现出老舍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以及因这种语言魅力而反映出的“民族的亦是世界的”这一艺术真谛。话剧《茶馆》中的人物“开口就响”、“言有尽而意无穷”,展现出极其深远的意境。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是一生抱着救时济世之志为人为文的,他在《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中说“人生之性得以安,圣人之道得以光,获是而中,虽不至考老,其道寿笑”,就是最好的见证。参加改革受挫被贬,给了他游览山水、搜奇觅胜、体验生活、从事创作的机遇,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如:书、说、箴、传等)。在作者精心培育的作品园中,如果说这些作品皆是园中之花,那么开的最艳的一簇就是山水游记了,而这一簇花之花蕊当算永州八记(依次为:《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潭记》),  相似文献   

12.
<正>余华,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多次荣获国际文学奖。《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先生众多作品中的一部,它与《活着》同时入选了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许三观卖血记》还入选了韩国的100部必读书目。就如《活着》一样,余先生作品里总是充满了人生的艰辛,而这种情绪就在娓娓道来中慢慢侵入我们的心,这也是他的作品带给我们的扣人心弦的力量。《许三观卖血记》中的  相似文献   

13.
赵树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着眼于反映山西农村的生活画面,乡土气息浓郁,语言逐步成为“群众的活的语言”(周扬《论赵树理的创作》).下面,笔者结合初二语文教材《老杨同志》(节选自赵树理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浅析一下其语言特色. 《老杨同志》的语言特色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4.
严羽对气象浑厚的推崇,几乎贯穿整部《沧浪诗话》,并多次指斥江西诗派乏浑厚气象.江西诗派很强调法度,从语词的锤炼到句法的安排,都要精研细究,致不少作品有雕琢之痕.但在主观意识上、在理论追求中,江西诗派和严羽有着相同的归趣,即气象浑厚;只是在臻至这一目标的道路选择上,他们表现出不同的取向:江西诗派倡导由人工而入化,严羽崇尚任自然而天成.  相似文献   

15.
正文革之前,作家梁斌以《红旗谱》、《播火记》两部长篇小说闻名于世。尤其《红旗谱》,不仅热销,1961年又被改编成电影,由著名演员崔嵬扮演其中主角朱老忠,获得巨大成功。电影放映,对小说的传播和影响,发挥了巨大的的作用。但在《红旗谱》、《播火记》两部小说之前,梁斌还写出了另一部长篇《七月》(后改名《战寇图》,定名《烽烟图》)。这部小说与后来出版的两部小说,实为相互联系、难能分割的"三部曲"。可它的遭际,就远不及  相似文献   

16.
已故的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吴伯箫同志以散文见长。评论家认为老一辈的散文作家中,在解放后还写了出色的作品的,大概首先要推吴老;而一本散文集子选入现行中学语文课本篇数之多的,又当首推他的《北极星》了。散文集《北极星》既保持了吴伯箫同志前期“情思袅袅的长处,又显得深沉和阔大”,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有着重大的发展。其中的《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在初中教材中,都是很经得起考验的课文。  相似文献   

17.
男性作家总是依据自己的文学想象和价值取向来塑造自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因此,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身上几乎都带有一定的男权色彩。当代作家马玉琛在《金石记》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身上都有着浓郁的男权意识,这一方面使得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使得他对理想女性形象的探寻有了一定的困惑。  相似文献   

18.
简介李广田(1906-1968),现代散文家、诗人,在诗歌创作的同时也从事散文创作,他的散文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代表作有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记》、《日边随笔》等。散文名篇有《山之子》等。风格特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广田无疑是一位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作家,他以其独具个性的散文、诗歌、小说创作为新文学宝库增添了光彩。但他最出色的作品其实是散文,其独特的诗人气质使他的散文充满了浓郁的诗情。冯至先生很早就说过:“广田的散文是独树一帜的。”他的散文,篇篇都是“独立的创作”(何其芳语),都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9.
梁斌研究五十年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年来的梁斌生平史料研究有了很大进展。新世纪剧社时期、“文革”时期、晚年的一些史料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补充和丰富。梁斌文艺思想研究,从文学创作逐渐向绘画、书法领域拓展。梁斌书画艺术展及书画研讨会的举办以及《梁斌书画论》、《生命之光——梁斌书画艺术研究》两部论著的出版把梁斌的书画研究推向了新的层面,对梁斌的定位也由革命家、文学家向人民艺术家发展。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是一部体裁模糊的作品,它有小说的外壳,却内舍大篇幅的政论。其中,黄克强和李去病之问的辩论是全文的一大焦点。作品中有对未来中国的想象,也有对现实中国的描述,更有采用两位主人公激烈辩论的方式探讨如何改变中国现状,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内容看,他并没有全盘接受西方民族国家思想,而是清醒地意识到中国国民的精神状态与民族国家的基本要求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力图通过国民精神价值的重建而为政治理想的实现找到一条道路。由是观之,《新中国未来记》充分体现了梁启超的民族国家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