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致截拳道     
泽林 《中华武术》2006,(8):34-34
以无法为有法,化无限为有限。这是一代宗师李小龙对截拳道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踢打摔拿无所不用的综合格斗竞技,无疑已经成为世界擂台竞技的主流,关于交叉训练(cross training)和MMA(Mixcd Martial Arts英文简称,即综合格斗)的专业探讨,也毫无疑问已经在国际武坛牢牢占据话语权。而由此上溯,国际武坛权威人士无不将今日世界综合格斗的先驱性思想指引和实践启蒙,归功于李小龙。  相似文献   

3.
唐龙 《中华武术》2000,(11):44-45
纪念小龙六十华诞·“收藏王”联手办大展 为隆重纪念李小龙诞辰六十周年,由李小龙夫人琳达女士牵头,全美最大的两位“李小龙收藏王”——美籍华人陈勤伟、派瑞·李及截拳道日本首席传人、李小龙收藏家中村赖永联合主办的大型“李小龙回顾展”于2000年10月对日在美国三藩市(旧金山)拉开帷幕。 本届大型“李小龙回顾展”会址位于三藩市中国城“假日酒店”三楼,从这里可以俯瞰不远处的李小龙出生地——东华医院。 在大会举办的前一天晚间举行了“李小龙六十华诞纪念会”,会上还举行了两部影片的首映典礼:一部是由美、日两国根据…  相似文献   

4.
张成林 《精武》2006,(6):23-23
一次,李小龙的弟子与人比武,请师傅临阵面授机宜,以求克敌制胜。李小龙笑道:“跳过去,揍他!”此句话不是信口乱说,此中大有深意。在截拳道的思想观念里,所有的技巧与招法均须忘却,一切建立在“无法”之中,以本能和直觉去对敌,你不知道对方是拳打、脚踢、摔你一跤或者击你一肘……以固有的模式应对,是自知与自觉的大敌。在教授弟子的过程中,有一位学生问  相似文献   

5.
自李小龙于1967年7月正式确立截拳道以来,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经由其第一代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的努力,截拳道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却逐渐演变成了两个大的发展方向:一个是以黄锦铭师傅为代表的原始截拳道,一个则是以本文作者为代表的截拳道概念。前者所传授的技术是经过李小龙研究和改进的技术,后者则主要是在截拳道创立初期的技术上,辅以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武技一同传授。虽然在技术的传授内容以及发展途径上稍有不同,但终究的归属却是一致的,即均为求得自我的认知与解放。本文仅以概念派学说的角度对截拳道进行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6.
(接上期)李小龙以哲人、智者的通达,竖起直指人心的灵性之指,自渡渡人、自觉觉他。如今,李小龙革命性的武道哲学和技击思想,对于全世界习武者解放思想,打破门派束缚,认识自我,忠诚求真,具有无可比拟的启示和指导作用。他指引了人们从单纯求“必杀术”往求道、求自我发展的更高目标,或者说更具人牛意义与价值的方向努力,以武入哲、以武证道。李小龙简明地还原了人与武术的本质关系:不足“术”(即所谓绝招秘技)决定人,而是由人来决定“术”。在李小龙看来,包括武术在内,“所有形式的知识摄终意味着自我的认知”,“人,活着的人,创造武术的人要比任何已建立的各种武术体系重要得多,也更有价值”。由此,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自李小龙所写的许多截拳道随笔中的一篇。这些随笔(李小龙计划完成一篇题为《从传统功夫中解放自己》的文章,而这些随笔中的大部分构成了该文的草稿)蕴涵着对于截拳道非凡深刻的洞察。所有这些草稿都已被收入一本新书:《李小龙:生活的艺术家》,该书作为深受专业赞誉的李小龙图书馆系列丛书的第六册,由波士顿的查尔斯·E·图特出版公司出版。  相似文献   

8.
发展是一切事物的必然规律,任何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中,只有发展才能生存,只有发展才能进步、提高。截拳道虽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武道之一,但是也一样面临如何发展、繁荣的问题。我这里说的发展,一方面指截拳道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指截拳道的推广传播。笔者学习截拳道多年,收集了不少关于李小龙的资料,在对截拳道本身及其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为截拳道的发展贡献一点力量。  相似文献   

9.
振强 《中华武术》2003,(1):22-23
关于李小龙和他的截拳道,坊问历来有很多传说。这其中,有些是真实可信的;也有一些是民间传说,需要加以澄清。本文将依据事实,阐述截拳道的传说与真实(译者注:由于本文英文原稿是针对“概念派截拳道”一家而言,因此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同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10.
目前,令人担忧的是,李小龙截拳道的封缠手法正在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现在,只有李小龙真正的弟子们向学员传授着这些技法, 而其他大部分人在逐渐地忽略它。有人认为封缠手法在实战中不适用。很少能看到在真正的街头打斗或无限制对抗中有人使用封缠手法。而有些教练不传授此法则是因为其自身就不会、没有学习过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武术门派众多,素有"南拳北腿"说法。现今随着时代的进步,有越来越多的拳种被搬上了荧屏被大家所熟知。与此同时,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已启动了"口述拳种"的计划,旨在保护传承中国武术当中某些不被人所知但其自身在武术行当中有重要影响的拳种。而截拳道作为中国武术流派中的"独行者"始终给人以神秘的面纱,作为一个武术学者有责任和义务去还原一个真实的截拳道。  相似文献   

12.
13.
武术走向世界不同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季建成 《体育科学》2000,20(4):22-23
中国武术内容丰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运动体系,在武术走向世界,武术跻向于现状体育项目之林的今天,以何种模式推向世界,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英国250位武术爱好者学习中国武术的目的,选择练习模式的倾向和认识等问卷作了调研分析。研究表明来自不同地区,接受不同教育程度者对选择武术模式具有鲜明的倾向和不同的要求与认识。提出了向外推广武术过程中,要正视武术项目具有多种功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李小龙英年早逝,截拳道在他死之前的后期发展也最不为人们所理解。大多数人根据李小龙的居住地来划分他的发展阶段,他们认为李小龙最初练的是咏春拳,然后在西雅图将其改进为振藩功夫,并在奥克兰进一步发展成为振藩拳道,直到后来在洛杉矶创立截拳道。其他人通过一些武术派别对他的影响来注意其发展变化,这些武术种类有咏春拳、西洋拳击、西洋剑术等等。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这些发展阶段并非能够被清楚地划分。因为振藩截拳道中的特定发展是逐渐发生的,而且不同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相互重叠的。  相似文献   

15.
陈剑 《精武》2007,(2):20-21
笔者的这个文章题目虽然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感,但请反思一下,今天的截拳道怎么能仍然停留在李小龙初创时的水平上呢?所以,笔者冒天下之大不韪,谈谈数年来研习截拳道和其它武道后的一些改革截拳道的观点。本文先叙述在训练体系和技术体系方面的改革意见。  相似文献   

16.
唐龙 《中华武术》2000,(5):56-57
1.1963年 3月 26日李小龙与自己的洋弟子道格·帕尔默一同回香港省亲。这是小龙在阔别香港4年之后首次回港探望父母亲与家人。图为李小龙与道格回港前在西雅图合影。2.这次回港省亲,李小龙共逗留了4个多月时间。他一边侍奉父母,以享天伦之乐,一边坚持练习各门派武术,功夫日益精进。这是小龙在九龙城早起练功。 3.返回美国后,李小龙于1964年8月2日出席了在加州长堤举办的“国际空手道锦标大赛”。他炉火纯青的武功技惊四座,一举轰动全美武术界。图为李小龙与日裔助教木村武之(右)在长堤大赛上表演振藩拳法 4.…  相似文献   

17.
编译者的话:截拳道到底是什么?在截拳道界一直争论不休。很多人认为截拳道只有概念,只要在概念上理解之后就能够掌握截拳道的神髓,并进行截拳道教授了。但果真如此吗?经过李小龙多年来不断研究与发展所得出的截拳道仅仅是个概念吗?如果不仪仅是概念的话,那么它到底又是什么呢?而修习截拳道,到底又意味着怎样一个过程?凡此种种,黄锦铭师傅会在下文中给大家一一解答。  相似文献   

18.
我第一次遇到李小龙是在1964 年。那时,我刚从埃德帕克那里获得空手道黑带一段,并且陪同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组织了第一个国际空手道锦标赛。我到那里后, 我们去了附近的奥克兰拜访了严镜海以及暂住在他那里的兄弟李小龙。  相似文献   

19.
刘东晨 《精武》2007,(5):4-5
李小龙和迈克·泰森相比,谁强谁弱?这是一种大胆的比较,每一个截拳道爱好者都希望一代宗师李小龙能凭借着独创的功夫战胜任何体格的强劲对手,这是信心,也是追求。的确,逐兔搏猫不算英雄,降龙伏虎才是豪杰。任何门派  相似文献   

20.
在西雅图李小龙墓前,有一本精美的石雕书,在翻开的书页上,左边用中文镌刻着“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名言和振藩截拳道标志——太极图,高度概括了李小龙一生的学术成就;右边,则用英文镌刻着李夫人琳达女士和振藩截拳道门下众弟子对一代宗师李小龙的献词:“你的在天之灵依然指引我们朝向个性解放之路。”是的。正如李小龙曾说过的那样:“像其他艺术一样。从根本上说。武术是一种理智的自我认识。一拳一脚不仅打倒的是面前的对手,同时也打掉你的自私心理。打掉你的恐惧感。打掉你所有的一切心理障碍。因为你一旦懂得了这个道理,你就使自己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愿读者在习练振藩截拳道的同时,获得身心解放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