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亲子关系与儿童社会行为的关系一直是发展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一方面,父母一直被认为是儿童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大量研究也表明,拥有高质量亲子关系的儿童通常会表现出较高的社会技能和较少的问题行为。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表明,儿童并非单方面地接受亲子关系的影响,儿童的气质、问题行为及其他心理病理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与父母建立的关系质量。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被定义为父母方或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以下的儿童。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经商、务工,把他们留在原住地交给其祖辈或其他亲戚照料。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外出打工不仅对他们的物质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塑造了一个留守儿童特有的精神世界,往往会引发多种心理问题。一项研究表明,农村孩子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比例高达19.8%,远高于城市孩子的8%。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它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地位和儿童身体的健康状况、认知和社会情感的发展都存在着一系列广泛的联系。它对儿童的影响从出生开始,一直到进入成年。心理学家提出各种各样的潜在联系机制,用来解释社会经济地位和儿童发展的关系,但大部分都涉及到父母和儿童自身在可接近的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以及在压力环境中产生的反应。对儿童来说,社会经济地位在多种水平上影响儿童的发展,包括家庭环境和社区的影响,但是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的影响受儿童自身特征、家庭特征、外部支持系统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高青 《湖北教育》2003,(3):45-45
我们曾经对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分别进行了调查:喜欢在家里与父母一起玩,还是愿意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玩呢?小班孩子回答爱跟小朋友玩的只占30%左右,而中班孩子则占到60%左右,到了大班达到90%左右。这表明随着年龄增大,儿童更喜欢与同伴玩,儿童交友的过程也正是他们形成初浅的道德意识及行为准则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54名孤独症儿童的父亲或母亲进行测量,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社会支持与焦虑的关系。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社会支持与常模无显著差异,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在社会支持各维度上的得分也无显著差异;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国内常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父母焦虑水平无显著差异;孤独症儿童父母社会支持与焦虑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环境趋向复杂,大量社会问题集中地反映在儿童、青少年身上。据有关部门调查证实,小学生中1/4左右存在心理障碍,儿童、青少年尤其是正在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中小学生,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比如,有的小学生因为父母给留下的家庭作业太多而离家出走,出走的小学生最小的只有7岁。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现在的父母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根本无暇照顾自己的子女。城市里是这样,农村里也是这样。青壮年男女大多外出打工,农村开始出现大量“留守儿童”。在这种情况下,照看、教育孙子女、外孙子女的重担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的肩上。据统计,在我国70%的家庭涉及到隔代教育。  相似文献   

8.
大量研究表明,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在学前期就已经产生,自我情感体验也发生于3岁左右。伴随着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的产生,学前期儿童的自尊也随之出现。而家庭是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到的社会载体,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者都有形或无形地在对子女和其他年幼者施加着影响。对于处在3~6岁发展阶段的儿童,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342名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在年级、对父母打工态度、父母回家频率及亲子联系频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在年级、同住对象、对父母打工态度、父母回家频率及亲子联系频率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显著预测其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10.
儿童的自然成长具有普遍一致的规律,而我们在寻求发展客观规律的同时也不得不考虑文化教育的影响。本文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角度,探讨儿童在父母教养和社会文化环境中社会心理调整和学业努力的特征,以期建立适当的文化环境来促进青少年的发展。研究中,我们调查了中美两国儿童对其父母权威和父母教养实践的感知,并分析了儿童解释父母采取如此的实践的原因。基于父母教养方式的跨文化研究,理解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的社会心理与生活体验相互作用的意义,以进一步探索儿童在社会文化环境中的自主与调节。  相似文献   

11.
人们往往把忧郁症看作是成年人的病,其实,儿童同样也会患忧郁症。儿童患忧郁症的主要症状:一是孩子表现出郁闷、无望、焦虑、急躁等情绪;二是对一些通常的活动,如体育运动、与家人和朋友的交往等缺乏或丧失兴趣。其它迹像是:食欲不佳、体重减轻(或食量过大);睡眠紊乱(失眠或嗜睡、梦魇、不安、早醒);无精打彩、无故疲劳;过度自责;思考能力减弱、注意力不集中;个别的还表现为冷漠或蛮不讲理等。发现孩子有上述症状,应及早确诊治疗。只要诊断正确,治疗一般是不难的。心理疗法是在医师指导下,引导病孩遇事开朗乐观,不  相似文献   

12.
家庭作为儿童社会化成长的主要场域,存在着诸多影响儿童社会融合的因素。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以481名随迁儿童为调查对象、287名农民工为访谈对象,对随迁儿童社会融合状况及其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调查,结果显示随迁儿童社会融合总体状况不良,心理融合、结构融合、文化融合等各测量维度水平都明显偏低,其中学前儿童在某些测量指标上普遍优于小学段随迁儿童。此外,普通话良好、对所在城市有较丰富认知的随迁儿童的社会融合也相对较好。随迁儿童的社会融合与其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及家庭内部的亲子交流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其父母的年龄呈负相关,与其家庭经济收入的相关不显著。为促进随迁儿童的社会融合,一方面家庭、学校与社会应努力提高随迁儿童的普通话水平,提高其对所在城市的了解,另一方面随迁儿童父母应加强亲子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并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融合能力,以发挥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儿童是家族和父母的私民,当代社会,儿童应该是社会的公民.儿童最终的前途应该由国家落实,用整个社会才能完成一个人.当代社会是分化的社会,教育的某些原始涵义如养老已被社会的其它领域担当,老年是教育意义的另外一级.儿童和老年是人生的两端,教育的直接对象是完整的人,当代教育的意义是不完整的.教育的分化是人的分化,社会分化的一个结果是儿童(人)被社会撕裂成几个片段.看起来有国家那么多的部门对儿童负责,最终只有家庭父母和学校老师才能落实儿童,父母和老师对儿童也只能落实一半,儿童成为悬在半空的人.  相似文献   

14.
《农业教育研究》2006,(2):42-43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儿童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这种共同生活能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育提供比较理想的环境。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至少一方恰恰不能与这些儿童共同生活。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父母心理控制水平调查问卷》和《幼儿社会行为教师问卷》对广州市210名幼儿进行调查,探讨幼儿社会退缩与父母心理控制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父母的消极心理控制与幼儿社会退缩呈正相关,并能预测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父母的内疚感引导、焦虑感引导、监管,与幼儿的沉默害羞呈极其显著正相关,保护儿童与幼儿沉默害羞负相关;内疚感引导、权威控制、贬低儿童与儿童主动退缩呈正相关,情感表达与儿童主动退缩呈负相关;家长独立与儿童被动退缩呈正相关.父母应对幼儿社会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并适度控制,同时应加强亲子沟通,努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减少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发生,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据《文汇报》载: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目前我国城乡总计有30%左右的成年人被父母供养着。他们认为,吃父母的、用父母的天经地义,做父母的就应该俯首甘为子女“牛”试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他人”。父母与子女直接自然的亲密、频繁交往,便构成了亲子互动。亲子互动是指父母与子女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亲子互动对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社会适应性、性别角色等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大中城市,其中一部分儿童跟随父母进入城市学习和生活。但是,更多的孩子却无法随父母流动到城市而只好继续留守农村,成为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城市打工,导致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和教育存在诸多的缺陷。如何保证农村留守儿童公平地接受教育,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也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武汉理工大学教育科  相似文献   

19.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一方或双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六个月以上,而孩子的户籍仍留在农村,由父母单方、长辈、他人抚养和教育的儿童或无人照顾的儿童,年龄一般为6~16周岁。 一、调研背景与现状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中国社会人口的流动迁徙的规模与速度也呈现出越来越快的态势。由此而衍生出的农民工问题及其伴生的诸如农民工子女教育、家园感及归属感的丧失、社会公平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其中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严峻社会挑战。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社会结构变迁剧烈,价值观念也愈趋多元发展,尤其家庭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家庭教育中出现一系列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失去双亲或父母离异,甚或父母不爱孩子,孩子形同孤儿,他们的发展受到抑制;有的家庭貌似完整,但是父母感情不和,常拿孩子作为出气的对象.因此屡有“受虐儿童”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