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和成果体现,在发展之初即被寄予"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任。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外合作办学秉持这一初心,不断摸索前行,成为拉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既是我国高等教育高水平办学的重要命题,也是中外合作办学在新发展阶段的核心使命。本文提出,落实该目标的关键在于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顶层设计、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扩大优质国际教育资源供给、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并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打造办学主体核心竞争力;不同类型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主体也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结合陕西省"四个一流"建设目标,指出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应该结合专业实际,搭建中外教育平台,立足高层次中外合作办学,优化教育教学体系,才能有效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中外合作办学被誉为"不出国门的留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迅速,日趋成熟,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外合作办学愈加受到青睐。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中外合作办学如何直面挑战、抓住机遇、推进中外合作项目实现新发展,对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职业教育走上国际化道路的一条重要途径,对推动我省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以中外合作办学为切入点,把完善中外合作办学和推进我省职业教育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明确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任务,研究制定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将会极大提高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关于新出台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北京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文源说,新条例的出台会对中外合作办学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它将进一步扩大中外合作办学领域,推动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交流与合作。我国各类教育,尤其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其次,中外合作办学及管理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再次,国外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将获得更加优惠的准入机会,从而使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得到新的提升。王文源认为,近期内国外教育资源的进入,还是以课程、教材、管理、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师资…  相似文献   

6.
中外合作办学政策与制度渐进完善及合作办学规模与水平不断纵深发展的背景下,实践层面上的课程建设则成了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良性发展的"瓶颈".因此,探讨中外合作办学语言课程的定位及课程方案等问题将有助于合作办学院校在语言课程实施中把准方向,进而提高合作办学的语言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办学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应坚持"国际化"的办学理念,确立"经济、社会效益兼顾"的合作办学观,充分利用中外合作办学在教育国际化前沿的优势,彰显多元文化育人的功能,聚合优质的国际化教育教学资源,完善国际化的教育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学术能力和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中外合作办学还应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师资队伍管理,一是要按照国际化的要求严格教师准入标准;二是要对教师进行多元文化教育,丰富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践与政策的考察和期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教育合作培养中外学生应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内容.当下我们的中外合作办学政策和实践都是“教育输入”指向,“教育输出”尚未纳入中外合作办学的视野和政策框架中.实现“教育输入”与“教育输出”的双向互动将有助于中外合作办学的丰富和发展.应鼓励高校在境外设立合作办学机构,建立准入标准和质量监管体系,以保障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教育国际化趋势将促使愈来愈多的境外教育资源涌入中国,国内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将会进一步发展,中外合作办学会给中国的教育市场带来新变化。这一形势对高职院校是机遇,又是挑战。为顺应这一形势,本文概括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10.
提高当代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质量是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研究的重点方向,面对当前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我国教育界将目光放在了中外合作办学上,中外合作办学能够充分利用国外教育和国内教育两者的优点,显著提高当代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相关机制,文章从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在当代社会教育工作中的适用性入手,详细分析了当前时代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对人才培养工作发展的重要意义,从不同方向论述了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机制的整体建构方式,并结合当前国内国外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论述促进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工作发展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对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获得感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要立足中外合作办学育人模式的特点,将全员育人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创新、教育供给侧改革、学生全球化竞争力、学生获得感的延续性等理念融入教育新质量时代教育教学过程,以期让学生的获得感"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实现思想上的认同和行动上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李阳  陈会珍 《教育探索》2023,(12):52-58
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是师范院校实现国际化发展、增强教育品质的必然要求,是师范院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未来教师”的必然要求。我国师范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数量已经粗具规模,主要分布在东北和东部地区。“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引领师范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主导者,办学以本科层次学历教育为主,开设专业主要集中在工学、艺术学、教育学、管理学和理学等相关学科。我国师范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整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教师教育特色不够凸显,办学质量和效益有待加强,社会认可度不高。师范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未来发展必须做好分类指导,推动循序渐进发展;必须坚守初心,彰显教师教育特色;必须坚持质量至上,完善质量保障制度;必须强化责任使命,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实践形式、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和发展的重要交流平台,也是国外先进文化推进我国教育不断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笔者分析了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市场和教学文化的冲突等,详细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冲突发生的内在原因,认为今后我国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应积极考虑我国文化的安全性,从坚持树立市场意识、积极培育高校市场文化、遵循办学基本规律、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入世"与中国西部中外合作办学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满足人民丰富多样的教育需求,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主张西部地区要抓住西部开发与"入世"的双重机遇,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程度,以多样化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教育对外合作,以此促进西部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就如何促进西部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国际化的一种形式正在不断成长和发展.本文对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倩 《华章》2007,(11):176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一种新形式发展日臻完善、规范.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学生德育仍是一个新课题,需要积极开展有关的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是一套指标化的策略管理工具,可将策略有效转化为行动,并指引组织达成目标。这也是一种被国内外管理界广为认可的业绩管理工具。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之一。如何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管理水平,形成有效的内部绩效评价指标和体系,是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的问题之一。本文试从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角度出发,对平衡计分卡思想进行概述,并说明如何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合作办学管理中,构建全新的内部管理和评价体系,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具有历史传承的现象,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领导的中外合作办学彰显出鲜明的特征。新中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在党的领导下,审时度势、继往开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代的教育对外开放,加大了中外合作办学改革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张湃  赵琛 《教育教学论坛》2014,(22):115-117
21世纪世界正在经历着经济、贸易以及教育的全球化。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不断发展,若干影响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并提出构建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现代教育从清末的"中体西用"到解放后的"苏联模式"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合作办学"的发展进程中,中外合作办学在每个阶段都有着自身发展的特点。中外合作办学制度的发展经历一个"自发秩序"和"人造秩序"的过程。各个时期中外合作办学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其自身的变化和发展,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必然会做出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