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顺性”指顺其天城人事物之本性,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儒家的“尽性”学说,成为天人合一的系统理论。儒家的天人观人天整体性的大生命观,顺其天地事物之本性而为,使自然更加完美,效法天地,成就安身济民之广业。道家主张“任性”,保持人与物天赋本性的纯真,任其自然发展,通过本性与自性的融合,以实现各安其司,各任真性。人们只有首先治理调摄自身,静静地养生,随后才能神志清明地治理天下事物。元极以“性命双修性为本”直 相似文献
2.
一个生命,就是一本。
从剑桥回来报效祖国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国际力学界“剑客”卢天健,他的人生故事。就是一本对青年学子成长影响巨大的好书!是一本能点燃人心灯、改变人世界观的好书!
将它阵版一次,将一个优秀的生命再做一番解读,为的是给更多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3.
中华传统学术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其现代价值一直未得到足够重视。在充分挖掘利用中华传统学术资源方面,前辈科学家树立了若干典范,至少可以从社会历史价值、科学方法价值和理论创新价值3个方面揭示中华传统学术资源的现代价值。运用现代科学的范式和方法,充分发掘中华传统学术资源的合理内涵,不但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理性化的创新发展之路,也是中华文明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写在前面
初到西北,我膜拜的是这一片堆积历史文明的皇天后土,感叹于这神奇土地上文化积淀之厚重;而今,我膜拜的还有这里的一群人,感叹于他们追求科学的献身精神。这批生活在祖国西北地区的创业者,将自己的人生默默植根在这块经济并不发达的土地上,,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里不断探索和耕耘,丰赡地活出了自己生命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设色方法,对色彩并置形式作了归纳;指出‘骨法用笔'的笔墨与‘随类赋彩'的设色都是归于‘气韵生动'这一前提,运用笔墨色传情达意的造型手段,色彩当然也就是写意的色彩一‘意象色彩”;同时认为传统人物画的设色追求也在于“气”——化万笔为一笔,在“随类赋彩”中以达“气韵生动”。 相似文献
7.
当今时代,基础教育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双减"政策的出台,再一次促使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追求新的变革与超越。新的时代,需要学校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健康之人、整全之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必须从价值理念、管理机制、思维方式、实践路径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实现转型。对于此,"新基础教育"研究团队在叶澜教授的带领下进行了长达近30年的探索,帮助一批"新基础教育"研究基地学校成功实现了转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形成了"生命·实践"教育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中的重要“一育”,具有强大的综合育人价值。“双减”政策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改革措施,旨在回归良好的教育生态。在个体生命历程中,“双减”政策对于落实劳动教育具有价值体认,而且极具现实可能性。基于生命历程理论中的“能动性”“时机性”“时空性”“关联性”等原则,“双减”政策为助力劳动教育提供了应为理路。在“双减”格局下,落实劳动教育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使劳动教育回归价值理性,助力劳动教育大有可为,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在当下高校的传统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面临着一些困境,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难度大,学习兴趣不浓和教学内容无法完成等。"中国古代文论"在此方面的问题尤其具有代表性。对此必须有的放矢,做好对策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理论课程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信的根源和底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之所以可能,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独有的特征,根基坚实、特色鲜明,兼容并蓄、深远浩博。不论从时间上、空间上还是内容上,中华传统文化从未间断,延续至今,不论从对内的包容性、对外的开放性,还是同外来文化的融合性而言,又有着其他文化不可比拟的特点。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路径,首先要能够用正确的眼光认识、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其次要探索其新型的接受和传播方式,最后,实践才是检验真知的有效方法。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出更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2.
13.
颠倒课堂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的一种混合式学习模式。随着可汗学院等微视频课堂的兴起,“颠倒课堂”更是成为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热门词汇。以颠倒课堂为主线,通过文献整理和总结,从颠倒课堂的起源、颠倒课堂的概念、颠倒课堂的特征三个方面介绍解析颠倒课堂,总结了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混合式学习相对传统课堂而言到底颠倒了什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