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考察“双减”政策实施后初中生课外体育培训与学习压力的关系,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江苏省3个城市主城区的522名初中生的课外体育培训和学习压力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性别、体育运动和精神认同理解、父母陪伴和经济支持、学校体育设施等方面对初中生学习压力影响显著;体育运动和精神认同理解,父母陪伴和经济支持对初中生课外体育培训影响显著;学习压力与课外体育培训存在负相关;初中生课外体育培训参与动机和素质技能可负向预测学习压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淮安市区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制约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发展的不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淮安市区中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较低、每次锻炼持续时间较短,影响淮安市区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原因主要是学习负担重,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主观上没有锻炼方法和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从家庭方面考虑如父母的体育态度、父母的体育行为、家庭的经济水平等几个方面探讨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通过本研究,为当前淮安市区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运用交叉滞后组设计探讨学校自然环境、人际环境与青少年体育锻炼三者间的因果关联,以及性别、学段在三者中的调节效应。采用学校自然环境量表、锻炼氛围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1091名青少年进行为期12周、两阶段纵向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性别差异显著(男性优于女性),并且学校自然环境、人际环境以及体育锻炼的学段差异也显著(初中生各指标高于高中生);学校自然环境能单向预测体育锻炼和人际环境,体育锻炼能单向预测学校人际环境,即在学校自然环境与人际环境的影响链上,青少年体育锻炼具备中介作用且该效应存在学段差异。研究表明:学校自然环境、人际环境与青少年体育锻炼存在因果关系,其中,学校自然环境能通过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而间接提升人际环境,且该路径对初中生影响功效更大。  相似文献   

4.
研究运动自我概念与运动自我效能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天津93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体育行为、运动自我概念和运动自我效能总体均高于女生;四年级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明显低于其它年级;女生的运动自我概念与运动自我效能通过交互作用影响体育锻炼行为,而男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主要受运动自我效能影响;性别、运动自我概念与运动自我效能是预测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5 00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体育项目偏爱、体育学习兴趣与体育锻炼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低运动量学生的总体检出率为53.7%;(2)低运动量检出率存在性别、学段和城乡差异,女生高于男生,高中高于初中和小学,乡村高于城市;(3)除表现难美类项目外,体育项目偏爱量表总分及各维度与体育学习兴趣总分及各维度以及体育锻炼行为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4)学生在田径项目上的得分对体育学习兴趣和锻炼行为的预测效果最好;(5)中介效应结果显示,体育学习兴趣在体育项目偏爱与锻炼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体育项目偏爱既直接对锻炼行为产生影响,又通过体育学习兴趣对锻炼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动机因素出发,试图说明中学生的体育动机是影响其体育锻炼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中学生个体内在因素(自我效能、期望价值、目标设定)、体育兴趣和社会支持(父母影响、学校支持)是关注的焦点,这些因素对个体的自我认知系统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进而影响其体育锻炼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影响上海市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缺失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中学生体质、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校体育健康功能淡化、学生运动技能掌握不足、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缺乏体育锻炼兴趣,是造成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缺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学生运动友谊质量量表、体育锻炼行为问卷及心理健康量表对482名中学生进行测量,探讨中学生运动友谊、体育锻炼行为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表明:编制的中学生运动友谊质量量表具有良好的项目区分度、信度和效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用来对中学生运动友谊质量进行测量与评价;良好的运动友谊可以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行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运动友谊质量、体育锻炼行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中学生的体育活动锻炼动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体育锻炼首要动机是“以减轻学习的压力和紧张水平,提高睡眠质量,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并认为该首要因子体现了中学生参加的体育活动动机的功利性,这种现象与当前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而造成压力过重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激发引导兴趣教学法"对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动机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探索"激发引导兴趣教学法"和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法对我国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强度和动机上的困扰的不同影响.通过实验表明,和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相比,"激发引导兴趣教学法"能使中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当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体验,从而增加他们参与体育锻炼动机的强度;和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相比,"激发引导兴趣教学法"能使中学生降低参与体育锻炼动机方面的困扰,这将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湖北体育科技》2019,(3):234-238
通过对Fredrickson积极情绪扩建理论的归纳,综合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构建了中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情绪扩建理论模型,旨在为积极情绪扩建理论模型对体育锻炼的研究作理论补充。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身体锻炼幸福感量表》《体育活动愉悦感量表》对529名中学生(平均年龄16.09±0.88岁)进行调查,运用SPSS 23.0与AMOS 23.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在不同性别和不同运动强度下的中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获得的积极情绪体验对其扩展个人资源存在差异;在不同年级和是否参与运动条件下的中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获得的积极情绪对其扩展个人资源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体育活动与其耐挫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和耐挫折能力的情况,体育活动各个因子与耐挫折的各个指标的相关性,及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耐挫折能力在性别、年级、生源地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其耐挫折能力的提高。建议学校、社会、家庭要加强对体育活动的宣传,让更多中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体育课上要注重对学生体育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针对不同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区别对待不同性别、年级和地区的中学生;确立合理的体育锻炼目标,增强自信心,不断提高中学生的耐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中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行为及体育态度的关系,对1 24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锻炼行为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二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相互促进的关系;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预测度;体育态度和自我效能是影响运动行为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学学习压力的增大,体育运动渐渐被人们忽视,中学生体质也在不断地下降,为此探讨和研究能够端正学生体育学习态度,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评价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高中体育新课程评价实施前后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变化、主动参加课外活动及体育锻炼的情况这3个方面来进行研究,以探讨新课程体育评价对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选取50名大学生实施体育健身方案,考察体育健身方案的实施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体育健身方案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进而影响其参与锻炼的行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行为习惯和主观标准两个维度;体育健身方案的实施对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城镇居民体育作为特殊的文化运动和新的社会体育形态,将直接关系到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也影响到城镇体育的发展目标。在体育发展过程中,各地区受自然环境、民俗习惯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影响,导致各个地区人们体育锻炼质量存在明显差距。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性别、年龄和学历3个角度对滇辽两省居民的体育价值观、体育锻炼次数、体育锻炼时间、体育锻炼项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价值观大致相同,都把增进健康,祛病延年排在首位;受性别、年龄、学历因素的影响,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次数和锻炼时间有所不同;体育锻炼首选项目球类运动受场地设施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体育锻炼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T检验、方差、相关性分析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家庭所在地和父母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体育锻炼不同等级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除在生活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在其余四个维度上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体育锻炼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T检验、方差、相关性分析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家庭所在地和父母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体育锻炼不同等级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除在生活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在其余四个维度上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施行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还不尽完善,其中之一是,在小学一、二年级还缺少一个相应的体育达标等级,由此而使三年级的达标受影响,相互脱节。此外,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迅速,体内各器官系统新陈代谢旺盛,注重在该时期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其生长发育。为此,我们对制订小学一、二年级体育锻炼标准及在该学段开展体育达标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①在小学一、二年级开展体育锻炼达标活动,受到了14个试点校师生的热情欢迎,丰富了该学段学生体育活动的内容。所制订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农村中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行为现况,为促进农村青少年居家体育锻炼效果与养成良好运动卫生习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农村中小学生1448名,利用问卷星进行居家体育锻炼行为现况问卷调查。结果:体育锻炼现状上,有30.11%的老师布置家庭体育作业、28.76%的学生认真完成家庭体育作业、96.98%的屏幕时间≥2h、15.86%的每周体育锻炼≥3次、9.21%的每次锻炼时间≥60min、41.67%的运动强度达中等以上,不同学段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育锻炼程序与卫生上,有36.83%的运动前热身、14.38%的运动中监测心率、40.73%的运动后放松、85.08%的饭后不立即运动、82.66%的运动中注意补水、71.24%的运动后不立即坐卧休息、77.02%的注意运动后保暖;体育锻炼动机上,有65.93%的为了增强体质、39.05%的喜欢运动、38.64%的瘦身塑形、45.23%的缓解压力、49.53%的增强抵抗力、20.09%的学校要求、11.09%的家长要求,不同学段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动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