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主力军,但在受收入水平、工作和生活环境、社会融入状况、自我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和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他们的幸福感偏低。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提升对成人教育提出了诉求,应通过相应的成人教育策略切实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谭星 《教师》2014,(17):100-101
在中国梦文化广泛传播的背景下,人们对中国梦都做出了自己的诠释。中国梦是一种幸福梦,对于高职学院的大学生来说高指数的课堂幸福感是他们幸福梦的主要内容。本文从中国梦的视角对学生课堂幸福感的构成作了简单分析,并根据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幸福感的调查,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为例提出提升学生课堂幸福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概念、特征、意义以及影响因素、原因和策略上,但还存在着研究视角单一,研究范围狭窄,理论研究不足等问题,今后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将进一步拓展研究视角,扩大研究对象,深入进行理论探讨,为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王春华 《文教资料》2012,(16):156-157
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育主体的生存状态和持续情绪体验。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可分为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职业因素三大类。在幼儿园管理实践中,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目标策略是制定学校和个人的发展规划,路径策略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策略是不断加强组织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教师职业幸福感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自我需要得以满足、个人潜能得以发挥、职业理想得以实现所获得的持续的个人体验。教师职业幸福感受到自身、组织、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这几方面,寻求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与综合社会水平的提升,社会各界对于老年人的各类需求有了更多关注。在老年人相关的社会工作中,融入文化教育的力量,促进老年教育发展,能够有效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从整体上来说,这是适老化建设的重要进程,有助于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从社会文化与社会经济等多方面来看,适老化的社会建设,也将会成为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与新目标,可促进银发经济的培育。为此,要对老年教育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需要对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趋势以及老年人教育需求进行分析,并说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依托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合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幸福感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随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先后出现了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种类别。我国的幸福感研究更多以老人、大学生、中学生、企业职工等为对象,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是不同人群幸福感的现状调查、幸福感的提升策略以及幸福感相关的文献综述等,而尚缺乏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生活的幸福感研究。因此,笔者认为,这一课题的研究是必要的,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幸福感主要有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种视角。本文主要从社会幸福感领域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通过调查研究从人格影响、社会认知、亲社会行为等方面阐述影响大学生社会幸福感的有关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大学生社会幸福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体验和生命价值的终极追求,当人类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或者理想得到实现,就会产生幸福感。左右幸福感的因素很多,有人格、心态、教育、文化、认知等主观因素以及社会支持和压力、校园环境和文明、社会和人文环境、社会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客观因素。要提升高职师生幸福感,需从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幸福感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随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先后出现了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种类别.我国的幸福感研究更多以老人、大学生、中学生、企业职工等为对象,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是不同人群幸福感的现状调查、幸福感的提升策略以及幸福感相关的文献综述等,而尚缺乏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生活的幸福感研究.因此,笔者认为,这一课题的研究是必要的,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幸福感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青年教师的幸福感格外引起重视和关注,可采取多种策略提升中小学青年教师的幸福感:立足校本研修,改进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内驱力;创建和谐校园,开展各项活动,发挥工会作用,加强有效沟通;树立大教育观,牢记初心使命,规划人生,终身学习等。  相似文献   

12.
跨越与发展——主观幸福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人文知识的核心命题,心理学的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类幸福。主观幸福感研究始自上世纪60年代,研究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部机制,从哲学思辨转移到科学实证,从理论研究转移到社会应用,从学术研究转移到幸福感提升,激发当代“幸福革命”。早期重点是调查幸福感,主要是沿着入口统计维度进行实证调查,侧重比较不同群体的幸福感差异;中期重点是解释幸福感,理解幸福感形式的内部机制,主要有从上而下和从下而上两种理论框架;近期重点是侧量幸福感,更加重视幸福感理论与测量的互动,建构出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三种测量模式;现代的重点则是应用幸福感,融入社会发展体系,成为重要的社会指标,具有诊断、调整、互补、发展功能;未来的核心是提升幸福感,力图把幸福感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充满温暖的幸福体验,实现人类幸福的最大化,创造幸福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陈羽萌 《科幻画报》2023,(4):231-232
职业幸福感指的是个人对职业的态度和心理健康状态,对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对于幼儿园教育和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新时期应当提升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经过观察和实践探究可以明确,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缺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未认识到自身价值、园内各类事务繁多、备课工作繁琐、教研活动压力大、管理制度不合理以及文娱活动不够丰富等方面。要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具体措施包括引导教师正确定位、减少无效低效劳动;创新幼儿教育方式、减轻教研活动压力;实施人性化的管理、组织丰富的文娱活动。新时期幼儿园通过落实以上实践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周红霞  左苗苗 《文教资料》2010,(26):206-208
主观幸福感指个体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自身生活质量做出的整体评价。随着高校扩招,寒门学子成为关注的群体。尤其是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也成为重要的关注点。目前很多研究主要集中探讨通过净化社会大环境,优化资助体系,以及培养健康人格等外在因素的努力来提升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但对学生作为个体的内在需求探讨得还不够。本文借助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培育和提升寒门学子主观幸福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收入是提升幸福感的关键要素,但“伊斯特林悖论”的提出引发了诸多莫衷一是的争论。教育作为提升收入的主要途径,其经济价值对幸福感的影响也日益凸显。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8)数据分析发现,文化消费在教育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不同类别文化消费的中介效应存在异质性,而家庭收入在文化消费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调节效应检验表明,文化消费对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均具有正向影响,但低收入群体在文化消费对主观幸福感的调节作用比高收入群体更加显著。因此,新时代教育应注重提升教育的消费性价值,强化教育“致幸福”实践路径;加强文化消费教育,提高全社会消费素养;构建差异化的文化消费模式,满足不同经济群体消费需求,避免“伊斯特林悖论”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16.
《商洛学院学报》2017,(2):61-66
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法,对230名商洛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大学生社会幸福感和个人幸福感的现状、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社会幸福感总体较高,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个人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社会幸福感在性别、年级、独生子女与否、专业类型上的差异显著;个人幸福感在月生活费方面的差异显著;社会幸福感与个人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性;社会实现和社会幸福感对个人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大学生的社会幸福感和个人幸福感可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四个方面提升。  相似文献   

17.
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幸福感是衡量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教师的职业性质、收入状况和社会支持是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幸福感的外部因素;人格特征、自我意识和压力应对方式是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幸福感的内部因素。提升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幸福感的策略是,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重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关注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教师自身要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良好的人格特征等。  相似文献   

18.
教师幸福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前提和归宿。幸福感是美好体验、人生价值与社会和谐的综合,是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的统一。影响教师幸福感的主要有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职业因素等。培养胜任力,从胜任感中感悟幸福;增强效能感,从效能感中品味幸福;培养反思力,从自我超越中体验幸福;加强研究力,在自我成长中提升幸福;这些都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谭贤政 《广西教育》2013,(3):107-110
阐述师生关系整合需要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的理由,分析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有利于师生关系整合的哲学理论基础、教育理论基础、心理学理论基础,指出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为师生关系整合提供了操作过程保证,提出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有利于师生关系整合的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主观幸福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观幸福感是反映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从认知评价角度,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认知评价;从情感体验角度,认为主观幸福感是当前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平衡的结果;从形式上,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从内容上,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人们所体验到的一种理想存在状态。财富、人格、文化和年龄因素对主观幸福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人格理论、比较理论、目标理论、适应平衡理论和认知动机理论作为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主观幸福感形成的心理机制进行解释。情感评估模式和认知评估模式成为主观幸福感测评的两种基本取向。当前主观幸福感研究中存在着"研究领域分布不均"、"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具有还原论和简单化倾向"、"主观评价与客观标准分离"等方面的不足,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有融合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