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些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也没有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总是不能取得理想的语文成绩的学困生,面对学困生,老师就要进行分析,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组织教学,要求家长配合进行教育,并进行个别辅导、单项训练。  相似文献   

2.
学困生的成因是由多方面的客观原因造成的。要转变"学困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也尝到成功的乐趣、有所提高。语文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困生",用深厚的师爱和信任去感化他们,科学地评价他们取得的进步,引领他们走上语文学习的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个老大难,尤其是如何解除学困生的作文障碍,提高学困生的作文水平,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大难题。本文结合学困生心里特点和学习实际,提出"补、读、摘、说、评、展"转化学困生作文六步法。  相似文献   

4.
要想提高学困生学习语文的水平,首先要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创造机会,通过其自身体验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感受公平,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被尊重;体验成功,让学困生重塑自信;分层教学,勿操之过急,在循序渐进中施教;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要尽量生动有趣。"言传身教"是教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最佳方式。只有一位阳光自信的老师,才能将学困生带出阴霾,走进阳光。  相似文献   

5.
学困生转化成效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体教学质量的好坏。以切实有效的转化措施,帮助学困生共同进步,是初三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根据"精致课堂"教学要求,依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采用"精准扶贫"策略,是大面积提高学困生语文成绩的有效方法。学困生"精准扶贫"有六个"精准":帮扶对象要精准、帮扶派人要精准、帮扶措施要精准、帮扶内容要精准、帮扶效果要精准、帮扶奖励要精准。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是一种普遍现象,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语文学困生"。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如何努力打造富有艺术魅力的语文课堂,培养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已是当务之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正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语文教学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这是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的问题。而农村学生的生活体验没有城里学生丰富,课外知识的积累也极少。这直接导致了农村学生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弱,从而缺乏信心。农村学困生更是没有多少组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写作文时常常会无话可写,或者语句不通、不知所云。这就导致学困生畏惧写作文,出现"谈作文色变"的现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尤其是在生理、心理以及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随着教学进程的不断推进,体现在农村初中的两极化现象尤为严重,"学困生"这一特殊化群体由此产生。"学困生"已经成了当前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亟须教育者采取转化措施。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结合自身经验写就,具体探讨农村学困生一般性特征的同时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提出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学困生群体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对象,转化学困生既是促进语文整体教学成效提升的内在需求,也是拓展学生成长空间的有效措施。开展学困生转化工作需要对症下药,细致分析学困生的"成困"原因,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进行转化,从学习情感、学习技巧以及学习基础等方面综合着力,有效转化学困生。本文结合笔者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进行学困生有  相似文献   

10.
赵中娣 《考试周刊》2013,(54):39-40
<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七年级的语文学困生,要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这是他们战胜懈怠、坚持初中语文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有力保障。在一年多的七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研究中,我站稳课内课外两大阵地,在改善学困生"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上双管齐下,开展了心理情感教育活动、结对帮扶、知识补漏、课堂  相似文献   

11.
李申锋 《考试周刊》2013,(57):54-54
<正>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基础性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语文的独特性使部分学生感觉无从下手,成绩总上不去,学习兴趣越来越淡,最终成为语文学习困难生。提起学困生,教师都会感到伤脑筋,可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程度的学困生,这是正常现象,教师要正确对待他们。进入初中阶段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学困生主观上有了"向上"的愿望,也很用功,但由于早已  相似文献   

12.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学困生是教师必须高度关注的群体,这一部分教学对象学习成效的高低直接关系语文整体教学效果的强弱。对于学困生而言,他们更需要来自教师的关心呵护与帮助,他们才是教学中最需要关注的群体。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倾注更多的情感关怀,让学困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并整合力量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技巧、夯实学习基础,更好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困生开展语文学习的重要促进因  相似文献   

13.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难点,尤其学困生的作文教学更是如此。"作文难,难做文,一见作文就心烦"是作文课上后进生的一句口头禅。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写作能力,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难题。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激发学困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无形的动力,兴趣是提高写作的基础。首先应当消除学困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告诉他们:作文就是用笔说  相似文献   

14.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要面对语文"学困生"群体,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语文学习成绩不高,语文学习习惯不好,语文学习兴趣不足,由此导致内心比较自卑。作为教师,不能对这一类学生放任自流,我们要动脑筋,寻找解决办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家长的鼓励和同伴的协助,让他们从学习成绩不好而感到自卑的不良情绪当中走出来,投入到新的学习征程中。相信通过语文老师的努力,解决语文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学困生"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不断实施,"学困生"的存在依然是教学工作中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教育工作者更为头疼的问题。小学语文作为教学课程之一,与其他课程相同,被"学困生"的问题所困扰。语文阅读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需长期的学习与不断的积累,同时学生需熟练掌握学习方法,再经过不断练习,最终实现学会阅读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教学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阅读困境,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学困生和学优生高中语文学习表现、成因的差异进行分析,从而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转化学困生,旨在提高学困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进而实现"培优转困"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学困生,即语文学习具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由于孩子生长环境、家庭环境的不同以及自身身体发展的差异,学生间出现了不同个体对于语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差异。语文阅读能力差的部分也就被人们定义为学困生。由于学困生自身有一定的语文阅读障碍,也就导致了很多语文阅读方面的困难困扰着学困生。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找问题的源头,深层次地对学困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舒缓、解决。对学困生的阅读障碍进行对症下药,挖掘并培养学生的学习潜力,克服学困生的学习障碍,完成学困生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是我们的语言精粹,北大教授陈平原曾说:"一辈子的路取决于语文",道出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然而,对于中职生而言,语文学习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在中职生的语文课堂上始终存在着学优生和学困生两个极端的群体,学优生往往喜欢学习语文,积极参与完成老师布置的活动,甚至会主动创造条件完成额外任务,但学困生在班级里往往表现出对语文学习没兴趣,课堂参与不积极等。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7,(19):105-106
学困生转化工作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全面提高学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语文教师应根据学困生具体情况,找准学困成因,积极应对,想方设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困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督促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实现对语文学困生的帮助和转化。  相似文献   

20.
杨长芬 《广西教育》2014,(33):99-9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群体是教师不可忽视的教育对象。学困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比较薄弱,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怀和帮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让他们能够跟上班级里其他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提高整个班级的语文教学质量。一、转变思想,将学困生转化工作作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抓手(一)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