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研究型大学开展学科交叉研究的问题、模式与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学科交叉研究的意义重大,研究型大学最有责任也最有条件开展学科交叉研究。文章分析了研究型大学开展学科交叉研究所面临的三大问题,比较了三种研究型大学开展学科交叉研究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开展学科交叉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欧洲的学科政策及学科交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缪亚军  孙见山  戚巍 《科研管理》2014,35(9):106-114
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C9高校H-index论文为样本,利用科学计量学指标,从合作模式、合作强度及影响力维度对合作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有如下发现:(1)合作模式方面,C9高校全体呈"国际合作为主,独立撰写与国内合作并行"走势且不同模式均与影响力高度正相关;C9各校合作模式存在四种走势且不同模式与影响力间相关度需个案分析。(2)合作强度方面,C9高校全体与C9各校基本完全一致,即合作强度从无章可循到呈现一定规律性,且与影响力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3)合作模式与合作强度间不存在明显依赖关系。文末讨论了合作特征产生的可能原因及对中国科研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杨瑞仙  李贤 《现代情报》2019,39(4):125-133
[目的/意义]随着科学研究综合性逐步加强,合作日渐成为主流的科研方式。通过对科学合作和论文影响力之间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探究科学合作是否对论文影响力存在着提升作用。[方法/过程]本文基于JCR的期刊数据,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选取了复合材料、图书情报和科学史与科学哲学领域2009-2012年的发文和被引数据,借助多元统计软件SPSS21.0和社会网络分析软件等从作者、机构、国家等3个层次研究科学合作和论文影响力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以高被引论文为研究对象探寻最佳的合作规模。[结果/结论]在不同的学科中,作者合作、机构合作和国家合作均与论文影响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科学合作的边际效益不同。科学合作的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最佳的作者合作规模为2~4人,最佳的机构合作规模为1~3个,最佳的国家合作数目为1~2个。  相似文献   

7.
也谈基础性研究的学科交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性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以及探索新原理、新办法,开拓新领域等,它是新技术、新发明的源泉和先导,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是以基础性研究的突破和发展为前提的,基础性研究已成为推动现代科技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后盾。基础性研究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创新的生产活动,创新已成为基础性研究的灵魂。现代科学发展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结果表明,交叉学科是培养创新学术思想的沃土。基础性研究的课题来源于实践,随着科学的发现、认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发现很多研究涉及的内容并不是一个学科所能包含的…  相似文献   

8.
学科会聚、交叉与科研平台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以活动着的知识创造、传递、融合与应用组织系统,这一实践形态的学科含义,区别于知识形态的学科界定,得出实践形态的学科活动最重要的就是学科会聚和交叉的结论,接着阐释了会聚交叉情况下的三种学科发展模式、相应的科研平台,最后对协作组织科研平台、科研群体管理机制平台、实践导向平台建设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交叉学科内的学术影响力评价是科学计量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其对探究跨学科知识融合趋势及科研人员影响力的测度与评价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的影响力度量方法普遍存在着论文引用的载体单一化、传播单向化,并且没有考虑学者领域交叉程度等问题。[方法/过程]通过提取学者自身的领域信息特征,把影响力双向传播引入论文引用网络中,提出了一种融合论文引用传播与学者信息传播的交叉领域学术影响力识别方法(IPCSI),该方法首先通过量化t时刻节点文献的学科交叉度,构建学者—论文交叉度矩阵,在此基础上将引证文献对节点文献的引用传播作为影响力连边,计算t+1时刻引文因子向量,利用图上排序算法实现学术影响力的后向引文传播。其次,从学者间合著领域相关性视角,通过增加以学者自身为传播载体的学者影响力连边,计算t-1时刻学者因子向量,模拟该时刻下学术影响力的前向信息传播。最后,通过同时建模论文引文传播与学者信息传播,客观再现学术影响力的前序与后序传播过程,并采用调和计量方法分配学术贡献度,最终完成学者影响力双向传播的量化分析。[结果/结论]在真实数据集上验证了IPCSI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科学的聚合化有着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聚合方式体现出现代科学发展过程中各学科间交叉模式的多元性,成为交叉学科性质上差异的根源。从学科交叉的构成要素出发,以学科为逻辑前提与理论始点,通过建立一种学科交叉模式的分析框架,试图揭示出学科交叉模式特征与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以Incites数据库为数据源,分析了各指标与WOS发文量的相关性,然后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从期刊、学者、机构3个视角分析计算机科学学科在国际上发文的质量与数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与WOS发文量的相关性最小,可作为表述文献质量的指标,在期刊、学者视角,国际发文的质量与数量呈正相关性,且大多数的学术型机构也基本满足这个特性,可以为出版社、学者、机构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也可为更多的学科分析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对北京大学近5年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本硕博学位论文的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与共词聚类分析,研究高频关键词之间的结构关系,探究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各专业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方向、研究内容,总结了近5年来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各个学科的研究热点,并从提炼的高频关键词中探索学科交叉领域,结合学院特色,研究学科合作的可行性方式,从而探寻未来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加强高校基础研究,促进学科交叉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们提出了很多新的科学问题,需要通过学科交叉的研究才能解决.高校作为我国主要的科研基地,不仅要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继续加强基础研究的发展建设,还要组建优秀的科研团队发展交叉学科.基础研究作为学科交叉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可以为交叉学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科研环境,并最终实现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的共同发展.培养基础型和交叉学科研究人才,满足社会的多方面需求.  相似文献   

14.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首批“985工程”高校卓越学术产出中国际合作论文为样本,从学科视角,对合作国家、通讯国家及第一国家三种合作身份进行了国别特征研究,发现:(1)各学科通讯国家国别同构程度最高,即表明不同学科国际合作论文指导者差别较小;(2)第一国家、通讯国家均基本符合“80/20”原则,且以美国为首的G7国家在中国国际合作论文第一国家与通讯国家中占据了主要位置;(3)中国与非G7国家合作时承担科研指导者与主要完成者的可能性较大,与G7国家合作时承担科研指导者与主要完成者的难度较大.同时,文末对存在不足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复旦大学ERU数据采集平台,从底层网络数据中获取用户访问图书馆电子资源时检索行为的动态数据,运用Session ID关系、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我国高校学术研究的学科交叉程度及研究热点。结果表明,学科交叉研究采用动态数据源进行分析,可以拓展学科交叉研究的深度和宽度,弥补以往研究中仅针对静态数据分析研究的不足,促进学术研究和科学创新上获得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6.
专利视角下高校学科交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专利为视角,利用网络分析法和Ucinet工具,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对其截止到2012年11月20日所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构造专利共现网络和发明人-专利2模数据的复杂网络,藉此研究学科交叉情况,并找到该研究领域的学科创新带头人,对于高校学科群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学科交叉研究的协调成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上的重大突破、新的生长点乃至新学科的产生常常是由不同学科的彼此交叉、相互渗透而产生的,学科交叉研究极富创造性.本文运用贝克尔一墨菲的模型研究了影响学科交叉研究产出的因素,深入分析了影响学科交叉研究产出的协调成本问题,对学科交叉研究管理机制进行了实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努力降低协调成本将有利地促进学科交叉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概述基于定量角度开展学科交叉科研活动研究的进展,并提出从科研人员个体微观角度入手来定量分析学科交叉研究人员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秦卫平 《现代情报》2012,32(9):107-110
本文基于CSSCI数据库,统计分析近十年我国艺术学科高被引作者、高被引期刊频次,并用h指数评价高被引作者学术观点的影响力。统计数据客观显现我国艺术学科近十年期刊和作者高被引现状,引证分析的结果表明,高被引论文与学术影响力的正比关系。在艺术学这门学科中高被引论文表明学术期刊及论文作者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学科交叉与交叉科学的意义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科交叉是“学科际”或“跨学科”研究活动,其结果导致的知识体系构成了交叉科学。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之间本来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而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所形成的科学知识体系也必然就具有整体化的特征。科学史表明,科学经历了综合、分化、再综合的过程。现代科学则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交叉科学又集分化与综合于一体,实现了科学的整体化。学科交叉点往往就是科学新的生长点、新的科学前沿,这里最有可能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使科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交叉科学是综合性、跨学科的产物,因而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