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京津冀区域制造业产业转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改进后的产业梯度系数和制造行业产值份额指标,对京津冀内部30个制造行业的梯度势差和空间布局进行分析和测算,全面考察了京津冀内部制造业转移的基础与优势以及制造业转移的趋势与走向,以期为加快京津冀区域制造业产业转移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产业结构梯度转移的内在机理入手,针对山东半岛城市群与山东省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技术梯度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制约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提升的因素,选择合适的产业梯度转移模式,切实有效的转移策略,以山东半岛产业转移为契机,推动山东省中、西部产业结构提升,实现山东省产业空间结构统筹布局,促进经济协调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京津冀3个地区2002—2012年产业梯度及梯度转移情况,并用全国同时期的产业碳生产率水平对其进行衡量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梯度优势产业碳生产率偏高,且碳生产率偏低的大部分产业梯度转移到天津、河北;天津梯度优势产业碳生产率较北京有所下降,河北梯度优势产业碳生产率最低;天津、河北除承接北京梯度转出产业外,两地区之间也存在梯度转移。在分析产业梯度的基础上,给出京津冀合作减排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区位商,产业梯度系数等方法,从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两方面着手,对苏北,苏中与苏南分行业的产业梯度、产业优势分布、产业转移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调整措施,以探讨区际产业转移对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作用和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区位商,产业梯度系数等方法,从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两方面着手,对苏北,苏中与苏南分行业的产业梯度、产业优势分布、产业转移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调整措施,以探讨区际产业转移对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作用和模式。  相似文献   

6.
产业转移是关系这宁夏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地理区位、产业梯度、基础设施三个方面探讨了宁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阻碍产业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产业转移、产业梯度转移的基础理论出发,探讨了江西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承接产业转移选择标准、过度优惠政策和承接主体错位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包括: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正确处理承接产业转移与建立江西自身产业体系的关系,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的选择标准,合理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保证企业承接产业转移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东南沿海加工制造业相对于其他地区成本上升的原因,提出其进行产业转移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国内外对产业区域转移问题的研究状况,并提出东南沿海加工制造业转移的理论基础仍然是梯度推移论。所不同的是文章对我国的经济区域和经济梯度进行了再划分,并以此划分为依据对东南沿海加工制造业如何在国内区域间进行梯度转移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9.
从新经济赋予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和机遇出发,分析了加快产业梯度转移对我国的重要意义.强调要从战略高度给予重视,并提出新经济浪潮下加快我国产业梯度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前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日趋融合,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不断面临升级和调整,区际产业梯度转移和资本外溢逐渐通过外包,合作等方式转向中西部地区.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和中部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梯度转移过程中中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复制进化动态学习博弈模型,得出中部地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和区际梯度转移的趋势下,应以实现产业转移主体双方合作共赢为目的,在努力增加产业转入方经济利益的同时,要注重加强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建设,更好的实现实现产业技术快速消化、吸收、创新的“最优反映动态”,促使产业梯度转移由初始较低的合作比例向“复制动态”稳定转变.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与产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探讨了产业核心竞争力概念,指出了其内涵和特征;而后分析了产业核心竞争力与产业集群的关系,指出了产业集群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孵化器、加速器,产业集群可能也是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提升不可或缺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产业集群、金融发展与产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中的技术创新的概念、产业集群生命周期与产业集群中技术创新集群生命周期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发展区域金融能够起到刺激产业集群中技术创新集群的成长、发展和完善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区域金融发展对延长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提升我国产业集群的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发展区域金融的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18.
产业智能化最显著的特征是降低企业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但随着“机器替人”现象不断深化,大量低技能和重复性劳动力会被替代,对高技能和创造性劳动力的需求提升,导致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产业间重新配置,影响产业结构。本文利用2004-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地区产业智能化指数、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指数,采用静态和动态面板回归模型估计产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影响,分析高低技能劳动力和男女比例等劳动力结构因素的调节作用,并分析地区异质性的不同作用效果。研究发现:(1)产业智能化整体上能够促进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但是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为负;(2)劳动力结构作用于产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高低技能劳动力比例的提高和男女比例的下降会促进产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正向作用,并缓解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负向影响;(3)产业智能化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地域差异,产业智能化对东、中部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显著,但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明显,并且劳动力结构调节作用强度不同。本文的研究丰富和拓展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研究,也为科学评价产业智能化效果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