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武》2010,(7):36-39
赞和兆元地变天荒岂可哀,林下清风乐开怀。谁使英雄入拳榖。  相似文献   

2.
王贵群 《武当》2005,(12):18-18
1945年,我出生在平乡县后马康村。少年体弱多病,后经介绍到任县环村拜刘仁海、王景芳二位先生为师学练太极拳,两位先生是著名太极大师王其和的亲授传人。  相似文献   

3.
和有禄 《中华武术》2002,(12):30-30
和式太极拳为拳架、推手、散手三者合一,拳架与技击相一致,拳架为体,推手为用。走架行功中的要求推手中必须做到,如不贪不欠、守中用中、上下相随、明三节六合、轻灵圆活等,准手是技击的实践,推手的要领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优秀拳种,蕴涵着丰富的东方文化哲理。和式太极拳是和兆元在继承陈清平拳架的基础上创造的"带理架"太极拳,历经数代传人的发展,已成为太极拳的主要流派之一。它不仅具有"理技相合"与"耍拳"的理论特色;而且体现出和顺中平、轻柔圆活的技术特点。文章在阐述和式太极拳概貌的基础上,进而对太极拳的理论研究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5.
和式太极拳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娱乐、修身、技击等功能,在我国有着广泛基础,同时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目前和式太极拳已然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一大推力,同时也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助力。文章从和式太极拳的起源、演变、发展、文化内涵、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和式太极拳名称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是一名太极拳爱好者,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习练和式太极拳。但在近20年的时间中,这个拳种出现了很多种叫法,如: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太极拳道、武当赵堡大(小)架太极拳,最近又出现了丹经太极拳等等。根据本人习练和式太极拳近二十年的亲身经历和对有关人员的访谈,以及对收集的有关资料认真研读后,就和式太极拳的名称问题做如下考释。  相似文献   

7.
和式太极拳技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式太极拳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轻灵圆活,舒展自然的演练风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文章通过对其技理的探究旨在阐明其锻炼价值,大力发扬国粹,以推动其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对《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进行解读,提出对高校推行《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几点思考,进一步推出在高校推行其教程的可行性。文章以期丰富武术段位制在高校推广的教学内容,对《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传承不推广起到积极作用,呼吁高校在推广武术段位制的同时,也能重视《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推广。  相似文献   

9.
和式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清朝晚期,河南温县赵堡镇的和兆元(1810-1890),师从邻里陈清平习拳,后在北京供职。在理学名臣李棠阶的影响下,对太极拳进行了重大改革。尤使太极拳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以《周易》理论、医家之学、儒家的主张来指导规范拳架,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创编了  相似文献   

10.
和式太极拳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有禄 《中华武术》2003,(11):32-33
和式太极拳由一代武术宗师清朝怀庆府赵堡镇人和兆元(1810~1890)始创。 赵堡镇位于河南省温县东十五里。据《赵堡镇志》记载:“春秋时期,晋昭公封大卿赵公食邑于温,于温东十五里许挖地筑堡而居,故称赵堡。古赵堡东西长三里,南北二里半,周长九里十三步,护城墙二丈四尺,宽三丈八尺,望瀛,向离,瞻华,法坎,四座城门巍然屹立,护城河宽三丈,深  相似文献   

11.
张杰 《武当》2004,(7):28-28
2003年6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赵堡和式太极拳(准确的说应为赵堡太极拳)传人和有禄编著、康戈武作序的《和式太极拳谱》。  相似文献   

12.
任盛旺 《武当》2001,(1):13-15
太极拳几乎是一个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拳种,而在武当赵堡太极拳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和式太极拳却只在部分地区流传。在当今,习练和式太极拳人的虽说不少,但对和式太极拳的体系与本质有相当了解的人却极少。而要说知其全部的人,四十年前就已没有了。因此说,和式太极拳已面临着名存实亡的危险。而和式太极拳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太极拳拳种,如果和式太极拳名存实亡,那么,赵堡太极拳、道门太极拳以及整个太极拳都将名存实亡。为此,作者愿意在这里先行一步,抛砖引玉,为和式太极拳做一点介绍性的工作。同时,为挖掘研究和式太极拳提供一些线索与意见,以期引起行家的重视,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3.
10.倒撵猴 接上式:松右胯,身向右微转面向东南,重心变为左实右虚(图35);右脚跟向上撩再向左后向右走弧,同时左拳变掌向下,再向左后向上画圆,右拳变掌向右后再向上画一立圆,右掌下切置裆前,面向东,眼平视(图36)。 身体重心后移至右腿,动作与右侧同,惟方向相反(图37)。 要领:手臂内旋下切,三节要明,身体两半往复循环。此动作视具体情况可连续重复,重心落右脚定势(图37)。 歌诀:防攻攻防倒撵猴,退中有进退也攻。 太极妙在阴阳济,经脉气血自顺通。 上下相合两仪动,左右立圆顾  相似文献   

14.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是大众习练和式太极拳,考取国家武术段位的规定考试用书,该书依照和式太极拳技术特点、围绕和式太极拳段位技术考评内容和标准编写而成。段位制套路在编排过程中,依据武术内在的发展规律,将"既可单练、又可对打、还能实战"的武术演练形式,确立为技术内容的结构标准。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对《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相关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促进和式太极拳和武术段位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燕侠 《中华武术》2003,(11):30-31
2001年3月底,参加完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从海南三亚回归故里河南省温县赵堡镇,和有禄就毅然决然地做出了自己人生之路的重要抉择——辞去在温县粮食局的工作,专门从事太极拳的传播事业。如今,两年多的时间已经过去,带着新出版的《和式太极拳谱》和一碟和式太极拳VCD光盘,和有禄先生来到了我们的编辑部。  相似文献   

16.
贾山 《中华武术》2003,(11):29-29
这些年来,武术界出版了许多太极拳方面的书籍,给我们提供了有关太极拳历史、理论、技术等种种知识和信息。由和式太极拳嫡宗传人——和有禄先生编著的《和式太极拳谱》一书,于近日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编著者当代和式太极名家、和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和有禄先生,是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六世孙。 《和式太极拳谱》分为五章。主要介  相似文献   

17.
洪浩 《中华武术》2007,(1):10-11
2006年的冬天姗姗来迟。飘飘扬扬的雪花尚未将大地披上银装,又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冬雨。坐在开往太极故里的汽车上,望着窗外的雨景,忆起自己的太极生涯。我出生在豫西小城,但祖籍却在武术之乡登封,家庭素有习武传统。幼年时代,在《少林寺》电影掀起的武术热潮中,跟随兄长习练少林武术;考入河南大学,又主修了长拳。大学期间,因为好奇,在同班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太极拳运动对膝关节损伤的相关文献查询,得出常见的太极拳运动膝关节损伤病例,对文献结论分析得出造成损伤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动作技术不正确不规范造成,二是膝关节受力过重造成。通过对和式太极拳三直五顺拳理要求分析,得出五顺是太极拳动作技术要求,三直是减轻膝关节受力要求,与造成膝关节损伤的两个方面具有对应关系,提出三直五顺拳理对练习者的要求在保护膝关节损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和式太极拳由清末武术家和兆元(1810~1890)创编,素有“三合一”拳架之称,即拳架、推手、散手三者有机结合。拳架如老梅之枝,质朴无华,却技击性极强,招招蕴涵搏击之意,势势技法鲜明。与人交手时沾连粘随,随曲就伸,舍己从人,轻灵之间“听”得准对方虚实、轻重、攻击之意,引劲落空,在得机得势之间,柔化刚发对手于  相似文献   

20.
《中华武术》2006,(1):F0003-F0003
1963年出生于河南省温县赵堡镇的一个中医和太极拳世家,是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的六世玄孙。8岁从父亲和士英习太极拳.同时学习中医。现任焦作市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温县和式太极拳学会会长、温县太极拳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主要著作有《和式太极拳谱》《简化和式太极拳13式》,以及和式太极拳、剑、刀、棍、推手教学光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