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应是一个快乐的过程 ,但是如果学生缺少兴趣 ,缺乏动机 ,学习就变成了令人望而生畏的负担。因此对于任何教学而言 ,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意识。笔者在此就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激励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现代外语教学由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相互交织而成。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是说,教师的积极情感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此来消除他们学习外语的焦虑情绪,激发外语学习动机,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良好的外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皮格马利翁效应以及中学英语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对学生实施肯定性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相似文献   

4.
“暗示”,就是运用客观环境或是现有的条件,以不直接或不太明显的方式向学生施加某种影响,从而让学生产生与之相应的感应心理。在罗森塔尔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中,大部分就是运用暗示的力量改变人的心理状况的。我在课堂中试用了多次,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效果。今日一议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数学学习策略是指小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已有的各种认知过程和不同的思维形式开展学习活动的系统方法和技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时常面临新的问题情境,当发现它与主客观需要的矛盾时又缺乏现成的对策,这就需要我们运用一些思维方法去解决.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以下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6.
一、本模式的理论依据 1.罗雅效应。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所做的“期待”实验.在心理学上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该效应的心理学意义是:他人期待造成自我认可、自我强化,自我认可、自我强化叉使期待继续下去.这样良性循环下去,最终可以使被期待者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权广仁 《中国德育》2006,1(10):87-87
古希腊神话中关于皮格马利翁的美丽传说,被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1968年通过实验所证实。借名这一传说,人们称教师期望效应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相似文献   

8.
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相传在塞浦路斯岛有一位青年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雕刻了一具精美的象牙少女雕像。由于他欣赏“她”的精美而每天含情脉脉地迷恋着“她”,最后,雕像竟真的“活”了过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也许是受了这个神话的启发,于1986年做了一次心理学实验。他到一所小学,称对该校学生进行所谓“有优异发展可能”的预测,但实际上,他既未做什么预测,也不了解任何一个学生,而是随机地将一批学生名单交给该校校长及有关老师,并强调必须保密。八个月后,他又来到这所小学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凡是名单上的学生,无论其原来基础如何,成绩较其他学生都提高得快,与老师的情感也较其他学生深厚,而且显得求知欲强,性格开朗活泼。这就是后来影响广泛的罗森塔尔效应。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什做过一个“皮格马利翁”效应实验.他们先对某校学生进行智力测验,然后任意在各班抽取了20%学生(不根据测验成绩),故意告知每班教师:这20%的学生是“未来的花朵”,有很大的“学业冲刺”潜力.八个月后,再对全部学生进行了同样的智力测验,结果发现这些所谓的“未来的花朵”,在智力上比其他人有明显的提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受到了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这些“未来的花朵”抱有希望,而且通过语言、态度、表情和行为方式,将这种期望传达给学生,  相似文献   

10.
给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能强化其学生学习需求的形成.针对低年级学生主要表现的百分目标动机、教师评价动机和学习乐趣动机等成就动机,可以采取在合作与探究中体验成功;在赏识和激励中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基础阶段,小学期间如果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和综合素质,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是有着巨大影响的。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更需要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数学学习。就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方法进行简要探究,旨在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叶升 《现代教育科学》2009,(3):56-57,123
小学生能否主动学习,能否掌握数学学习内容,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喜欢数学,是否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否有值得他为之努力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而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不会自主学习,缺乏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成绩不理想。为此笔者在此方面进行了尝试与探究,并总结出了一些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教学改革下的新课程赋予每位教育工作者的伟大职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新课改下教育教学活动的迫切任务.本文通过文献、教学实践及课堂教学观察等途径,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和理解能力,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尤如一剂“催化剂”和“调味剂”,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主动参与的需求,产生主动探究的行为.悬念设置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笔者的实践策略是:新课导入时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教学重点、难点处设置悬念,促进理解,拓宽思维;课堂出现“冷场”时设置悬念,调节气氛,活跃课堂;教学结束时设置悬念,课尽意未尽,思不止.  相似文献   

15.
娄兵 《班主任之友》2000,(11):10-11
“赏识成功”教育,能重塑学生健康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也说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成功的信心会促进其成功,基于这一科学实验成果,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尝试推行“赏识成功”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从简单方面说,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对数学而言,养成良好的习惯自然也极为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能有效地克服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成绩;不良的学习习惯,会引起学生隋绪低落,学习意志消沉,以至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7.
学习拖延是有目的地推迟或拖延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的非理性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某地区随机选取350名五年级学生施测,探究学习拖延对数学学习成绩影响的内在机制。调查表明,小学生存在较为普遍的学习拖延现象。经进一步统计发现,学习计划缺乏和执行力不足在性别和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学习拖延对数学学习成绩具有预测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强对学习拖延的认知调节、教授学习拖延的干预和预防策略、加强自我调节干预、培养时间管理能力等预防或消除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拖延现象。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的肢体和口头语言,往往不像语文老师那般生动和具有感染力,我们在判断评价孩子的学习成效时,往往有着极为理性单一的评价标准,缺乏多维性,语言较为匮乏。课堂内外,孩子呈现给我的更多的是漠然,缺乏天真开朗、热情向上的精神,这一点始终让我困惑并不能够释怀。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一项实验,把高期望而产生的积极性反馈的因果现状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教师期望理解为教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状况,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实施转变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引导策略,在创设动手实践机会中培养数学实践能力,在进行数学合作学习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在构建开放性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提高数学素质,从而切实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首先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从以下儿方而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