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改着重是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涉及学生最头痛的问题——应用题的解答。应用题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部分交织在一起组成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该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并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具体来说要做到:  相似文献   

2.
审题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通过对文字描述的理解,能清楚地知道题目讲的是什么事、事情的经过如何、提出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等,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数量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表象,为正确解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可见,如果审题错误,必然会导致解题的方向和途径错误。因此,应用题解题的正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3.
审题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通过对文字描述的理解,能清楚地知道题目讲的是什么事、事情的经过如何、提出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等,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数量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表象,为正确解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可见,如果审题错误,必然会导致解题的方向和途径错误。因此,应用题解题的正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审题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应用题是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用语言或文字表示数学关系并求解的题目。应用题由情节及数量关系两大部分组成。情节是应用题所叙述的事实,数量关系是应用题中已知量与已知量、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陈晓政 《考试周刊》2011,(16):92-92
一、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审题习惯的养成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作保证。应用题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应用题的特点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一件完整的事情,由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组成,其中涉及到一些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过程。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只有对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学生对题目中的某一种数量关系不够清楚,那么也不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因此,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式题是由数字、运算符号和表示运算顺序的括号组成的题目;文字题是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数量关系的题目;应用题是根据生产或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语言、文字来表示数量关系的题目,其数量关系蕴含在情节中。三者的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以反映数量关系这一主线而密切联系着的。如果用语言、文字叙述式题,式题就变成文字题;反过来,如果用数字、运算符号代替计算术语,文字题就变成了式题;如果用计算术语或运算符号来代替应用题的具体情节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则  相似文献   

8.
应用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之所以难,是因为每题都是情节与数量关系组合成的。学习应用题,一要认真审题,弄清楚每一道题说的是哪方面的事,一件什么事,给了我们哪几个条件,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这是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二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给了我们几个条件,条件与条件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条件与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是做好应用题的关键。三要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提高分析综合的能力,提高判断推理的能力,掌握分析解答应用题的各种思路。1.认真审题解答应用题,首先要认真审题,这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要协助老师注意培养孩子…  相似文献   

9.
何谓审题?审题的目的是什么?这是解答应用题中所应明确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审题(也称之为弄清题意),首先要弄清课题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情(情节),然后弄清课题告诉我们些什么已知数量(条件)和弄清课题要我们求什么(问题)?最后以问题情景的想象,将课题所反映的条件与问题置于情节之中,在大脑皮层构成一个大致的相应的画面,作为解答应用题的整个心理过程的开始阶段(不包括动机激  相似文献   

10.
有些工程应用题,由于叙述情节曲折,数量关系隐蔽,难于找到解题突破口,使解题陷入困境。如果在分析题意时,能引导学生在本质关系不变的情况下,把题目中的部分条件换一种说法叙述,往往会使数量关系得以显现,使问题获解,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布列方程,而布列方程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但在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时,有时需要抓住题中的某些不变量去寻找题目的数量关系。因此,在进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教学时,适当渗透一些变量与不变量的数学思想,教给学生抓住解答含有不变量应用题的方法,这不仅能显化某些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间的数量关系,激发学生学  相似文献   

12.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文字或语言来叙述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一些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的关系,而要求得未知量的一类题目.它要求学生从理解应用题所叙述的情节出发,理解和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掌握数量关系,从而在理解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培养自己选择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的能力.因此,应用题教学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审题,主要是通过阅读、思考、分析等认识活动,弄清题目数量关系的过程。审好题是准确解题的前提。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我的体会是: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1认真读题的习惯。应用题的内容是数量关系的文字表达。解应用题就是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答日常生活中有关数量和形体的计算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解题前认真读题,弄清题中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情,已知哪些条件?问题是什么?问题和条件之间,条件和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解题方法。如不很好的读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仅从两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初一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 一、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1.审题 审题就是正确理解题意。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能独立地看懂题目的能力。要使学生首先知道题目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然后认清题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最后还要正确地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应用题教学的关键是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而审题则是分析数量关系的前提。但不少教师的审题教学,不管是简单应用题,还是复合应用题,多是让学生读题、摘录已知条件和提出问题,明显地忽视了让学生“复述题意”这一重要步骤。 复述题意,即是在学生读题之后,让学生把题目的情节、数量关系和问题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学生之间有语文水平、理解能力诸多差异,仅读一两遍题就试图分析解答应用题,恐怕多数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差学生的思维还跟不上,解答的正确率也是可想而知的。让学生复述题意不仅能及时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题目,也是给基础较好的学生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机会,更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一次切实的帮助。久而久之,便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  相似文献   

16.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题目变化较多,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时,由于对已知条件与问题的分析不够全面,导致解题的思路不清而束手无策,产生畏难情绪,并直接影响到思维能力的发展。我认为要抓好小学应用题的教学,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可以从以  相似文献   

17.
数学应用问题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系统,是用一定的情节描述的数量关系问题,情节和数量关系是它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根据数量关系确定性程度的二维性和情节背景真实性程度的三维性可得到数学应用题类型的2x3关系矩阵,从而得到6种不同的类型。因此,在重视传统数学应用题“数量关系特征类型化教学”的基础上,应根据不同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数学应用问题进行教学;全真数学应用问题应该成为应用题教学的主要类型;不确定性全真数学应用问题应该进入学校数学,作为应用题教学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8.
冯虹  王妍 《天津教育》2004,(10):18-20
在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应用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学生解应用题,要根据题目的字表述,想像出题目所揭露的事实,并从事件的背景中分出条件和问题,分析它们的关系,把隐含在数量关系中的条件揭示出来,最后才能列式进行解答。因此,教学心理学认为,解题活动是在主体(解题)与客体(题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训练不仅是应用题认知的伴侣,而且还是应用题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工具。应用题是要求根据一定情节表述的数量关系,作出恰当的选择并求出未知量的数学课题。应用题由二种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第一是叙述的事实(情节),第二是隐含在叙述的文字中的数量关系(条件和问题两部分构成)。根据应用题的定义和构成要素来看,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一年级应用题教学的启蒙,更是学习应用题的基础工程,更须加强语言的训练。学生在认识了某  相似文献   

20.
詹蓁 《云南教育》2005,(28):33-34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题目变化较多,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时,由于对已知条件与问题的分析不够全面。导致解题的思路不清而束手无策,产生畏难情绪,并直接影响到思维能力的发展。我认为要抓好小学应用题的教学,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