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视剧是塑造人物的重要载体,对于科学家形象的建构以及弘扬科学家精神具有重要作用。从主题、人物、叙事和表达四个方面分析电视剧《山海情》中科学家形象的建构策略,提出新时代面向公众弘扬科学家精神需要建构立体生动的科学家形象、讲述时代背景下的科学家故事、加强科研科普机构与影视机构的合作、注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间的协同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孙炜  史玉民 《科学学研究》2020,38(10):1729-1734
秉志是科学救国的先驱和中国动物学界的开山大师,在科学救国和科研人才培育过程中,尤其注重建构和倡导作为科学家精神品质和行为规范的价值共识--“科学家之精神”的作用,在深入分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科学家精神面貌的基础上,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以“公而忘私、忠于所事、信实不欺、勤苦奋励、持久不懈、仁爱之心”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家之精神”,对于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是科学家精神的高度凝练,也是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史中科学家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的高度概括。系统回顾科学家精神内涵的形成、发展和演进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科学家精神的当代价值,更好地弘扬科学家精神。  相似文献   

4.
高延林 《青海科技》1996,3(4):23-29
本文收集研究了近10年来活跃在我国科技论坛和研究课题处在学科前沿,并取得丰硕成果,受到各种科技奖励的400名科学家资料。以科技论著作为评价科学家劳动效果的尺度,测算出他们的科学劳动生产率为年均发表4.58篇论著,其中:10%左右的科学家年均发表论著10篇以上,34%的科学家年均发表5篇以上,表明中国科学家已达到或接近了国外科学家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5.
论科学家的科普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方面讨论了科学家的科普责任:其一,考察科学发展历程,指出科普与科学家结伴而生,共生共长,是历史赋予科学家的任务;其二,分析科学活动两大内容科学创新与科学普及的关系,指出科学家既要坚守科学创新这一立家之本,又不能忘记科学普及这一发家之路;其三,体察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新情况,指出在大科学时代,投身科普事业科学家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6.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日前评选出2008年8位科学英雄,3位被荣誉提及的非科学家以及2位科学恶人。被奥巴马提名担任美国能源部长的华裔科学家朱棣文跻身“英雄”之列。  相似文献   

7.
建设全球顶级科学家实验室是一些发达国家吸纳高端科技人才的成功作法,也是我国在新形势下实现科技目标赶超的积极探索。基于已有成果并结合调研,对我国建设全球顶级科学家实验室研究形成较为全面的思考与展望。首先,介绍顶级科学家实验室建设的背景,并对顶级科学家的内涵进行界定;顶级科学家实验室在国际上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分析欧美等国的成功经验并进行比较;然后,以吉林大学实验室建设为典型案例,系统分析其建设概况、引智窗口期、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以及建设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最后进行讨论,并对未来研究领域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DAST测试调查了重庆市883名中小学生的科学家形象,以调查中小学生心目中科学家的内在和外在形象、学生科学家形象的来源、"我们周围的科学家"和学生最崇拜的科学家.结果发现,不少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家刻板印象.多数学生认为科学家是男性,年龄在50岁左右.小学生的科学家刻板印象高于中学生.教师、教材、大众媒体等应进一步削弱科学家的刻板印象,还原科学家的人性形象.  相似文献   

9.
冒学勇 《科教文汇》2007,(9S):172-173
科学家作为社会中既普通又特殊的群体,其活动总牵涉到社会从形而上的道到形而下的器的各个层面。广义的宗教作为科学家成长的背景,以及科学家在成长过程中努力诠释和发展的对象,其与科学家的关系无疑值得研究。本文试以爱因斯坦为例,联系相关史实和评论,努力呈现爱因斯坦与宗教之间的清晰图景。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伦理责任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求真与求善是科学家的普遍良知。但在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已经深深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因此不能苛求科学家的个人行为选择达到多重利益的统一。但这并不是说科学家无需对其科学研究的社会后果负道义上的责任,而是更多地强调作为科学家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道德判断背后的价值判断,使自己的判断和行为相一致,而不致于成为政治强权的屈从者。另外,科学家还有责任通过自身内在体悟而自觉认同的科学伦理规范在个人行为选择时的实施来教育引导人们获取一种更具价值合理性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统计得出,约25%的中国现代科学家出生在北方,约75%的出生在南方。科学家们多成长于知识型家庭之中,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已故的科学家当中,有近四成的科学家年寿介于74~84岁之间,有63.27%的人年寿介于70~89岁。在1900~1919年间出生的科学家占中国现代科学家总数的59.94%。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和科学家(或曰科学工作者)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们的尊敬。人们把鲜花、掌声和荣誉献给了科学家。这是应该的,但这并不是无条件的。科学家是一种社会角色,又是一种社会职业。科学家有科学家的职业道德,人们对于科学家这种社角色的社会期望。科学家不违反科学家的职业道德,人们有理由希望科学家的言行符合人们对科学家这种社会角色的社会期望。有些科学家的言行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但也有一些科家的言行辜负了人们的期望。我们不认为政治权力都是同科学道德冲突的,但我们必须承认政治权力有时是同科学道德冲突的。当…  相似文献   

13.
科学建制化过程与科学家科普责任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霁堂 《科学学研究》2003,21(6):591-595
以历史为线索,探讨科学建制化过程与科学家科普责任演变之关系,指出:科学建制化与科学家科普责任有互动关系,科学建制化程度决定科学家科普责任内容,科学家科普责任的发挥又促进着科学建制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了早期的自然科学家的宗教情感,并考察现代科学家的两位杰出代表爱因斯坦和普朗克的宗教观念。通过这些考察总结科学家眼中的宗教究竟是什么,并且有什么共同之处。然后指出流行的两种对科学家的宗教情感这种事实的两种解释的错误之处,最后发现科学家们认为的宗教与科学的统一之处。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在政府决策中的参与及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现代各国政府决策过程中 ,科学家的参与现象渐呈普遍。该文初步分析了科学家参与政府决策的基本动因 ,概括了科学家参与政府决策的基本形态 ,并认为对科学家在政府决策中的参与及其作用应当辩证地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16.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优秀品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对于科研单位而言,档案工作一直发挥着“保存科研历史,支撑科技创新”的作用。在开展科研活动过程中涌现出大量为祖国发展献身的科学家,形成的科研档案、实物档案、名人档案,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新时期的科研单位,需要多项举措助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作为社会中既普通又特殊的群体,其活动总牵涉到社会从形而上的道到形而下的器的各个层面.广义的宗教作为科学家成长的背景,以及科学家在成长过程中努力诠释和发展的对象,其与科学家的关系无疑值得研究.本文试以爱因斯坦为例,联系相关史实和评论,努力呈现爱因斯坦与宗教之间的清晰图景.  相似文献   

18.
李科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606-1610
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提出科学家社会责任的背景、履行科学家社会责任的途径、培养科学家社会责任意识的措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我国由于科学研究活动中违反科学道德的行为日益增多从而使得科学家社会责任问题备受关注,注重科学家通过构建良好的道德自律机制来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强调通过科学家本人培养科学良心来提高社会责任感;而西方国家则由于科学带来诸多负面效应才引发了对于科学家社会责任问题的广泛讨论,通过科学共同体制定准则来规范科学家的科学活动,注重通过专门机构培训科学家道德伦理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比较也不难发现,我国的科技伦理道德仍基本属于学术道德。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奢侈的愿望,但科学家正在努力寻找对付这些困扰我们的疑难杂症的方法。一些科学家正着眼未来,试图让人体得以超越自然的极限;与此同时。另一些科学家则在与长久以来一直折磨着我们的病痛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在这里,你将看到针对7种顽疾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有可能最终战胜它们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继民 《学会》2002,(11):29-31
爱因斯坦提倡科学家应比普通人对社会进步有"更多的责任".科学家是人类社会中的精英,不可避危地负有一份对人类的责任.科学家主要通过从事科技实践活动来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