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疆“7·5”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已经过去了一年多,国内的专家学者们对境外媒体如何报道这一重大突发事件做了不少研究和论述,这些研究和论述都集中在了传统的西方媒体如何报道“7·5”事件上。其实在新疆“7·5”事件中,还有一个国家的声音,特别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与新疆有着深刻历史渊源的土耳其,而土耳其的主流媒体关于“7·5”事件的报道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7·5”事件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新疆发生的最严重的暴力事件,新华社新疆分社和总社对外部密切合作,当晚在全球媒体中率先发出英文快讯,为中国媒体在近年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首次赢得了全球首发。  相似文献   

3.
对新闻工作者来说,谈到今年的乌鲁木齐“7·5”事件,就不能不提去年的拉萨“3·14”事件,两起事件的报道存在诸多相似性,因此前一案例可以为后一案例在报道思路、议程设置、题目设计等方面提供很多借鉴。不过此次“7·5”事件的初期报道也存在种种“变数”,按“常规套路”进行报道的思路经常面临新问题的挑战,这启示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在第一时间敏锐地捕捉形势出现的新变化,从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大局着眼,及时调整议题设置,牢牢掌握话语权。从而达到积极影响海内外舆论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某些西方媒体对华报道一直采取"双重标准"。我国媒体应对西方媒体"双重标准"的争论是被动而无意义的,过多的细节争论反而可能会恶化我们的传播环境、不利于国家形象塑造。本文以对昆明3·01暴力恐怖事件的报道为例,试图说明,跳出西方媒体设置的"双重标准"圈套,从更高的角度看问题,或许是破解难题的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基本上是负面的,近些年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正面”报道,正在持续增温。是什么原因让全球产生新一轮的“中国热”?在“中国热”的大背景下,中国媒体应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正面”中国的背后看到一份依然存在的“误读”,从而有的放矢地与西方主流社会展开对话。切不可因“忽悠”而“喜闻乐见”。下面从几个方面谈点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一、软压力和软实力问题的提出 笔者一直在从事一项课题研究“西方媒体中国专栏的中国观研究”。本研究主要是选择欧美国家主要媒体网站的“中国专栏”或“亚太专栏”作为分析对象,考察其对中国报道的议题、报道标题、新闻框架、话语分析等。  相似文献   

7.
甲型流感是当前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针对这一公共卫生事件,中西方媒体分别作了相应的报道,本文选取了《纽约时报》网站和人民网两家具有代表性的网络媒体,通过比较来探寻中西方在公共卫生事件报道方面的差异,并揭示产生差异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8.
韩松  平川 《对外大传播》2009,(3):21-22,32
2009年是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50周年,也是“3·14”拉萨打砸抢烧事件一周年,海内外对西藏地区均十分关注。在台湾海峡两岸关系趋于缓和的情况下,“西藏问题”将进一步成为西方政府、议会、媒体和民众聚焦我国的重点话题。不久前,中央媒体的报道小组已赴藏采访。3月28日,“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正式设立,围绕这点,我们与达赖集团及西方媒体已形成舆论交锋。关于今年的涉藏外宣如何提高国际传播的影响力,我们从新闻报道的角度提出几点看法,供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邓建国 《对外大传播》2009,(2):22-23,54
作为新兴的国际传播渠道,“全球之声”网站对我国政治、人权和媒体等领域的集中但片面的报道将对中国的国家形象造成一定负面影响。针对“全球之声”,笔者提出了供参考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外大传播》2007,(3):14-15
开放的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两会”本来是中国国内的会议.但已为世界所关注。越来越多的境外媒体竞相来华报道“两会”,其中很多外国记者在华时间不长.中文不算流利,却是新闻业界的“老手”,捕捉中国新闻的敏感度很高,提问犀利老到。随着传媒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境外媒体向所在国总部发稿也更加便捷。面对重大新闻他们的发稿速度也毫不逊于中国媒体。那么,外国媒体记者在“两会”报道中有何难忘的经历?他们对今年“两会”的新闻发布会有何期待?他们惯用何种方式捕捉“两会”的新闻线索?这些都是我们极为关注的问题。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即将开幕之际,我们走访了两家外国媒体驻京记者。下面刊发的是他们眼中的中国“两会”。  相似文献   

11.
2007年9月,英国毒贩什肯·阿克毛(Akmal Shmkh)携带4030克毒品进入中国后在新疆被捕。2009年12月29日,在最高人民法院对死刑予以复核后,阿克毛被注射执行死刑。在网络调查中,我国绝大多数民众表示支持法院判决,并对英国首相布朗为毒贩阿克毛的求情感到“震惊”。而英国媒体以及网络社区对该事件也做了广泛报道和讨论。其中所反映出来的英国媒体和网民不顾事实、对事件毫无逻辑的报道和推测令我们再次认识到,在国际舆论交锋中,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之后,美国媒体各显神通,争先报道。不难发现,在这一新闻大会战中,美国媒体呈现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历史上少有的音调一致,支持布什、支持政府,矛头直指本·拉登及阿富汗塔利班;二是历史上少有的内容变化,美国电视新闻硬新闻的报道量比“9·11”之前增加2/3,每10篇报道中就有8篇是有关  相似文献   

13.
2020年下半年以来,西方媒体抨击中国搞"疫苗外交"的声音不绝于耳。西方媒体涉所谓中国"疫苗外交"的报道基调总体偏负面,但其中也有一些中性、甚至是正面的观点。此类报道常常将"疫苗外交"置于竞争语境中,并且用贴标签和添加背景来"坐实"中国搞"疫苗外交"。此外,这类报道覆盖领域之广达到无孔不入的地步,西方智库学者、政客、媒体还通过"三方共振""带节奏"来放大对中国的指责声音。在对外报道中,应注意有针对性地回应西方媒体的疑惑和指责,把握关键节点和关键人物表态,为出现个别疫苗事件做好预案,多报道客观事实,避免调门过高。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9月3日,我国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举行的盛大阅兵,引起了世界各国媒体的广泛关注。这次阅兵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作为我军形象对外传播的一个窗口,阅兵在中西媒体报道中呈现出不同的镜像,中西方媒体对其意义也有不同解读。一、报道内容的差异化呈现中西方媒体在9·3阅兵报道呈现中,差异明显。中方媒体对于这一重大事件保持较强的新闻敏感性,阅兵前后的报道总体呈现积极、自豪的基调。而西方媒体则在报道  相似文献   

15.
外界对中国民族问题的报道与中国媒体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国媒体往往是“大事件”型报道,因事而动,事毕则息,致使大多数时间里,外媒始终把握着中国民族问题常态报道的频率。 事件性报道的优劣  相似文献   

16.
正从今年3月1日至5月22日,短短83天里,昆明、乌鲁木齐接连发生三起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死伤近400人。面对暴恐活动在中国的蔓延、升级势头,以对外报道为主的中国外宣媒体,有责任主动引导舆论,"快"字当头,抢占新闻的第一"落点",以第一时效报道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用"真"字贯穿,通过大量来自案发现场的一手采访和具体细节,揭露恐怖主义的凶残本质;在日常报道中,更要做到"勤",保持反恐议题对外报道的数量和频  相似文献   

17.
每年的“两会”都是海内外媒体密切关注的大事。“两会”议题均关乎国计民生,信息量大,富有新闻价值。但在“两会”报道中,《中国日报》既要面临国内同行的竞争,也要与境外媒体竞争;既要面临同类媒体的竞争,也要与异质媒体竞争,这就对我们的“两会”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一、引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对外传播思想指导下,我国对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转变。中国的对外报道从以往的宣传风格转变为注重讲述中国和中国人的故事,在形式上也变得更加活泼多样,一系列领导人漫画头像的出现打破了以往的严格限制。这些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开始出现于西方媒体的报道中。要做好我国的对外传播,就要了解国外的主流媒体,如《纽约时报》是如何报道我国的国家形象的,并针对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综述近年来印度主流媒体涉华报道量不断攀升,国内众多学者对印度媒体的研究也随之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在知网上以“印度媒体”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得到200余篇研究文章,主题集中在“中国形象”“一带一路”“媒体发展”和“中印关系”等方面,而聚焦印媒对中印双边外交事件报道的研究文献还较少。在推进中印关系稳定发展的过程中,领导人会晤和战略沟通起到把舵定向的重要作用,是中印关系发展的重要事件节点。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在各种场合下已有过十余次会面,2018年4月武汉举行的中印领导人首次非正式会晤,更是开创了两国领导人交往的新模式。而印媒相关报道直接影响印度民众的对华情感乃至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因此,当前围绕印度主流媒体对于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报道开展深入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王克俊 《职业圈》2008,(33):75-76
文章以新闻客观公正性原则为理论依据,以拉萨“3·14”事件真相为事实根据,通过例举西方新闻媒体对事件的种种歪曲报道,揭示其客观公正性的缺失及其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