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史记》不仅开我国纪传文学的先河,而且对我国叙事性文学元杂剧有深远影响。《史记》所表现的司马迁的正直精神,激励并鼓舞着元杂剧作者们面对黑暗的现实敢于为民呐喊。元杂剧继承了司马迁的“爱奇”审美观,不仅描写了“倜傥非常”的英雄,而且描写了大量有奇特个性的平民形象,突破了儒家的中和之美,具有壮观的悲剧美。在人物塑造上,人物语言具有个性化;在戏剧情节的安排上,元杂剧无处不显现出《史记》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史记·儒林列传》的写作旨趣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司马迁颂扬了汉武帝君臣复兴儒学的历史功绩;另一方面也揭露了儒学在汉武帝君臣的“独尊”下发生的学术质变。这两个方面是对立的,但在司马迁的学术思想中又是统一的,把二者分割开来不符合司马迁的思想实际  相似文献   

3.
征伐匈奴是汉武帝时代一个重要的问题,但它并不是个单纯的边境征伐问题,而是反映了汉武帝的治国理想。司马迁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匈奴问题,并因李陵事件受到牵连而卷入了时代的漩涡。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的政策与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撰写环境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史记》无论结构还是内容都深受司马迁自然哲学思想的影响。司马迁采用“法天则地”的类比思维,寻找哲学启迪和理性升华,通过公理化方法构想人类社会运行的大道。社会哲学的核心是德配天地,大德与天地同德,并贯穿于礼、乐等一系列哲学范畴和社会思想之中。从自然之序得出人类社会应该有纪序,有纪序就必须有社会规范,“盛衰之道”在于德。希冀天人欣合,载物养生,万物俱荣,人与自然、人与人实现和谐同昌  相似文献   

5.
汉赋是大汉“一代之文学”,也是汉代文学一大宝藏。它对汉代散文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史记》也有它的投影。司马迁偏爱辞赋,尤关注大赋的成就。《史记》与汉大赋都是西汉盛世社会思潮——“宣汉”的鸿篇巨制,是大气磅礴的时代回声,同时,均表现了文学自觉意识的艺术特征。一文一赋,两支奇葩。汉赋以显“物”为己任,《史记》则“以人物为中心”昭示了文学自觉意识的突进。  相似文献   

6.
考溯《史记》八书,比较八书与《汉书》十志的序列,可见《史记》八书源于《尚书·八政》,《汉书》十志源于《史记》八书。八书、十志代表着不同时代的经济水平和思想认识。八书侧重当代承弊通变,忧国忧民,有肇起之功;十志侧重技术,丰富详赡,具发展之能,二者均为一代文化之大成。  相似文献   

7.
《史记》乃“无韵之《离骚》”的文本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本角度看,《史记》和《离骚》在基本精神和表现手法上有着深层联系,诗性精神是《史记》的内在精神,发愤抒情、上下求索、悲剧自我和寓意寄托,是《史记》、《离骚》共有之特点。《史记》和《离骚》犹如姿容殊异而气脉相通的两座奇峰,“无韵之《离骚》”,洵为关于《史记》文学成就与诗性特质的最恰当、最确切、最中肯、最绝妙的历史定评和不刊之论。  相似文献   

8.
“长者”一词产生于战国时期,基本含义为:年长者、位尊者、有德者。它是从敬语逐步转变为道德评价词的。《史记》中“长者”一词使用颇为频繁,共有62处,大都集中使用于汉初人物身上。长者对汉王朝的政治运作、国家政治经济政策、官吏的选拔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史记》与《左传》关于“重耳之亡”的比较,发现司马迁对于史料摒弃了原有的“礼”的形式,批判了以“礼”为掩饰而行私利的政治的虚伪本质,表现了他卓越的历史洞察力和对仁政的向往.  相似文献   

10.
审美情感在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历史人物的选择和褒贬冲破了“史”的规范,喜欢“旁搜异闻”,予以著录,满腔热情地为古今那些德高行远、才华卓著的英雄贤才树碑立传;无情揭露和抨击凶官恶吏的恶德劣行,真正作到了“不隐恶”。这种情感来源于司马迁对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因而既不是肤浅庸俗的滥情和无病呻吟,也不是个人爱好和恩怨的随意渲泄,带有普遍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带有比较浓烈的悲情性格色彩,表达出了作者对于自由爱情生活的美好向往。《半生缘》这部小说是张爱玲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顾曼桢、许叔惠、沈世均三个人,他们之间的爱情产生了曲折的故事。作者以三个人的故事作为切入点,深度剖析男权、父权和金钱对于女性人性、爱情、婚姻的压抑,展现了文中不同的人物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2.
从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诗人评语的文本解读出发,选取他对盛唐诗人高适的评语并结合其所选高适的部分诗歌作品,分析评语的具体意义.总体把握评语中"胸臆语"、"风骨"范畴的内涵,研究高适诗歌的风格特征并将其还原到诗人具体的诗歌创作实践中,以期对殷璠的品评做出更为细致和较为合理的文本阐释.  相似文献   

13.
<汉书>与<史记>相比较在编纂体例上有一系列创新它首创了纪传体断代史形式;顺应时代潮流,取消了"世家"体裁;在继承改造<史记>诸志的基础上,新创立了地理、艺文、刑法、五行四志等新志;班固以自己的世界观审核了<史记>的各种材料,利用时作了很多增补、移动、删节、订正工作.这些创新在内容上突破了史书只载政治事件和为人物立传的局限性,使读者得以概见一代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状况.这些创新都被以后的史学家所继承,因此,<汉书>在编纂体例上的杰出贡献是应该充分肯定的.这也说明古代史籍的编纂方法大致是在西汉时期奠定了基础的.  相似文献   

14.
史铁生是一个沉冥于生命的有限、欠缺又追求无限、超越的作家,诗性的梦想、智性的哲思与神性的祈盼是其创作的三维,这在其笔下的女性形象身上亦有所体现。女性形象是其"南方情结"的意象衍生,一方面,具有诗性品质、智性深度与神性导向;另一方面,又由于诗性的幻化、智性的抽象化与神性的虚化而逆转为虚幻的诗性心像、抽象的智性哲思与迷蒙的神性灵光,进而可见作者潜在的心理情结与自觉的艺术创作间的背离。  相似文献   

15.
《诗三家义集疏》标点斠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在使用中发现王氏所征引的毛<传>、郑<笺>部分标点有不妥之处.这些标点错误归纳起来,有不当断而断、当断而不断、当属上而属下、当属下而属上、因不明假借字而误断、因不明古今字而误断、因不明语法而误断,因不明名物而误断、因不明礼制而误断等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从《搜神记》和《世说新语》疑问句语气助词使用的共性和个性现象来看,在中古汉语前期,魏晋南北朝疑问句语气助词大量衰落,这在中古同期相继成书的文献比较中较为突出地呈现出这一态势。  相似文献   

17.
《汉书》与《史记》比较,其因袭之处是对《史记》的认同,亦代表了作者本身的创作观点;而对《史记》加工创作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则更能看出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和特色。就《汉书·高帝纪》的创作特色而论,班固本着宣扬汉统的宗旨,对当时的史实加以移置剪裁,用典型化等方法在尽可能详赡、精确而典重的历史事件叙述中塑造高祖开国君主形象,继承中有着创新,显现出独特的创作特色,显示了《汉书》与《史记》相同传主的纪传体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汉书>与<史记>比较,其因袭之处是对<史记>的认同,亦代表了作者本身的创作观点;而对<史记>加工创作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则更能看出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和特色.就<汉书·高帝纪>的创作特色而论,班固本着宣扬汉统的宗旨,对当时的史实加以移置剪裁,用典型化等方法在尽可能详赡、精确而典重的历史事件叙述中塑造高祖开国君主形象,继承中有着创新,显现出独特的创作特色,显示了<汉书>与<史记>相同传主的纪传体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悲惨世界》描绘了法国大革命后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社会现实。动荡的岁月,黑暗的社会铸造了小说中一个个人物的悲惨命运。雨果借助冉阿让这个苦役犯宣扬了其人道主义救赎社会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纪德作为一位跨越19世纪末与20世纪上半叶的作家,其思想轨迹可谓曲折,人生经历也可谓是丰富多彩。也正是这样不平凡的经历让他创作出了很多优秀却又饱受争议的作品。对于纪德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外的研究被译介到国内的相对较少,而国内对于纪德的研究虽然经历了一些曲折,成果也并不算多,但仍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