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彰显了中华民族以中国式现代化铸就现代文明新辉煌的理性认知和行为自觉。在现实性上,文化与文明的共生发展和双向律动,以历史必然性的时代拓展构成了二者链接的内生逻辑;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五个文明”协调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实向度,表征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整体性、普惠性、协调性和包容性特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则以精神底气的涵育、发展坐标的明晰、价值根基的夯实、时代新人的培养和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增强,构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校后勤文化建设是策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途径,更是高校秉持“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渠道。如何整体提高高校后勤文化研究水准与实践水平,首先需要从价值诉求也即精神形态层面阐释高校后勤文化的深刻内涵,其次,需要从研究样式也即理论形态层面构建高校后勤文化的运行机制,了解并分析高校后勤文化研究的不同样式,明确研究需要的刚性内容;再次,需要从实践路向也即目标选择层面明晰高校后勤文化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3.
分析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不强,部分教师教学创新不够,红色文化教育不够深入,红色文化育人氛围不浓。提出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实践路径:提升站位高度,做好顶层设计,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与自信;强化理论深度,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加强红色文化学理研究;增加知识厚度,提升教师红色文化育人能力,推进“三个课堂”建设;提高氛围浓度,优化育人环境,强化红色文化育人质效。  相似文献   

4.
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取向、落实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体现构建高水平思政课教学体系价值方法。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坚持党的领导、推进守正创新、聚焦关键问题和补短板,深化思政课教学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在实践路向方面探索建立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构建特色化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体系和建设高素质思政课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三大主题范畴下的“子主题”内容综合五育,并各有侧重,彰显了英语课程“五育”融合的育人价值。结合五育融合理念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从教学内容的生活逻辑、英语课程的知识逻辑以及学生发展的认知逻辑重新审视英语语篇教学,实践深入意义探究、多维解读文本以及“教-学-评”一体化路向,有助于打通融合育人路径、定位融合育人目标、深化融合育人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教学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应在彰显高远立意、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渗透高深知识研究中,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性问题。秉持立德树人的价值立场、着眼时代变局的价值基调和面向未来生活的价值牵引是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诉求。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是个系统的、协同的、联动的持续不断的过程性实践,其实践路向在于以教学理念变革为先导、以教学能力提升为关键、以教学方式变革为支撑、以教学管理改进为保障和以教学评价优化为动力。如此在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意蕴澄明、价值追求厘定和实践路向探寻中,不断促成高校教学真正向高质量迈进,与此同时不断释放其之于整个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相似文献   

7.
发展超常儿童教育是美国支持卓越人才培养,保障超常儿童群体禀赋得以充分发展的重要举措。美国超常儿童教育发展的三重逻辑路向包括满足超常儿童差异化发展需要的育人逻辑,回应国际竞争对特殊人才供给需求的历史逻辑,维护教育与社会公平发展要求的社会逻辑。美国超常儿童教育发展表征为教育体系一体化、教育实践专业化和培养方式多样化等。美国完善超常儿童教育政策,构建超常儿童教育制度体系;确保超常儿童教师专业化发展,维持具有胜任力的教师队伍;拓展学校资优课程内容,满足超常儿童个性化发展;汇聚超常儿童教育机构力量,形成协同的社会支持体系等实践路径,对我国制定系统的超常儿童教育政策、设置多样的教育课程、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和建构多元的支持体系,保障超常儿童特殊天赋和才能的发展,为卓越人才培养提供全面保障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贯彻落实新职教法的根本选择。依托新职教法的精神内涵,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要以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为价值指向。通过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国家资历框架;聚焦“三教”改革,深化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科学把握好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实践路向。  相似文献   

9.
10.
11.
近年来,课程文化重建渐渐成为学校教育改革与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人们围绕这一主题从多元文化、课程改革和学校发展等不同视角展开研讨,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当学校变革逐渐走向结构性的整体转型之时,则需要一种综合的视角来理解课程文化,这就是:“以校为本”是课程文化重建的重要基点,打造教研团队成为课程文化重建的核心任务,重塑教学文化则是丰富和提升课程文化内涵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的发展、政治文化的博弈以及国际一体化进程对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大学的资源支撑体系的巨大变革都在影响和左右其价值取向,大学面临着自身改革和发展的文化困境和价值两难。如何在服务社会需求的同时保有自我独特的精神特性已成为当前大学发展不得不认真面对并要切实采取措施予以解决的文化难题。需要我们从深化理念、厘清价值、创生制度等角度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3.
艺术课程是传播中华优秀艺术文化的重要载体,艺术课程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实现。艺术课程反映文化,因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但长期以来,艺术课程设计过多强调认知逻辑、知识逻辑,忽略文化逻辑,致使其缺乏核心内涵。重新确定艺术课程的文化逻辑,应明确艺术课程的文化本体要义,并从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创新、多元文化形态整合、中华优秀艺术文化故事创新表达、培养学生艺术文化修养等方面来建构艺术课程的文化逻辑。在此基础上,从艺术课程的知识逻辑、认知逻辑与文化逻辑,艺术课程的融合性、统一性与多元性,艺术课程的完整性、创新性与实践性,艺术课程的特色化、差异化与专业化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求艺术课程设计符合文化逻辑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课程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在孔子学院的建设历程中,建设理念从重视规模扩张向强调高质量和安全发展演进,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十六年来,孔子学院的办学理念守正创新,办学规模平稳增长,办学质量稳步提升,服务功能持续拓展。新时代孔子学院建设要契合新时代之新需求,提质增效实现融合发展;推动办学层次延展,助力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科学拓展服务功能,打造"一核多元型"综合平台;扎实推进安全发展,优化模式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双优”建设作为新时代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主题,蕴含了建设的“高质量”“高水平”“高效能”“高特色”等意涵。建设“双优”学校,要准确把握建设的“本位逻辑”“目标逻辑”“功能逻辑”“治理逻辑”等推进逻辑,全面审视建设实践路向:党的全面领导是保障,决定了“双优”建设的方向和效果;专业(群)建设是核心,体现了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数字化技术是支撑,促进数字技术与教学治理深度融合;开放办学是路径,为“双优”学校建设迈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舞台搭桥建路;提升能力是目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走向实践,已成为当前研究领域一种普遍的的价值追求。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要在实践中定位自身价值的学科,职业教育尤其强调从实践角度判定某种理论的价值,或直接关涉教育实践中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与其他学科类似,职教领域有关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认识与反思也经历了不同  相似文献   

17.
高校有效教学是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的辩证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强调以较少的投入获取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高校有效教学不单纯是一种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指导思想,具有主体性、交互性、解放性、反思性和生态性等基本特征。高校有效教学的实践路向必须坚持"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重视"预设性"教学,加强"生成性"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强化思维能力培养;创设有效教学环境,营造积极学习氛围;加强教学评价改革,彰显过程性与发展性取向。  相似文献   

18.
终身德育理念是一种奠基于终身教育思想,倡导德育必须贯穿于个体生命过程始终,不断完善个体主体性道德人格,促进个体德性成长的价值追求与精神范型。终身德育理念的实践路向在于:做好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衔接,实现德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建立全社会参与德育的制度环境,强化个体道德反思能力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劳动教育是初中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必要的劳动知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但是,当前由于教师教学思想观念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初中阶段的劳动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不佳。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从身体视域下劳动教育的文化意涵与实践路向等进行分析,以求更好地提升初中劳动教育质量,促进教学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共享发展理念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价值理念创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享发展的价值目标,需要围绕回答"由谁共享"、"共享什么"、"如何共享"等相关问题,从价值理论上厘清价值主体的人民个体与整体、规范性价值与实证性价值、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价值创造与价值享用的辩证关系,并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共享主体的整体性矛盾、共享内容的全面性矛盾、共享路径的持续性矛盾和共享目标的差异性矛盾,进而全面推进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所蕴含的"全民共享、全面共享、渐进共享和共建共享"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