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一会儿姓张,一会儿姓李。但自从当地媒体用头版篇幅报道他“导演跳楼秀”之后,圈子里的朋友都开玩笑地叫他“李导演”。  相似文献   

2.
近读吴昊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篇短文,题目叫《谈“记者的朋友”》,觉得其中有些话颇为“有的放矢”,或者说,确是针砭了一些时弊,有人看了会不大痛快的。文章写得叫有些人看了痛快,有些人不痛快,这应该算是成功了。文中说,记者的朋友多种多样,有真朋友,也有假朋友。“对于那些不同层次的领导干部,不同行业的企业家,对一切拍着记者的肩膀称朋友的人,试验其真假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他如何对待记者所写的批评报道,特别是批评他所领导的那个单位、那个企业以及他本人的报道。如果能持正确态度,采取正确措施,那是真朋友,相反,只欢迎记者去表扬他、  相似文献   

3.
阿来的作品我读得不多,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了《尘埃落定》,它吸引了我,尤其是那个“傻子”。它的思想、行为和语言简单得像高远的天空中那一只鸟,只剩下流动的线条了,“学识渊博”的“聪明”人在“傻子”面前,就是一些小丑,一些永远不开窍的“聪明”人。我的西部之行,最后一站是四川。我与阿来在一家叫“铭典”的咖啡屋见面了,他个头不高,不胖,但结实,一看就知道是位厚实之人。实在的他,在办一件实事,他主编《科幻世界》,是一份销量惊人的杂志。我们的谈话从他的出生地开始。唐朝晖:您出身在阿坝,您是哪一年到成都的? 阿来:我出生、上学、工作一直在阿坝,1996年我才到成都。  相似文献   

4.
我们刚到胜利油田,就有人推荐我们去采访毕国强,说他是采油十九作业队的队长,有许多感人的事迹。这天下午,我们兴冲冲地来到毕国强的家,没想到他正在挨妻子的训呢!他的妻子叫刘美英。见我们来了,刘美英不好意思地笑着说:“你们看,我回老家才一个礼拜,可真不敢认这个家啦!地上、桌上,都是挺厚的一层土。这七天哪,他根本没沾家,整天泡在队上。”  相似文献   

5.
朋友得子,众友前去祝贺,席间问起大名,朋友不无得意地说:“××××”,既有爷爷的姓,也有外公的姓,后面加上本名。不是双姓硬拉成双姓,叫起来实在别扭,有人便开玩笑说何不将他奶奶和外婆的姓也挂上? 这般就觉别扭了,若再挂上亲戚六眷的姓那将是怎么回事?当然,这位朋友断  相似文献   

6.
有一次到农村采访,问及农民朋友喜欢看什么样的报纸,一位农民朋友开玩笑地对我说:希望看报纸就像我们吸“地头烟”那样过瘾。这句话深深打动着我这个农民报的办报人。“地头烟”是农民朋友在田间地头劳作间歇时吸的烟,因它既能解乏又能提神,吸来十分过瘾。所以在农村,“地头烟”不亚于城里的“人头马”,农民朋友很看重它。农民朋友既然把农民报与“地头烟”联系到了一起,其意就是说,农民报要办到农民的田间、地头、坑头.办到农民的  相似文献   

7.
李方 《编辑之友》1999,(2):39-41
一次和书店的一位朋友闲聊,扯起许多新书征订效果不佳的话题,书店的朋友半开玩笑地说:“你们出版社只怨我们书店征订不上印数,其实,对有些编辑写的订单,本人实在不敢恭维。长长的一页文字,不是艰涩难懂,就是套话连篇,让人看后不知所云,这让我们怎么向读者介绍好你们的书呢?”  相似文献   

8.
“小应”大名叫应学良.人长得白白净净的,满脸书卷气,一看就知道是“舞弄墨”的。在团里,如果你连他都不认识.那真是孤陋寡闻。他可是在报纸频频露面的“兵记”哩!  相似文献   

9.
朋友去巴黎,我托他帮忙代购一只LV包包。为此,事先我做了不少功课,算清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研究哪一款包包最经典最好用。没想到朋友从巴黎发来短信说,LV旗舰店人满为患,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可以听到中国各地口音,从里面出来的顾客提着三五只LV包装袋见怪不怪,我叫他代购的那款早已脱销——天哪天哪!这年头,中国人究竟多有钱!  相似文献   

10.
随笔     
你才是宝贝 网络泡沫刚破碎那会儿,大家最怕有人揭自己曾经在网站混过的老底。记得有一次我的一个朋友在路上遇见一个熟人向他打招呼:“你好,CEO!”我朋友就急了,狠狠地回了一句:“你才是CEO!”之后仍不能解气,又添新词儿:“你全家都是CEO!”吓得那熟人落荒而逃。 也就在去年,南方一家体育报纸搞出了一种叫足球宝贝的东西,很受大众欢迎。  相似文献   

11.
一字之师     
唐朝和尚齐已,爱写诗。一次,他写了一首叫《早梅》的诗,其中有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为了使自己的诗句准确、生动,就去请教他的朋友郑谷。郑谷看了说;“数枝”不足以点明“早”,不如改为“一枝”。齐己虚心接受了。后人称郑  相似文献   

12.
梅雪争春     
92年11月,杭州,楼外楼水上餐厅。浙江广播电视厅厅长方文问我,有没有听说杭城“空中大战”?我说昨日刚到,还未听说,愿闻其详。他说,一个月前杭州台新开一套“西湖之声”节目,一下子把听众吸引过去,不但各电台受挤,连电视观众也锐减了。这时,立在一旁的服务员小姐情不自禁地问道:“我可以说几句吗?”“当然”。她说:“我们家过去每晚都看电视,现在不看了,连电视报也不买了。两只收音机对着‘西湖之声’,几个人轮番拨电话,想跟主持人说话哪!”小姐谈话过程中,方悄悄招呼  相似文献   

13.
去年12月24日上午十点,湖南省电视台记者黄河清把拍完的新闻片送到省电视台以后,带着连续几晚睡眠不足的倦意走进家门。一会儿,他爱人小徐说道:“河清,我从你脱下的西装衣袋里发现一只特殊信封呢!”黄河清半开玩笑地回答:“那是一家厂子给的一份补充材料。尽可放心,没什么秘密!”“谁说没秘密,你看?!”小徐说完,从信封里掏出一叠人民币。“记者同志,请看,十元一张的票子,三十张!”这下可把黄  相似文献   

14.
我刚到电台工作,有朋友问:“三百六十行,干什么不好,非干广播?”“干广播有什么不好?”我不解其意。“广播在报刊和电视的夹缝中生存,办台难哪!”朋友替我忧心忡忡。待到接触实际工作,我才感觉朋友的话不无道理。白天,人们走上工作岗位,大大小小的报纸摆满了办公桌,各种各样的杂志搁进了阅览室。晚上,回到家里,打开电视,声音、图像并茂,哪还有广播的一席之地呢?  相似文献   

15.
到一个明友家里去玩。我说看伊拉克战争的电视直播,我最喜欢看的是那些不断在下面出现的字幕——最新消息。朋友立刻说“我也是”,并起身从桌子上拿出一摞白纸说:“你看,我这上面抄的都是那些最新消息,虽然都只三言两语,甚至只有一句话,但就是这些东西才叫人感到惊心动魄,并牢牢地把我‘钉’在电视机跟前。”是的,我的不少朋友,这些天都被这些“最新消息”紧紧地吸引着。“连我的一向不爱看新闻的妻子。这  相似文献   

16.
一位学者问他的年轻研究生,有没有读过《三国演义》?回答:没读过,但看过.即只看了电视剧,没去读小说原著.电视对其它文艺欣赏方式的这种“包办代替”现象,在刚结束的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研讨会上,引起了专家的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向您介绍的一位小记者(不是年幼的小主人报记者,而是指一家小型企业报的记者)名副其实地撑起“大市面”。他叫邱正平,三十六岁,市郊川沙县人,上海港务局《海港报》记者。无论从哪方面看,他的个头、年龄、身世、以及他所从事某个局部地区小版面、小范围的工作,我们都没办法不叫他小记者的。可就是这个不为人注自的小记者却在有限的空间内,爆出了一连串令“大记者”赞美不已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医院分科越来越细,光内科就分离出心内科、肾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血液内科等多个,有时真让病家无所适从。朋友偶染小恙,有尿频尿急指征,不知该看哪科对路,只好挂了普通内科的号。内科医生让他查了尿常规,见指标正常就到此为止,总算留下一句话,去肾内科看看。肾内科让他查了肾功能,又正常,医生也只能就此打住。朋友怯生生地问,会不会是糖尿病?医生顺势把“球”踢出去。到了内分泌科,折腾就更多了,检查一套又一套,可结果还是正常。这下我的朋友没辙了,于是向我求救。听了他的求医经过,我立即为他“指点迷津”:你是五十大几的人了,该不会前列腺出问题了。朋友按我指点去泌尿科求医,  相似文献   

19.
近来,有个爱好新闻写作的青年朋友问我:“为什么我写的稿子难得采用,你写的稿采用的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说:“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还是把稿子拿来看一看再说。”稿子拿来后,我粗略看了一下,立意还可以,角度也比较新,就是语言不够精练,内容有些重复。我对他说:“你这篇稿子是为电台写的,电台早新闻节目只  相似文献   

20.
感悟·生活     
金色酒吧 —名男子喝得醉醺醺地回家,刚到家门口就被太太发现,相当不悦,以为又和什么野女人去鬼混了。“你整夜死到什么地方去了?”她质问道。 “在新开的那家很棒的沙龙。”他说,“金色沙龙,什么都是金色的。” “撒谎!哪有这种地方!” 男人说:“当然有,金色的门,金色的地板,连尿壶都是金色的。” 女人当然不相信他的鬼话,第二天拿了电话本,找到叫金色沙龙的地方,她打电话到金色沙龙去查证老公的话:“这里是金色沙龙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