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为配合国家总体外交战略,促进南京大屠杀史实在欧洲社会的传播,表达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维护和平的决心,经过半年多的紧张筹备,10月22日,《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在法国冈城和平纪念馆正式开展。这是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览首次走进法国,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后,我国首次在欧洲国家举办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览。此次展览,受到了中法主流媒体以及脸书、推特等境外新媒体的高度关  相似文献   

2.
正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并制造出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现如今,80多年过去了,国外民众关于该历史事件的记忆已经出现断层。对此,自2017年9月起,笔者一方面委托朋友在外国向国外民众发放问卷,另一方面亲自走访南京、北京、广州等地区向来中国旅行、工作、学习或定居的国外民众发放问卷,希冀能够粗浅地窥探当前国外民众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认知情况,并为后期我国开展相关对外传播活动提供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罪行是永远不容宽恕的;其所留在人们心灵上的创伤是时间难以愈合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方的奥斯维辛(Auschwitz)大屠杀与东方的南京大屠杀。它们都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本世纪最大的两起人间惨案。——编者  相似文献   

4.
正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陷落后,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期间,多名国际友人自愿来到南京城并成立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搭建难民营收容我国受害民众,被称为"活菩萨"和"守护神"。同样得益于这群国际友人,南京大屠杀事件才能在前期受到广泛关注和传播,引起国际重视。但长期以来,我国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为纪念丹麦人贝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Bernhard Arp Sindberg)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庇护数以万计中国人生命、记录并揭批日军罪行的义举,南京市政府新闻办邀请中丹两国艺术家合力创作纪念雕像,赠与辛德贝格的家乡丹麦奥胡斯市。2 019年8月31日上午,由南京市政府、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和奥胡斯市政府合作举办的"辛德贝格雕像落成揭幕仪式"在丹麦奥胡斯市马瑟里斯堡纪念公园(Marselisborg Mindepark)举行,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Margrethe II)亲自为雕像揭幕并致辞;同期,南京还与奥胡斯市档案馆联合举办了《辛德贝格:丹麦的"南京  相似文献   

6.
《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导演斥资六亿打造的记录南京大屠杀史诗的电影作品,不仅延续了张氏电影一贯以来的华丽风格,更在视觉、听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开创,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本文旨在分析电影在色彩展现方面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7.
大书架     
《毛泽东外交文选》(英文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共同编辑的《毛泽东外交文选》,已由外文出版社编译成英文,并于日前正式出版发行。《毛泽东外交文选》是毛泽东论述国际形势和外交问题的专题文集,收入著者自1937年7月至1974年5月期间的文章、讲  相似文献   

8.
正造访杜新一先生时,他正在整理其父杜瑰生先生(1915年—2015年)遗留下的史料,其中一张1937年5月10日出版的英文版《北平新闻》报,引起了笔者的浓厚兴趣。众所周知,《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据衢州地方志载,这部作品的英文初稿,是在《北平新闻》上刊出的,它首次向全球报道了延安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曾经流传着一种议论,说我们的政治性图书在国外没有人看,果真如此吗? 下面发表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评,证明国外有人看,而且看得很认真。关于二战期间法西斯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有过大量的报道。Holocaust一词为那里的人们所熟悉,而他们对南京大屠杀却知之甚少。尽管如此,《美中评论》还是以较大的篇幅发表一份严肃的评论,这一事实说明,有一部分读者的确是关心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1月9日,年仅36岁的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在美 国开枪自杀,消息传出,在美国主流社会和亚裔社区引起巨大的震动。 张纯如是当今世界“最有才华的历史学家和作家”(美国百人团),是 世界文坛“见证文学”的标志性作家。她的著作不多,但贡献是历史性 的。她在1997年出版了《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此书一经 问世,就立即震惊了英语国家,在随后数年内印刷接近100万册;2000 年出版的《华裔美国人》,真实的记录了中国人在美国150年的血泪史、 奋斗史,捍卫了华人在美国的尊严;她记录美国军人“二战”苦难的《巴 丹死亡行军》,是《南京大屠杀》的姊妹篇,对于美国和世界来说也是 一部历史性的著作。可惜天妒红颜,竟成未竟之业。她的另一个重大贡 献是对记录当年南京大屠杀铁证的《拉贝日记》发现。 此文作者杨正泉是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外文局局长, 也是外宣战线上的一名老兵,这篇原载于《外宣通讯参考》的文章,抒 发了从张纯如铜像引出的思考,这对于传媒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 自然地,有意识地,加强外宣工作是有很大借鉴意义的。而这篇文章刚 刚在中国人权网上刊出后,张纯如的父母就给作者写来了信函。  相似文献   

11.
《职业圈》2008,(33):180-180
1937年1月24日出生于河北省馆陶县前符渡村; 1961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壁画专业,就读漆画研究生; 1964年完成研究生学业后留校任教; 1976年为毛主席纪念堂创作漆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相似文献   

12.
林峻 《对外大传播》2011,(11):22-22
由南京市委宣传部主持编纂、五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南京对外文化交流简史》于2011年7月22日在南京首发,填补了南京对外文化交流历史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正在当前跨文化传播大背景下,如何实现"中国故事、国际表达"是摆在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大型纪录片《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在2015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期间播出,引起极大反响。该片引导国家与全球社会共同探寻战争暴行的责任,反思"战争"与"和平"这一跨越文化、种族、国家的人类共同主题,体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普世价值观。首创以外国亲历者的视角讲述"南京大屠杀",辅以大量一手珍贵史料,无疑是当  相似文献   

14.
张琳是辽代末期汉族作家。生年不详,北辽宣宗建福元年(1122)旧历五六月间卒于辽国南京(今北京西南广安门一带)府中。祖籍沈州(今辽宁沈阳一带)。为人慷慨有大志。历仕辽道宗、天祚帝、北辽宣宗三朝。寿昌末,为秘书中允。天祚帝即位,累迁户部使,曾任枢密副使。天庆六年,高永昌占据辽东,张琳募"转户兵"、指挥作战,显示出一定的政治、军事才能,但并非军事英才。其存世文学作品有《东征请兵奏》等,《全辽文》收录三篇。其楷书书法真迹《宣懿皇后哀册》现存于辽宁博物馆。本文以《辽史》为本,辅以《契丹国志》《金史》《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并参考辽代石刻,对张琳进行了相关考证,也对《辽史》中"挹娄"之误等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海外书情     
<正>《中国的战地记者:抗日战争的遗产》China's War Reporters:The Legacy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作者帕克斯·科布尔(Parks M.Coble)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校区历史系教授。作者记录了中国战地记者在1937-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的经历和体验,重点关注了范长江、金仲华、邹韬奋等以爱国主义报道启发民众的新闻工作者。作者认为,在抗日战争爆发时,这些工作者带着满腔热情  相似文献   

16.
科学的宣传策略关系到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形象和国际传播格局中的地位,是提高宣传效果的关键。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宣传策略,对于完善和提升我国重大事件的宣传策略,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改进宣传  相似文献   

17.
华裔美国作家哈金在尊重真实历史的基础上,创作了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的作品《南京安魂曲》,并赢得了各界的赞誉。在人物塑造上,这部作品突破了作者屡屡遭批的"东方主义"的诟病,将民族经验飞跃为了国际经验;在写作风格和内容上,哈金以纪录片一般真实的细节使民族的创伤和灾难的历史发出了真实的声音,实现了从沉默到发声的飞跃,对于当今一些扭曲历史的现象提出了挑战;哈金以道德和人性为衡量标准,秉持着真实客观的原则,成功地让这部作品实现了从历史到文学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戴圣生平和《礼记》的编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圣是汉代著名的礼学家,治学、从政主要在汉元帝、成帝时期。先后两次为《礼》经学博士,官至九江太守。他于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至汉成帝阳朔四年(前21)的三十年中,以《记》百三十一篇等文献为依据,编选《礼记》四十九篇,配合今文《礼》教授弟子,传授礼学。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7月23日,英国出版商培生集团宣布,同意将旗下金融时报集团以8.44亿英镑出售给日本经济新闻社,交易对象包括《金融时报》报纸、《金融时报》网络版(FT.com),以及《银行家》(The Banker)和《投资者纪事》(Investors Chronicle)等子刊。这则重磅消息立即在国际传媒界引起热议。《金融时报》创办于1888年,是世界财经媒体的百年经典。它为何  相似文献   

20.
歌不如故     
早期的中国大学校歌,有不少带着浓重的儒家文化色彩。创作于1916年前后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该校首任校长江谦作词,李叔同制谱,今南京大学校歌),就极为推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