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频频发生,在某些地区和高校还比较严重,这种社会现象如能进行早期的生命教育和及时的心理与行为的干预,则会有效遏止其发生。本文仅从祖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浅述个体生命价值的教育内容,起到从祖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生命意义的认知、珍爱生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生命性是人脑认知的重要范畴,对社会认知和语言认知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生命性在社会认知和语言加工中具有重要作用。生命性不仅是人类最先获得、最后失去的基本认知能力,而且具有与社会认知、情感认知等高级社会认知相同的加工脑区,是人类的特殊社会认知能力;在语言加工上,生命性深刻地影响着词汇语义加工和句法加工过程。生命性机制研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人类认知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对学生而言,是他们生命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是其人生中充满生命活力意义的重要构成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生活中,满怀乐趣去参与智慧活动,亲自体验这种充满思想、情感、智慧的"生活"。在这样的课堂生活中,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认知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体现了学习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命价值。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充满灵性与活力,具有独特的情感和智慧,教学不仅仅是单一的认知活动,更是生命  相似文献   

4.
生命认知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在关爱主题活动中促进幼儿对生命的认知是幼儿生命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走进自然实地观察,幼儿能够对生命的诞生、成长乃至死亡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尤其注重自身对生命的行为和态度对幼儿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用关爱生命的行为,唤醒幼儿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同时通过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幼儿获取正确的、系统全面的生命认知,从而为更加深入的生命教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类有认知自我、复制自我的原始本能和冲动,人类的这种特殊情结在小说<呼啸山庄>中得到了有效的表现.小说中的主人公希克厉就具有人类的这种强烈冲动,他把仇人的儿子哈里顿作为自己生命得以重新延伸的载体,以此来静观自我的生命,因此,<呼啸山庄>具有了人类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生命的表现形式。在岭南文化这种重商性、开放性、平民性和兼容性的文化氛围中,粤大学生表现出非常特殊的社会认知表现,包括对体力劳动的尊重和认可、学生反应的快速"生意头脑"、对理论知识的敬而远之、对个人权利的维护意识和多元文化冲突中的矛盾等。文本探索岭南文化对粤大学生的社会认知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在学生自我认知、对他人的认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道德推理方式和对社会规范的认知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力量及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生命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幼儿园作为基础学前教育机构,应肩负起生命教育的重要职责。在幼儿时期,儿童在生命认知、社会认知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已经形成了简单的认知框架。这一点,为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而笔者个人也认为,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笔者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的幼儿生命教育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们的阅读教学总脱离不了成人意志的控制,使阅读教学高耗低效。要改变这种现状,智趣语文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要专注儿童的视角、聚焦生命价值、关注心理意识,使智趣语文能促进儿童的发展,提升他们的生命质态,拓展他们的认知视野。  相似文献   

9.
李清 《教育评论》2022,(3):68-78
传统离身认知指导下的青少年生命意义感教育忽略了身体在认知中的作用,缺乏整体性、情境性和实效性。文章从生命意义感的认知属性、具身理论依据、神经生理基础以及相关具身认知因素四个层面综合推演生命意义感的具身性,并探索生命意义感具身教育路径构建的“知、情、意、行、境”五要素。  相似文献   

10.
以78名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4(生命认知维度:生长、繁殖、衰老、死亡)×2(认知领域:动物、非生物)两因素被试内研究设计,试图揭示中班幼儿对动物生命认知特点,发现中班幼儿对动物和非生物在生命认知各维度上的认知差异显著,不论是在动物领域还是非生物领域,他们对生长、繁殖、死亡的理解都好于对衰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医学生的生命观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医学生生命意识、生命责任感、生命价值认知等均存在偏差。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专题讲座为引领,强化医学生的生命意识;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增强医学生的生命责任感;以学科渗透为过程,提升医学生的生命价值认知与体验。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是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园作为学校教育的起点更应该关注生命教育。在以往的生命教育中,从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等方面进行教育认知,不够深入和生动,幼儿也很难有所触动。生命教育应结合幼儿特殊的心智发展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了解生命,对生命有所敬畏,从而更好地珍视生命。本文试图从生命的消亡反观生命,运用动画片这种特殊的教育媒介,让幼儿对生命的最后形式有一个直观地却又有温情地了解,从而拥有向死而生的力量,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的有效性是现代中小学生命教育的核心课题之一。为了进一步加强生命教育的实际效果,中小学生命教育应以生命认知教育为起点、以生命意识培养为纽带、以生命行为践行为归宿,实现认知教育—意识培养—行为践行的有机循环统一。充分提高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实际效果,促进中小学生健康、自由、个性、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目的,使学生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意义,明白自我与他人、社会、国家的价值吻合。体验是生命存在的方式,在体验中,人不断地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实现对生命的创造和超越。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积极的生命体验,体验式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设计体验式生命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认知自我生命;丰富实践教育内涵,帮助学生认知社会生命;吸收借鉴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认知精神性生命是其基本方法,最终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的生命是自我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性生命的立体式统一体。  相似文献   

15.
课堂讨论既是认知活动,也是精神活动,更是生命活动。关注课堂讨论的生命性,不是否认其在认知过程所特有的价值,而是从生命成长的视野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出教学行为、言语背后深藏而实存的价值观,认清这种客观存在的价值观的问题所在,从而在头脑中真正重构关注生命的课堂讨论观,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持久地去实现讨论的生命性,让师生在讨论中过“一种积极的沸腾的精神生活”,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一、审视实践的课堂讨论从理论或理想的维度看,课堂讨论的价值具有多元性,它是教学方法,又是教学环节,更是教学策略。课堂…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的生命意识水平关乎生命教育的成败,关乎教育目标能否最终实现。本研究采用笔者自编的"高校教师生命意识量表",从生命认知、引导、自主、关怀、价值和发展6个维度对广东和海南四所高校的497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生命意识处于中上水平;6个维度按得分由高到低的排序是生命关怀、生命引导、生命认知、生命自主、生命发展和生命价值;女教师、理工科教师等群体的生命认知水平较差;副教授职称教师和40-50岁年龄组教师的生命发展意愿不强。据此,对高校教师生命意识的提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教育学生们要对生命有个正确的认知,明晰生命的意义。对生命要人事处有个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为社会奉献自己的菲薄之力。一、初中思想品德中加强生命教育的必要性1.从身体特征分析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的发育期,在身体成长变化比较大。不仅性机能已经发育成熟,就是身体的外形特征以及体内的机能在迅速健全。针对初中学生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对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变化进行  相似文献   

18.
在如今一个呼唤生命教育的时代背景中,作为终身教育奠基阶段的幼儿教育理应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幼儿时期的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生命认知等方面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为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了基本前提和基础,因此,大家认为在幼儿阶段开展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认知性的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完整的人的生长与成长过程,是一个个体生命潜能多方面得以彰显、丰富的过程。正如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在《完人教育论》中所言:“我只想把出发点归之于‘人’。回到人!回到人!只进行‘人’的教育,无论主观愿望如何,回到人,进行人的教育。便会是真正的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与束缚,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目标局限于发展学生认知能力……具体地说,就是把生命的认知功能从生命整体中分割出来,把完整的生命当作认知体来看待。”这种狭隘的课堂教学目的观,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自由个体的发展与完美人格的养成。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0.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生命存在主要表现出三种本质和内涵,即自我认知生命形式、群体交往生命形式和智慧超越生命形式,同时具有三种价值,即个体价值、社会价值和智慧价值。学校教育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的生命情绪体验、激发学生的生命认知体验、提升学生的生命审美体验和转化学生的生命成功体验来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和生命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