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能力的培养。一、教师范读营造气氛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  相似文献   

2.
正朗读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小学的语文朗读呢?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体会文本的情感,理解文意,恰当地运用朗读方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做适当的、及时的范读  相似文献   

5.
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教师范读,感染学生;依据教材,指导朗读;重点段落,着重朗读,熟读成诵,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7.
陈岩 《成才之路》2012,(16):28-28
语文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的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能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是每位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基本训练,是眼、耳、脑多种感官  相似文献   

9.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中教师范读不仅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而且可以促进阅读教学。文章从教师示范朗读,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教师范读,引领学生进入角色;教师深情范读,感染学生的思想感情;提高范读针对性,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潘青松 《成才之路》2009,(21):77-78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困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如果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那么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想和陶冶情操。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使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显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指导.是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15.
傅晓丽 《文教资料》2012,(17):53-54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的水平,变换朗读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为此,不少教师在朗读指导上做了有力的探讨:技巧指导、范读引领、引读渲染、关键词导读……但是,这样的朗读指导是不是依然牵着学生的鼻子?是不是缺失了学生个体独特的情感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两位青年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黄河的主人》的朗读指导片段。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为此,不少教师在朗读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朗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朗读是一门具有艺术性的活动,并不是将文字通过阅读变为声音那样简单。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体会作者的行文技巧,积累大量优美的词汇,从而提高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增加语文积累应用、获得情感价值体验的主要渠道,同时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兴趣,对语文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