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放日报》2006年4月27日载 上海市近期举行中学生作文竞赛,要求学生以“渴望、感恩、宽容、真诚、责任”为主题词。写出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一名高三学生在作文中使用了18个典故,从古希腊的泰利斯到达·芬奇画鸡蛋,从盘古到凤凰涅檠,平均每不到100字就出现一个。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日记》2014,(10):F0003-F0003
江苏省兴化市陶庄中心校语文教师,泰州市教坛新秀,曾获兴化市初中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辅导的学生在“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中学生“感恩书信”大赛和“板桥杯”“新华杯”等作文竞赛中分获全国一、二等奖和市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中华颂”经典诵读比赛获泰州市一等奖,兴化市特等奖。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作文中常见的题材有:“家庭生活”、“校园生活”、“以‘我’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和“校园外的社会生活”等四种类型。其中在“校园生活”类的作文题材中学生写得最多的是教师,教师的无私奉献与诲人不倦的精神被中学生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境界,从中我们可以洞察到中学生对教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中学生中广泛存在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虽然原因不一,但在中学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的教学模式,是导致中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感恩教育的现状出发,在教学课堂中灵活地渗透感恩教育,以达到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5.
王尊伟 《考试周刊》2012,(77):38-38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立意偏颇,主要表现在情趣低级、漠视生命、不知感恩、牢骚满腹、不合时宜、急功近利等方面。本文中所说的“意”是指初中学生作文表述的意愿、爱憎和追求。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中心论点。  相似文献   

6.
新版《中学生守则》增加了“学会感恩”等条款,应该说是填补了以往教育内容中的一个空白,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是医治现在孩子冷漠、没有责任心、缺乏爱心、不懂关怀的一剂良药。对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而必须从成人社会中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魏巍在《我的  相似文献   

7.
一张白纸     
“新语文学习杯”江苏省第五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已圆满落下帷幕。这次比赛涌现出了一批才华横溢的选手,他们用纯净的心灵、真挚的情感、激昂的文字抒写着自己炽热的青春。从本期开始,你会在这里看到优秀的获奖作品、大赛评委的精妙点评、获奖选手的动人风采……想和选手“PK”作文?想对作品评头论足?想和大家聊语文、侃作文?赶快加入到“中学生与社会”专栏中来吧,来稿如被刊载将会获赠一本精美的大赛作文集!  相似文献   

8.
信息平台     
学生作文严重“缺钙”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近日在接受青年报记者专访时一针见血地说 :现在中学生作文当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钙”现象 ,男生的作文更显得缺乏男子汉气慨 ,甚至有点“娘娘腔”的味道。纵观不少得奖佳作 ,总觉得在清丽的文字背后 ,往往在选材、立意方面都表现出这些孩子生活圈子狭小、对他人不关心等狭隘的心理毛病 ,这和过去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男生作文中那种豪情四溢、慷慨激昂的议论相比 ,显得气势不足。  分析目前中学生作文中的通病 ,于老师认为首先在于阅读的偏差 ,现在中学生阅读时间有限 ,因此他们把大部分时间用于…  相似文献   

9.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共青团中央少年部、《语文报》编辑部、《语文教学通讯》编辑部2006年共同举办——“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了八届,参赛学生逾六百万,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一赛事已成为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品牌赛事。深受广大师生关注的第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现已拉开帷幕,欢迎广大中学生朋友积极参赛。一、大赛宗旨培养美好心灵,抒写动人篇章。二、大赛主题本届大赛的主题为“感恩——我们成长的必修课”,参赛学生须围绕这一主题写作。三、参赛对象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包…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共青团中央少年部、《语文报》编辑部、《语文教学通讯》编辑部2006年共同举办——“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了八届,参赛学生逾六百万,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一赛事已成为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品牌赛事。深受广大师生关注的第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现已拉开帷幕,欢迎广大中学生朋友积极参赛。一、大赛宗旨培养美好心灵,抒写动人篇章。二、大赛主题本届大赛的主题为“感恩——成长的必修课”,参赛学生须围绕这一主题写作。三、参赛对象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港…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守则》里增加了“学会感恩”后,语文、德育的教师纷纷要求学生以此为题进行写作。结果,学生的作文要么落入俗套唱高调,要么矫情做作不感人。原因何在?我认为无论是写作者还是指导者,都没有弄清“感恩”写作里应该包含着具有递进关系的感觉、感动、感悟的三重体验。  相似文献   

12.
提起学生作文,现在不少人主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大力提倡生活作文。在他们的作文题目中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话:“在你的生活中……”,“写出你生活中的思考……”等等。这其实是一个老观念,作为中学生,生活的积累和积淀固然重要,但生活不应是中学生作文的惟一源泉,作文的源泉还应有阅读、情感等。  相似文献   

13.
李芸 《文教资料》2006,(31):100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最终目的。通过作文学习,中学生可以学会用文字熟练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形成不易忘记的文字载体。这对于中学生以后走向社会、与别人交流,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报载,有很多大学生考上研究生了却不会写书信,每次给父母写信,挤牙膏一样,拼凑出几句话,自己的思想感情虽然如泉涌,却就是不知如何表达,遣词造句艰难得让人难以想象。我们可以推测,这些学生在中学时代只是把作文看作了获取高分的手段,根本没有深入其中,了解其内质,以致后来无法“作文”。因此,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  相似文献   

14.
感恩教育作为中学生成长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对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中学生面临的信息资源也更为复杂,尤其是在初中生思想观念还不成熟、做事易冲动的青春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势在必行。本文从数学课堂除了教授中学生数学知识外,还可以“教给学生什么”的问题出发,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融入感恩教育进行探究,试图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感恩教育与数学课堂教学融合发展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感恩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都是古人对感恩的最好诠释.感恩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传承感恩美德,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以语文教材教学为种子,播种学生感恩的心 第一,培养学生感恩自然的情怀. 语文教材中《春》《济南的冬天》《周庄水韵》《苏州园林》《山峡》《树林和草原》等课文将美丽的景色美伦美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品读感悟中,感恩自然之心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6.
“新语文学习杯”江苏省第五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已圆满落下帷幕。这次比赛涌现出一批才华横溢的选手,他们用纯净的心灵、真挚的情感、激昂的文字抒写着自己炽热的青春。从本期开始,你会在这里看到优秀的获奖作品、大赛评委的精妙点评、获奖选手的动人风采……想和选手“PK”作文?想对作品评头论足?想和大家聊语文、侃作文?赶快加入到“中学生与社会”专栏来吧,来稿如被刊载将会得到一本精美的大赛作文集!  相似文献   

17.
石璐 《课外阅读》2011,(6):228-229
针对部分中学生存在感恩意识淡漠的倾向,许多学校都开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本文从感恩教育的现状出发,谈谈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恰当渗透感恩教育,以能达到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新修订的上海市《中学生守则》中,“学会感恩”是对全体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反映社会对德育的关心,体现了时代新意。鉴于目前中学生感恩意识的淡薄和家庭教育的缺位,有针对性地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就显得十分及时而必要。它不仅填补了德育内容的空白,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知恩、感恩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9.
在近年中、高考试卷作文考试中,“感恩”类词汇频频出现,一时间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命题者的旨意即想通过这一渠道,唤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感恩意识,以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氛围。本文试从作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探讨如何启发学生感悟身边洋溢着真、善、美精神的人与事,并在唤起学生感恩意识的同时,如何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入文章,及如何在珍爱生命、赞美生活的同时,更好地塑造自己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中学生存在感恩意识淡漠的现象,中学教育中的"重智育轻德育"教学模式,是导致中学生感恩意识淡漠的主要成因之一。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感恩教育的现状出发,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渗透感恩教育,以达到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教学目的。一、感恩教育的现状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是家中的"独苗",长辈们对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