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芳 《考试周刊》2008,(9):85-86
日语表示意志的用法无论在日常会话还是在各种考试中出现的频率都很高.但是由于其表达方式多样而且用法相近,成为日语学习中的难点之一.本文从人称和时态的角度分析日语的意志用法,以期为日语学习和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动词在表达可能之义时,除了少数固有可能动词外,更多地是意志性动词的变化形式。两者之问在具体使用方面,存在着细微的语法差异。尤其是后者在句子结构中,还表现出“カ” 与 “ を ”的差异。此外,其它可能表达形式的存在,说明在表达可能之义方面,日语动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日语的"「一緒に」和相互动作动词"的用法,通过个别的动词「戦う、争う、競う」进行了考察。发现「一緒に」和单向性强的相互动作动词能共起,而和相互性强的相互动作动词不能共起。在可以共起的情况中,加上了「一緒に」,就变成了"原本是分开的各个施事开始变得关系亲密、合成了一个整体,共同朝着同一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4.
张晓东 《考试周刊》2008,(48):187-188
日语中非意志动词的使用,是一个重点也是个难点。本文从一些误用例入手,结合对非意志动词和意志动词的区别,以及可能、使役用法和一些常用句式的分析,重点分析了非意志动词的使役表现用法。  相似文献   

5.
学习者在涉及到动词变形时,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困惑,其实动词变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一旦掌握变形技巧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日语动词在形式上分为四种:一段动词、サ变动词、カ变动词和五段动词。日语动词在形式上分为四种:一段动词、サ变动词、カ变动词和五段动词。五段动词变形的捷径是将あ、い、う、え、お五个元音跟五根手指关联,进行五指"变形记"。  相似文献   

6.
“形式动词”不过是带动词性宾语的动词的一个分支,因为它排斥动宾型宾语;另一分支则是可带动宾(或动补)型宾语的动词,两分支可合称为“后续动词性宾语动词”。把这类动词的宾语解释成动名词,是囿于宾语必须是名词性词语的片面认识。朱德熙称之为“主谓短语”,古汉语中亦有以“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主谓短语。后续动词性宾语动词尤其是后一分支存在较为普遍。把这类动词从及物动词中分离出来进行研究,可以从新的角度分析语法现象,解决语法问题  相似文献   

7.
生存意志论是叔本华哲学的核心部分.在西方哲学史上,叔本华第一次把意志提升为哲学的首要范畴,并将它与理智完全对立起来,把意志看成非理性的世界本体.就此而言,叔本华开了现代西方人文哲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二外日语动词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受到英语动词对其的迁移。文章通过学生对日语动词的错误用法引出对英、日动词的类比分析,旨在让学生在学习二外日语动词过程中,利用英语动词对日语动词的正迁移,警觉英语动词对日语动词的负迁移,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使二外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确定动词中的教学难点,预测学习中的错误,改进教学方法,创造自身的教学语法模式,从而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日语感情动词和感情形容词在使用上存在比较突出的特色,如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人称限制,就是其典型的特色之一。此外,它们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词性上的转化和意义上的转用等现象。对这些使用特色进行分析,将会促进我们对日语感情动词和感情形容词的深入把握。  相似文献   

10.
王蕾 《教育教学论坛》2011,(23):154-155
在日语学习中,授受动词「あげる」、「くれる」、「もらう」的用法是一大重点和难点。传统的教授方法一般都利用叙述的角度,即用"立场"来说明和解释这些词的用法和相关句型。然而,对于初学日语的学习者来说,所谓叙述的角度——"立场"本身就是一个有待掌握和熟悉的问题,因此,这个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从"限定"的角度来讲授这些词,学生能很快理解并应用。本文拟从"限定"的说明角度出发,谈谈如何从"限定"来掌握日语授受动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1.
日语原生他动词句中,主语承担执行句子行为或动作的主体功能,谓语起着作用于客体、致使客体产生某种变化的驱使作用,主体的意志性和动作性构成了他动词句的主要特征。但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意义关系并非总是单一的,非意志表现凸显了他动词的意志性缺失,呈现表征结构和深层语义的对立分裂状况。探究他动词句的非意志现象,对于活用他动词的语法资源,消除语言应用的误解和歧义,提高日语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匡艳  蔡利妮 《考试周刊》2011,(79):28-28
日语V-V复合动词的词义对于学习者来说较难准确把握,它不完全是前后两项动词的词义相加,作为前项或后项的动词,在复合动词中,除了有其本身的各义项外,不仅自身会发生意义改变(如弱化等),而且影响到与其复合的另一动词的意义(如强调等),所形成的复合动词有的保留了前项动词的意义,有的保留了后项动词的意义,有的前后两项动词的意义都不存在了。本文以复合动词"打ち~"为例,分析了"打つ"作为前项动词的词缀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日语自他动词间存在着各种对应性,这种特点有助于词汇的记忆、词义的理解和句式的掌握,但自他动词并非总是单一的对应关系,在词形、数量、词性、词义、构词等方面呈现出复杂的非对应性现象,影响到自他动词的语法化转换、复合动词的词性认知以及サ变动词的词性界定等关联用法上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论叔本华“意志”范畴的内涵及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志”范畴是贯穿叔本华整个哲学体系的主线。他以此为核心,一方面延续和深化了古典哲学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使其哲学与整个西方哲学认识之流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同时,他解答这些问题的角度又有所不同,突显出了非理性主义的色彩,也正是这一角度的差异,使西方哲学的流向发生了部分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叔本华是现代欧洲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开创。另一方面。他扣住自己时代发展的脉搏。力图从自己的理论立场来解释和回答当时共同面临的课题。这种解释和回答中所包含的合理之处是值得我们吸取和思考的,也具有研究和分析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现象总能反映其背后深层的文化内涵。就日语授受动词而言,不单表示简单的授予与接受的关系,更反映了日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深入理解这种文化内涵,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使用日语以及更顺畅的进行异文化间的交流。本文拟从日本人的恩惠意识、内外意识、上下意识三个方面对授受动词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怎样用科学的方法判断延续性动词和终止性动词。从而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受汉语字面意思的影响,正确地使用这两类动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感知类动词"思う""感じる""言う"的使役表达和被动表达产生语义接近的实例,把产生语义接近的例句分为内容类和对象类,从而为更好地说明日语"使役态"和"被动态"在表达上的连续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栩玉玲 《考试周刊》2011,(68):112-112
日语中的动词根据动作涉及其他事物与否.即是否与宾语搭配,可分为两类:自动词和他动词。  相似文献   

20.
"テイル"是日语中表示动词"体"的重要语法形式。前接动词的性质决定了"テイル"的具体意义,因此,找出动词的类别与"テイル"不同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便成了日语动词"体"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