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冷热水交替浴(CWT)对短跑运动员增强式运动后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16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冷热水交替浴组(CWT组)与静坐休息对照组(CON组),在执行10组每组20次负重(10 kg)浅蹲跳和50 m蛙跳的运动方案后,静坐休息5 min,分别采用14 min CWT或14 min静坐休息的干预手段。在运动前,运动后24 h、48 h、72 h、96 h不同时间点分别测量受试者的膝关节位置觉肌肉力觉以及肢体下落时关节反应角度。结果:(1)所有受试者在运动后均出现了主、被动位置觉,肌肉力觉的显著下降以及肢体下落时关节反应角度的显著上升(P<0.05);(2)运动后24 h、48 h、72 h、96 h,CON组的主动位置觉显著低于CWT组(P<0.01),运动后48 h,CON组的被动位置觉显著低于CWT组(P<0.01);(3)运动后24 h、48 h、36 h、72 h,CON组的肌肉力觉显著低于CWT组(P<0.01);(4)运动后24 h、48 h,CON组的肢体下落时关节反应角度显著大于CWT组(P<0.01)。结论:本研究所设计的CWT方案可以有效缓解增强式运动中因肌肉离心所致的肌肉力觉的下降,促进肌肉本体感觉(主、被动位置觉,肢体下落时关节反应角度)的恢复。CWT恢复关节本体感觉的机制与促进肌力恢复、镇痛、加速代谢产物清除、缓解中枢神经系统疲劳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踝关节损伤研究现状(综述—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 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定量和分析 本体感觉传统上的评价方法由两种,一种是通过检测被动运动阈值来测量运动觉即关节运动的感知觉,另一种方法是记录定位感知觉,看一个人主动和被动地重复规定的关节角度的能力。这两种测最方式一般都是在开放动力链(open-chain)情况下进行,目前还没有标准化的方法或仪器被正式采纳,如关节定位觉的测试仪器,从最基本的标准测角器到装备电动测角器的、更现代的等速动态测量仪器,Szczer-  相似文献   

3.
运用三维摄像收集了国家速滑队优秀运动员的数据和资料,对直道滑行中的滑跑动作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分别从不同的滑行距离关节角度的变化、质心横向位移、蹬伸幅度和蹬冰角的变化角度等方面阐述了我国选手的技术现状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采用德国ISOMED 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里约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冠军宫金杰下肢髋、膝、踝三关节、屈伸两过程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肌肉耐力进行测试与分析,以此了解女子场地自行车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的效果,旨在为我国女子场地自行车科学化训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宫金杰髋、膝、踝等速肌力测试结果与其他自行车运动员对比存在差异,宫金杰右髋、左膝、左踝等速肌力数据表现出更合理的肌力特征;三关节的肌肉耐力较差;关节发力角度不在专项角度内。结论:宫金杰下肢三关节屈曲肌群、左髋及右膝伸展肌群、右踝跖屈肌群为薄弱肌群;肌肉耐力较差导致后程降速明显;关节发力角度与场地自行车专项技术动作角度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5.
局部肌肉疲劳对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秋霞  张林  王国祥 《体育科学》2011,31(3):68-73,80
目的:通过分析局部肌肉疲劳前、后踝关节在矢状面内运动的位置觉、肌肉力觉的变化,探讨局部肌肉疲劳对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为踝关节损伤防治和康复训练提供基础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14名无踝关节疾患的受试者为实验对象,踝关节位置觉采用对踝关节跖屈5°的被动定位、被动复位能力进行测试,肌肉力觉采用受试者踝关节对跖屈肌群25%最大等长峰值力矩值的复制能力进行测试;疲劳测试采用60最大等速向心运动模式;对于局部肌肉疲劳前、后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对比,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结果:踝关节的位置觉(VEJPS和AEJPS)和肌肉力觉(RVEFS和RAEFS)在局部肌肉疲劳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最大等速向心运动至局部肌肉疲劳后,踝关节的位置觉均较疲劳前下降;2)最大等速向心运动至局部肌肉疲劳后,踝关节的肌肉力觉均较疲劳前下降;3)踝关节最大等速向心运动至局部肌肉疲劳后,受试者的中枢控制策略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低频、中频、高频三种不同频率的振动训练对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在我校招募78例篮球运动员作为受试对象,按照干预方法不同将受试者分为低频组、中频组、高频组和对照组。低频组、高频组各20例,中频组、对照组各19例,干预组2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体能训练,低频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振动频率为20Hz;振动幅度为3mm的振动训练干预;中频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振动频率为30Hz;振动幅度为3mm的振动训练干预;高频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振动频率为45Hz;振动幅度为3mm的振动训练干预。10min/次,4次/周,在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测量受试者右侧踝关节的位置觉、肌肉力觉和运动觉。结果:组内比较中,干预8周后低频组、中频组、高频组的位置觉、肌肉力觉、运动觉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中,干预8周后低频组、中频组、高频组的定位角度与复位角度之间误差角度值、目标力矩与复现力矩之间误差值、感觉阈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组间的位置觉、肌肉力觉、运动觉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频组的位置觉明显优于中频组,肌肉力觉和运动觉明显优于低频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中频、高频三种不同频率的振动训练均能够提高篮球运动员踝关节的位置觉、肌肉力觉和运动觉,从而提高本体感觉,其中以高频振动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利用Linux操作系统的总线的通用性,根据新一代嵌入式通信设备的需求设计了数字PCM编译码接口电路和驱动,实现模拟话音与PCM编码转换,并增加了测试环节,验证了信源转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动态平衡训练对膝关节位置觉的干预效果及其预防损伤机制,比较平衡板、平衡气囊、瑞士球训练方法改善下肢本体感觉功能的效果,为预防运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41名受试者分成平衡板平衡气囊训练组(n=13),瑞士球训练组(n=14),对照组(n=14),训练时间共8周,每周3次,每次练习50分钟,8周训练前后测试膝关节主动和被动位置觉.结果:①8周平衡板气囊训练和瑞士球训练后,男女受试者右膝关节位置觉(主动和被动)比训练前减小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平衡板气囊组与瑞士球组在改善膝关节位置觉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8周动态平衡训练时间较短不足以使膝关节位置觉显著改变,但训练后位置觉平均误差减小,表明平衡板气囊训练和瑞士球训练对改善膝关节位置觉感知能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用分段三次样条拟合计算了踝关节瞬时转动中心(简称瞬心)的位置,并根据肌力臂的定义,计算出不同踝关节角度时,小腿三头肌相对于瞬心的力臂。再按照统计学原理,对所得瞬心位置和肌力臂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最终建立了肌力臂与踝关节形态参数及关节角度的非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0.
运用数理统计法等对受试者做注意力测试、静力平衡测试以及下肢膝、踝关节主动与被动复位角度位置觉测试,旨在研究草地滚球运动对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的作用。主要结论:草地滚球有助于增加老年人注意力的持久性及步伐的稳定性;经常练习草地滚球的老年人在闭眼单脚站立和膝、踝关节的本体感觉上明显优于普通老年人;经常练习草地滚球有利于老年人的精神愉悦。  相似文献   

11.
表示各部位终结点之间距离的质量中心(CM)位置的数据是取自Hay(1985)并由Clauser等(1969)最后收集的.每幅照片的各个部位的CM是由经修匀的部位终结点资料计算而得的。此外,膝关节以上的肢体的CM,在以后称之为上肢,是利用分段方法(Hay,1985)计算的.还计算了上肢CM的位置与膝关节中心之间的距离。肢体部位在弧形面中的角方位是由每幅照片的原始位移数据计算出的。角方位的误差计算使用与位移数据所述的方法相同。对于两个对比者所有部位的平均角位移误差为2°。然后将两组角位移数据利用五次仿样进行修匀。膝关节角度是由经修匀的股与胫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柔韧性测量方法和仪器,由于受人体肢体、躯干不同比例的影响,其测试值不够准确。由西北师范大学研制的柔韧性系列测量仪器根据人体柔韧性表现为各个关节运动幅度大小的原理,以直接测量各关节角度变化为主要思路而设计的。从而排除了肢体对测试成绩的影响,减小了误差。人体柔韧性测量仪器结构原理: (一)人体立位体前屈柔韧性角度测量仪测量仪由上、下两段杆件组成,两段杆件以活动铰链联接,并可绕铰链相对转动。两段杆件间有一个显示其夹角的读数机构。同时上下两段杆件各有一套固定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运动图像中人体关节自动快速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体育运动序列图像中人体关节定位的快速算法,进而从运动序列图像中提取运动信息。该方法用序列图像前帧图像中关节位置的先验知识和差异图像判断运动关节,对运动关节在前后帧中进行块匹配,得到后帧图像中人体关节的精确位置,继而计算出需要的运动参数。其中许多前提条件和假设都是基于高速摄像机或摄影机拍摄的图像。分析过程中,首帧图像的关节位置由人工输入,作为先验知识,以后的分析过程由计算机自动进行,分析结果迅速准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速度状态下,竞走运动员在跑步机与场地训练时的动作技术差异,分析其犯规风险。方法:招募高水平男子竞走运动员13名在高速[(14.6±0.9) km/h]和常速[(12.5±1.4) km/h]状态下进行跑步机或场地竞走测试,采用Vicon红外三维动作分析系统记录步态和关节角度数据,采用双因素重复性方差分析判断环境(跑步机vs场地)和速度对步态和关节角度的影响。结果:与场地动作相比,常速跑步机动作的步频增加,步时减少。高速跑步机动作的腾空时间、步幅和步频减少,步时增加;与场地动作相比,两种速度下,跑步机动作的重心垂直位移减小,脚跟着地时踝、肩、肘关节角度,以及脚尖离地时肩关节角度均增加;与常速相比,高速状态下跑步机动作和场地动作的重心垂直位移增大,脚跟着地时髋关节和肩关节角度减小,骨盆旋转角增大,脚尖离地时肩关节角度减小,骨盆旋转角增大。结论:高水平竞走运动员在进行场地训练与跑步机训练时,动作技术存在差异,但跑步机训练不会增加犯规风险;高速状态下,跑步机训练与场地训练的动作技术差异更大,高速跑步机训练更容易打破原有的技术节奏。  相似文献   

15.
赛艇运动员测功仪速度素质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制的位移速度测试设备,对国家队备战2004奥运会双桨选手进行了测功仪拉桨速度的测试,揭示了测功仪训练的一些规律,为利用测功仪进行科学的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体育运动技术影片的解析中,除了要求精确地确定人体各关节的位置外,人体各环节转动角度的测量也是很主要的内容。为了提高电影摄影设计的科学性及对影片分析的精度,了解在不同条件下摄影时角度测量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腾空飞脚向内转体180°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六名运动员太极拳腾空飞脚向内转体180°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分析了完成这个动作时身体各关节的位置、角度、角加速度等数据,得出结论:运动员在起跳蹬伸阶段应充分发挥关节活动顺序原理,右脚在拍脚后及时收回,左膝角以较大幅度打开,着地角在90°左右.从而对训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试正三摇期间不同阶段(起跳、腾空、落地)上肢主要环节运动学参数,分析上肢及上肢主要关节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变化规律。方法:选取15名健康男性专业跳绳运动员每人完成若干次正三摇跳绳动作,采集完整正三摇动作时上肢肩、肘、腕关节运动学数据,计算其他相关运动学参数。结果和结论:正三摇跳绳起跳阶段上肢各关节角度变化肩小于肘小于腕,左臂角度变化大于右臂(除右肘);正三摇跳绳腾空阶段上肢各关节角度变化更为平滑,但在加速度曲线上频频出现问题;正三摇跳绳落地阶段上肢各关节角度变化幅度较小,加速度曲线左臂相对稳定,右臂腕关节出现大幅度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12名被试者在伸膝过程中股四头肌的肌电和力学指标的测试,得出了股四头肌随意收缩过程中肌电与肌力矩、肌电与关节角度之间的关系,并发现了不同的关节运动速度下肌电变化的规律。初步建立了一个用肌电、关节角度和关节运动速度来推测肌力矩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研究大量运动方法和训练实践积累以及在研究设计的基础上为运动员、教练员和运动训练学研究人员提供了对于自行车项目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有很多因素会影响自行车运动水平的发挥,在诸多因素中,空气动力学是一项主要的限制因素,是需要自行车运动员必须克服的,这可以通过设备技术的改进和身体姿势结构的改变来调整。完成从身体机能到自行车骑行训练的功率转换首先要考虑到自行车的构造和骑行的身体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