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曾建勋  郑昂 《编辑学报》2021,33(4):359-364
开放获取运动给科技期刊的出版模式带来变革.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危机,国际上的科技期刊积极回应:新兴出版商大量新办开放获取期刊;传统出版商开设OA子刊,化"危"为"机";多数期刊打造混合出版模式,实现转型过渡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科技期刊受到严峻的挑战: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发展不成熟,加速科研论文与经费外流;没有遵循国际OA标准,无法实行OA经营;政策制度不成熟,配套设施不匹配.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开放获取环境下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对策:遵循国际OA出版规范,创立中国特色的期刊OA模式;发展国内英文版期刊,实行国内外APC同质同价;建立集中开放获取平台,推进期刊集约化发展;确认预印本首发权,无缝对接科技期刊的优先出版;强化OA出版质量监控,培育市场化出版生态.  相似文献   

2.
系统梳理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全球科技期刊出版带来的巨大冲击,分析了预印本爆发性增长、开放获取定价机制不断优化调整、“S计划”迈向新阶段等出版动态.开放数据出版作为独立于期刊论文出版的科技出版模式,将日益嵌入科技出版产业.大型出版商通过开放评议、开放引文、开放期刊评价等措施,加速接入开放生态.出版商和学术机构...  相似文献   

3.
高洋 《编辑学报》2020,32(1):112-117
开放存取(open access,OA)是当前科技期刊出版的焦点,为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概述OA运动中占有主导地位的两方在OA出版中的现状:公共基金资助机构对OA出版的诉求和传统大型出版商的OA转型;结合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OA出版现状进行计量学调查,提出了OA出版处于初级阶段的论点并总结了各学科OA出版的发展程度。从论文的出版数量和期刊的数量及影响力来看,传统期刊和混合期刊是目前主要的出版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期刊开放存取出版现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程维红  任胜利 《编辑学报》2007,19(3):196-198
基于《200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所收录的1608种我国科技期刊,搜索并统计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开放存取出版(open access publishing,OAP)现状.结果表明:我国OA期刊已具有一定的数量规模(143种),但部分期刊OA出版的持续性较差,且大都为单刊OA,难以形成信息集成的优势;医学、生物学、农业科学和化学领域中OA期刊的数量相对较多,并且,在同领域中OA期刊的引证影响明显高于非OA期刊.认为我国的相关部门不仅要致力于组建稳定可靠的、有较大信息量的OA期刊网站,而且要关注学术论文的开放存档(open archive).  相似文献   

5.
数字网络环境下,传统出版商业模式与OA出版模式并存。通过对两种商业模式的比较,从OA期刊运行的角度,提出期刊出版平台OA模式、用户订阅混合模式以及学术社交媒体补充模式等三种类型,构建学术期刊出版的多种运行形式,指出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出版是一个混合多元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文章回顾2022年海外科技期刊出版的发展,分析转换协议、权利保留政策、版本控制以及多元的开放获取实践等OA最新进展,认为OA出版延续了系统性增长的态势;梳理开放数据的监管和出版活动,分析其在支持开放科学方面的关键作用;探讨开放知识仓储、开放引文、质量评价体系与科研诚信等开放科学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针对科技期刊出版商在开放变局中面临的挑战,提出加速扩大OA规模、投入开放科技出版基础设施建设、加紧向解决方案和智能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应变之策。科技出版的未来出路在于持续促进科学研究的“大对话”过程,以巩固其在科学交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罗娇 《编辑学报》2021,33(1):32-36
开放出版与预印本是科技期刊以改革期刊著作权运营模式为核心特征的2种新型出版模式.在界定"OA""金色OA""绿色OA""完全OA""混合OA""回溯金色OA"等概念的基础上,厘清金色OA与绿色OA的著作权机制,认为需要关注不同版本论文的共享问题、绿色OA的著作权处置权限和CC协议的适用问题等.同时,在厘清预印本著作权机...  相似文献   

8.
李馨 《出版广角》2014,(8):50-52
随着现代出版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开放存取(Open Access,以下简称OA)的出版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期刊编辑部所接纳。在国外学术期刊界,期刊的开放存取模式被广泛应用。中国期刊的OA模式起步相对较晚,但在国家相关机构及各个期刊编辑部的通力合作之下,中国期刊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针对中国非医学期刊开放存取的数量、类型、学科分类、上网方式、滞后时间、技术支持等问题进行调研,分析我国非医学期刊的基本现状与整体发展情况,讨论我国非医学期刊在发展过程存在的发展模式、版权、同行评议质量、运营费用等问题,希望能对中国期刊开放存取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开放存取在中国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对OA期刊及OA仓储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我国科技期刊的运作模式及出版特点、国内政策及大环境的影响及科技期刊对作者知识产权的主导控制等几个方面剖析开放存取在我国发展缓慢的内在原因,提出创建延时OA期刊、大力发展自存档、进行行政和政策干预、加大宣传力度等几个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开放存取的起源、发展及特点,讨论了开放存取作为新的出版模式,对于促进科研成果传播和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针对中国科技期刊出版开放存取的发展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放存取出版实现模式、经费来源和期刊国际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开放获取的持续深入,掠夺性期刊出现并影响学术生态的健康发展,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从掠夺性期刊与OA期刊对比的视角出发,利用横向比较法深入剖析两者在出版本质、出版流程、地域分布、期刊影响方面的差异。从成因上看,掠夺性期刊与OA期刊的差异源于资本对科学的进一步掠夺,是OA期刊质量控制的缺陷、全球开放获取发展失衡和不合理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困境,我国应积极应对以减少掠夺性期刊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网络传播正在悄然改变学术信息交流方式、传播方式和阅读方式,直接影响了作为知识传播的传统期刊。通过对OA出版概念的阐述,介绍了OA期刊的特点及中国目前OA期刊的现状,指出了这种新的出版模式面临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梳理了全球科学论文开放获取的发展脉络和最新进展,分析了学术期刊向OA出版过渡的几种商业模式,并比较其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开放获取在促进信息共享和学术交流的同时,也存在过度商业化、恶化学术生态的隐患。我国学术期刊应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开放获取模式,让读者和作者在开放获取中获得更好的体验。  相似文献   

14.
系统回顾2023年海外科技期刊出版动态,在S联盟提出建立由学者主导的学术交流生态系统的背景下,分析以转换协议为代表的商业OA模式与开放科学所期冀的社群导向OA模式间的碰撞;探讨生成式AI作为效率工具应用于学术出版的优势、风险与对策;梳理政府、大学、研究机构、学术出版商等各类主体在推进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与重用方面的努力,以及学术出版商的数据出版活动。指出面临变局,科技出版商应以技术赋能,加强对内容资源的集聚和深度开发,完善科研工作流以应对科研诚信问题并提升自身竞争力,并应在与新兴替代性平台的复杂竞合中寻求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开放存取期刊出版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通过调研分析,指出开放存取(OA)期刊目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其规模与影响力不断扩大,有多种出版形式。同时,深入分析OA期刊出版对当前学术交流系统中的各利益关系方(包括科研人员、传统出版机构、图书馆和科研资助机构)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OA(开放存取)逐渐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期刊出版模式,与由读者付费的传统出版模式不同的是,开放存取属于一种需作者付费的出版模式,具体包括赞助或广告植入、作者个人付费和统一付费等。印刷版或电子版是传统出版模式最为重要的信息载体,而网络电子版则是OA的主要信息载体,通过无偿方式向广大读者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尽可能无障碍地传播学术成果供全世界  相似文献   

17.
金色OA会成为学术期刊发行的主导模式,它将带来一个全新的学术交流系统。介绍了开放存取的历史及现状,通过商业理论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颠覆性创新理论探讨了金色OA的发展及其对期刊出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开放获取(OA)的发展,我国发表的OA论文持续高速增长,通过调研2015—2020年我国WOS论文数量和期刊文章处理费,重点测算2020年我国OA论文出版费和图书馆订阅经费转换的经济成本,预测未来五年我国OA论文发展规模,评估学术期刊从订阅模式转为开放出版模式的经济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从而提出国内图书馆及研究机构应对开放获取的策略,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开放获取转换谈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CSIRO出版社期刊出版的经营模式和运作机制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曹兵  佟建国  李忠富 《编辑学报》2009,21(2):181-183
针对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CSIRO出版社期刊出版的运行和经营特点:集团化、规模化、产业化出版;开放获取的出版模式;多元化的营销策略。这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掠夺性科技期刊与科技期刊中掠夺性现象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 《编辑学报》2020,32(4):376-379
近年来,由于开放存取(OA)出版模式的兴起,掠夺性科技期刊的出现也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内科技期刊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管理和学术信誉差、商业利益至上的现象,并对正常的科研成果和出版资源形成了干扰和掠夺。本文将这些存在于国内外科技期刊中的掠夺现象一并回顾和总结,认为一方面国内科技期刊从业者,应重视和适应新兴OA期刊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相关科研管理部门也应逐步建立措施,完善掠夺性期刊预警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