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凤君 《考试》2004,(6):52-54
考点链接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合理性。1.运用货币流通规律,说明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2.结合通货紧缩的危害性,说明实施积极的财政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这两个概念相关知识点分析,说明对该知识点教学中应难易适中,并且要解决好学生易混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货紧缩不仅是经济理论建设的新课题,也是经济发展过程需要迫切解决的新问题。反通货膨胀和反通货紧缩不能顾此失彼,既要认识其货币现象,又要分析其经济整体运行机制,寻求通货相对稳定,经济增长又较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由通货紧缩的广义及狭义概念界定,透视了近期中国出现通货紧缩现象的成因,分析了通货紧缩带来的危害性,并探讨了治理通货紧缩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5.
深入研究与探讨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换位的条件,以防止二者频繁交换位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是理论与实践的近切要求,本文认为;经济发展水平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换位的基础条件;流通中的货币量与经济发展的背离是主要条件;宏观政策调节是重要条件;经济对外开放度是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6.
中国90年代末通货紧缩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7年开始,中国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经济增长速放慢,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普遍认为中国出现的通货紧缩。这一现象是在中国经济“软着陆”成功现出的,本从1992-1994年通货膨胀开始分析,联系抑制通货膨胀的“软着陆”政策,探讨通货紧缩的定义及通货紧缩发生的主要原因与前期通货膨胀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了通货紧缩现象。对此,要充分认识财政、货币政策的相机抉择性,适时适势地调整政策的配合模式,并注意政策操作技巧。同时,还应发挥政府引导调整社会公众预期的作用,引导并扩大社会公众投资与消费,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 ,我国经济运行中一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物价持续下跌的局面 ,伴随经济增长减缓的现象 ,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持悲观和否定态度 ,很少对造成中国通货紧缩的成因进行仔细分析。实际我国在 1997年前后我国出现的通货紧缩 ,具有和国外通货紧缩质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9.
通货紧缩给国内经济带来了诸多的负面效应.从1997年开始,人们一直在不断探讨通货紧缩的成因和治理问题.本文认为国内这次通货紧缩是整个中国经济转型期的一次大的经济波动,短期内不可能迅速解决.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还是供需失衡,要从影响供需失衡的深层次因素全面分析分析通货紧缩成因,在治理上既要要重视供给消化,又要坚持短期需求调节和长期结构调整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通货紧缩的出现破坏了商品、货币市场的正常流转秩序,遏制了经济的增长。章侧重分析了通货紧缩的成因,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国物价水平连续呈下降趋势,出现通货紧缩的状况,达到对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有着极大的负面效应,透视通货紧缩现象,获取通货紧缩的理性认识,进一步探索现实中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理对策及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货紧缩时期货币政策时滞的存在只是对中央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不表示主动性货币政策完全无效.经济活动中价格一工资调整的速度取决于市场机制发达的程度.在我国,价格-工资灵活发挥作用所要求的市场机制尚不具备,通货紧缩时期有必要实施主动性货币政策,这一方面是为了避免经济衰退阶段信用恶化、货币流通量过度紧缩,另一方面是为了积极配合其他政策(扩张财政政策)的实施,刺激经济回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中国金融业现状的分析,指出中国目前金融改革相对于经济改革进程明显处于滞后状态,然后用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论证了金融改革滞后是怎样从有效需求不足和无效供给过多两个方面导致了中国此次通货紧缩,最后作者提出了自己关于治理通货紧缩的一些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中国出现的通货紧缩,国内经济学界进行了广泛性的讨论,但是目前就通货紧缩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本文旨在综述一些该方面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通货紧缩的含义进行更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阶段造成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是消费动力不足、宏观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减弱和劣性供给退出刚性。治理通货紧缩应当对症下药,进一步刺激消费存量,增强国民对政府经济增长承诺的信心。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克服流动性陷阱的影响,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启动劣势企业退出市场的运行机制,从而凝聚人气,推动经济景气上升,以配合经济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6.
17.
从货币供应量和社会消费两个方面分析,我国经济中并不存在真正意义的“通货紧缩”现象。而1998年以来,通货膨胀率下降到-3.5%,不过是我国经济面临新的形势的表征。  相似文献   

18.
通货紧缩根源于过剩的生产能力与由悲观预期造成的消费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治理通货紧缩的着力点应放在两方面:一是伴随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加强财政投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加速城市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以消化存量资本中过剩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通货紧缩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通货紧缩的成因有三:一是生产能力过剩;二是有效需求不足;三是宏现决策反应滞后。  相似文献   

20.
1997年10月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首次出现了通货紧缩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长期以来重复建设,传统体制惯性作用等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因素,也有货币供应相对减少,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滞后,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改革影响居民预期等直接的现实因素,更有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国际传递因素,面对通货紧缩发生的现实,要适时适势地调整政策的配合模式,并注意操作技巧,同时,还应发挥政府引导调整社会公众预期的作用,引导并扩大社会公众投资与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