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1-2016年参加福建省啦啦操联赛、全国啦啦操联赛(福州站)等参赛队进行调查,剖析福建省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主要对策,为促进福建省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舞蹈、音乐、游戏以及比赛等,都是培养学生情商的有效方法,而这也正是现代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价值体现。啦啦操运动具有一定的体育、艺术以及教育功能,在当前我国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啦啦操运动的起源、高校体育文化与啦啦操运动的发展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啦啦操运动在当前高校体育文化中的价值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社会转型及全球化深入、中国啦啦操10余年本土阶段化快速成长、国内和国际啦啦操接轨重要契机出现等背景下,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审视和分析中国啦啦操运动自身的发展问题。研究认为:中国啦啦操运动面临着"7个转"的发展诉求:即角色定位需转变、发展观念需转化、发展方式需转型、市场形象需转换、受众需求需转移、国家集训队建设需转入、竞赛评判思维需转向等;中国啦啦操运动应选择战略化目标引领、权威性竞赛体系打造、惠民性专业培训驱动、亲产业性集约市场推广、特色化内需设置保障的发展思路来持续、良性促进中国啦啦操运动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4.
啦啦操运动发展演进及特征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众多的新兴体育运动中,啦啦操运动因其独特的技术风格和热情奔放的表演,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人们的青睐。它也由最初的呐喊助威活动演变为广受青少年欢迎的竞赛项目以及竞技赛事很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对啦啦操运动的历史变迁进行阐述,深入解析啦啦操运动的成员性别、文化、表现形式的变迁,并对其特征进行阐释,有利于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啦啦操运动并促进该项运动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啦啦操运动已经正式成为一项世界性竞技运动,随着竞赛机制的不断改进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技巧啦啦操竞争也日趋激烈,这给技巧啦啦操运动员在技术、体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能量代谢分析的方法,探讨无氧供能水平与技巧啦啦操运动员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能为增强体能,提高训练效果提供理论参考,推动啦啦操训练的科学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啦啦操队伍中,团队凝聚力对于提高团队整体经济能力、竞技表现和队伍的发展至关重要。团队凝聚力指的是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程度和团结力量,它能够促进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作,提高整体团队效能。通过研究团队凝聚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啦啦操队伍团队凝聚力的培养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团队目标的明确性、团队成员的相互信任、团队合作的有效沟通以及团队文化的培养等因素对团队凝聚力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培养团队凝聚力,高校啦啦操队伍可以采取制定明确的团队目标及任务、开展团队合作训练、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培养积极的团队文化等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录像观察和专家访谈等方法,以中外优秀技巧啦啦操成套动作的编排发展现状及趋势作为研究对象,查阅2014年版国际啦啦操联合会啦啦操竞赛规则,旨在分析规则引导技巧啦啦操项目发展的方向,对世界技巧啦啦操编排发展态势、我国技巧啦啦操的发展现状以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行了探讨,结论如下:1.当今世界技巧啦啦操主要朝着单底座托举和三层金字塔方向发展,动作的衔接串联难度由单一的空翻和转体向复合轴空翻发展;2.在“一校一球一操”的战略背景下,啦啦操普及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技巧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仍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且存在着托举动作稳定性和难度的不足、金字塔的动作编排较为单一、动作的衔接串联过于简单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啦啦操对校园文化建设会产生直接影响,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身体素养的提升,还能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积极采用啦啦操,这样不仅可以彰显出啦啦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还能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重点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审美素养、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与机制,确保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合理应用啦啦操,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参加2014年2015年全国大学生女子足球联赛的10支女子足球队的教练员、运动员及家长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影响我国高校女足运动发展的相关因素,包括政策因素、经费因素以及教练、教师队伍等因素,并为促进我国女足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运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参加16周啦啦操练习的中专学校学生进行身体自尊与生活满意感方面的实验研究,探讨不同运动强度对学生身体自尊与生活满意感的影响.研究结论:中等强度组女生比小强度组女生有更高的身体自尊水平;男生与女生在身体自尊的部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中等强度的练习更能使学生获得较高的身体自尊水平;16周啦啦操练习能对学生的生活满意感产生积极作用;身体吸引力能有效预测生活满意感.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月1日我国颁布了《2010—2013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第四版)。规则的修订与更新,见证了我国啦啦操运动的迅猛发展,使其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更符合我国国情,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本研究以最新发布的《2010—2013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第四版)为研究蓝本,与《2006—2009年国际全明星啦啦队竞赛评分规则》进行对比;运用训练学、心理学相关理论,对规则的变化之处进行归类分析。通过分析新规则下啦啦操比赛的制胜因素,为我国啦啦队训练、比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从教育学、美学、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多重角度,对培养高校舞蹈啦啦操运动队艺术表现力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增强舞蹈啦啦操运动队训练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通过对300名舞蹈啦啦操运动员问卷调查,发现了影响舞蹈啦啦操运动员艺术表现力发挥的内外因素。同时以18名专业教练员反馈信息,总结了培养舞蹈啦啦操运动队艺术表现力的侧重点及训练方法。建议高校在培养舞蹈啦啦操运动队艺术表现力的过程中,在专项技术训练、体能训练基础之上,尽量扩大舞蹈基础、乐感、表情、录像观察、心理训练等内容。以培养运动员艺术素养为先导,以提高创编的艺术性为突破,扩大多媒体和视频资料的应用率,注意教练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高校开展网球运动的可行性和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球运动具有健身、健心、娱乐等功能,在高校开展网球运动,是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共同需要。研究表明:70%以上的大学生喜爱网球运动,但场地不足、师资缺乏等因素严重限制了网球运动在高校的开展,针对此现状提出建议和对策,旨在推动高校网球运动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甘肃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甘肃高校开展定向运动价值和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解了甘肃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现状,探究影响甘肃高校定向运动制约因素,最后从加强宣传、师资培训、场地器材等方面对我省高校开展定向运动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操、健美操和啦啦操的渊源、分化与发展的路线及动因进行探析,以探讨项目的亲缘关系和项目的发展规律,对项目的发展更好地把握。得出:体操、健美操和啦啦操在起源与分途上有渊源关系。艺术表现形式、项目组成要素和项目美学要素的一致性体现了项目之间的亲缘关系。项目的发展体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分化,再从...  相似文献   

16.
关于陕西省体育传统校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陕西省220所省、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现状进行调研,包括师资力量、运动员输送情况、运动项目的布局、业余训练状况、制约体育传统校发展因素等等。通过分析研究,明晰了陕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现状,并就其发展提出了若干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10年以来,云南省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与我国中东部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即使是与西部地区其他省份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高校女职工的职业发展水平,是高校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首先阐述了高校女职工职业发展现状;其次从社会传统性别文化、高校的管理体制、高校女职工自身三个方面来论述高校女职工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后,从社会、高校、女职工三个角度提出了解决女职工职业发展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定向运动是一项新型体育运动项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定向运动过程中存在的若干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影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至今已经20多年了,并取得了可喜的经验和辉煌的成绩,但是在欣喜之余,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也存在着很多发展上的问题和困难,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今后发展必须正视并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旨在保证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园区的人文建设是其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随着新时期各高校园区的扩建,在新建学校园区优美环境中旧的校园文化是否还能与之相适应?是应该建立一种全新的校园文化还是继承原有的校园文化,在新建园区内的建筑风格要不要与旧建筑相互联系?是要用全新的理念去规划、管理校园还是保持原有的风格不变?在21世纪这个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的思维观念要不要完全摒弃旧思想接受新思维?这是一个摆在设计者面前十分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