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极拳,又名十三势,即掤(扌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中定。长期以来,对太极十三势论述较多,而对十三势中“中定”论述较少,使很多太极拳爱好者对中定存在颇多误解。在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谈谈对太极拳中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一、推手八法 赵堡太极拳在架式和推手中要取得我顺人背的效果,十分讲究运用十三法和各种劲。 赵堡太极拳十三法的名称与各家太极拳的名称一致,就是:(扌朋)、(扌履)、挤、按、采、(扌列)、肘、靠、进、退、顾、盼、定。这十三法的动作贯串赵堡太极  相似文献   

3.
我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河北永年广府人,练武式太极拳,同时也是《中华武术》的忠实读者。前几日购《中华武术》第五期看到朱建忠先生发表的大作《太极拳的中定》一文,阅后对朱先生的文章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是认为朱先生对主题概念的错误认识,在词意的要求上张冠李戴。如:朱先生在开始写到“太极拳,又名十三势即掤(扌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中定”。与拳谱相  相似文献   

4.
李紫剑 《精武》2009,(12):30-33
问:太极拳一名十三势,一名三十七。太极拳谱云:“十三势者,棚捋挤按揉捌肘靠,此八卦也;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而对于三十七。诸书皆惜墨如金,不作解释.  相似文献   

5.
张三丰  王宗岳 《武当》2011,(9):11-12
太极拳,一名长拳,又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河("大河",在《先天太极拳·太极拳经》为"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拥捋挤按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一着一势,均不外乎阴阳,故又名太极拳。  相似文献   

6.
张升 《武当》2008,(3):16-16
太极拳又称太极十三势: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其中中定为十三势之首。中定劲为十三势的根本,没有中定,其他的势子就失去了基础。如何做到中定呢?有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立身中正”,因为只有在立身中正的条件下,附加心法练习才能产生中气,有中气才能做到中定。中气的问题这里暂且不谈,但有一点需要肯定的是,  相似文献   

7.
关振军 《精武》2006,(12):44-44
太极拳有“八门五步十三势”之说。八门讲的是八种手法,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五步说的是五种步法: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太极拳先贤把阴阳、八卦、五行引入拳理,用以表示太极拳动作的变化。太极拳手舞八方之位,足踏五行之轨,合之数为十三。  相似文献   

8.
说起太极拳的五行步法,它是由古代易经中的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创造出来的。古代易经讲的八卦五行。它既可以表示方位。又可以表示宇宙间的万物相对立而又统一的整体。太极图的阴阳与今日哲理中的矛盾统一论是一样的,从矛盾的诸方面又演变为太极十三势。即八卦加五行。八卦表示为(扌朋)、捋、挤、按、采、  相似文献   

9.
清代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今译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三势行功歌》原名《十三势歌》是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山西人王宗岳所著。王曾旅居河南,以教馆为业。据写于乾隆末年(公元1795年)的《阴符枪谱·序》说:“山右王先生,自少时经史而外,黄帝、老子及兵家言无书不读,而兼通击刺之术,枪法其尤精者也。”他的武术著作,留传下来的有《太极拳谱》和《阴符枪谱》等两种,尤以《太极拳谱》一书的流传最为广泛。该书是由《太极拳论》、《太极拳释名》等两篇论文,以及《十三势歌》、《打手歌》等两篇诗歌组成。近两百年来,这四篇文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是我国古传的一种内家拳术,有着极高的修身养性价值和强体防身作用,深受武术爱好者的喜爱。太极拳的运动原理和拳势作用是很科学的,其技击制敌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现就太极拳起势制敌的时机及变招,来领略太极拳“粘随不脱,手足并用”的短打原理和“棚、捋、挤、按、采、(扌列)、肘、靠”的技击作用。 太极拳的起势是太极拳套路的开始动作,有的称之为“太极起势”或“太极出手”。古代拳术大都是直接以第一拳为起势,俗称“开门势”或“初势”,由起势基本上可以识  相似文献   

11.
王文贤 《武当》2011,(11):16-17
招法本无属性,它的属性是由劲法的性质所决定的,所以练拳是通过招法练劲法。一、太极拳的套路是由十三势组成的入门之路太极拳的套路是由八门五步十三种招势,派生出成百上千,变化无穷的姿态,形成太极拳的各种套路。其套路是由若干个招法所组成的,诸如现代流行的有24式、42式、48式、85式、91式及108式等等。无论招式如何变换,其形势总离不开八门五步十三势。拳论《十三势行功心解》,诠解了太极拳拳路的运行规律,它是太极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练太极拳又叫盘架子,这有许多古人的经验之谈,如王宗岳《太极拳论》、武禹襄《太极拳论》《十三势歌诀》《十三势行功心解》等等。今人对古人的经验之谈因文字理解有误,难免出现偏差,这常令初学者莫衷一是,无所适从。就我三十多年的习练经验,尝试对几个较大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练太极拳又叫盘架子,这有许多古人的经验之谈,如王宗岳《太极拳论》、武禹襄《太极拳论》《十三势歌诀》《十三势行功心解》等等。今人对古人的经验之谈因文字理解有误,难免出现偏差,这常令初学者莫衷一是,无所适从。就我三十多年的习练经验,尝试对几个较大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山令誉 《武当》2003,(10):16-17
论掤劲八法招法与张三丰十三势功法差异 陈鑫的掤劲八法等十三势理论与张三丰十三势理论相比较,虽然都冠名太极拳,但陈的十三势是进攻招法,张的十三势是防御功法。名称相同,拳理却不能相提并论。它们主要差异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创始人宗师王宗岳在《太极拳论》原谱中对太极拳的功能已阐明.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诀》中"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是神奇"是指太极拳的击技功能;"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是指太极拳的养生功能.  相似文献   

16.
王宗岳“十三势行功心解”中第一句话就是:“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命意源头在腰隙”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腰隙是太极拳的关键命脉,每一势、每一动都离不开腰隙的主宰;第二层意思是说人的生命的源头也在腰隙。腰隙在太极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三年练拳,一劲难求”,太极拳所谓的“一劲”,其实就是“[扌朋]劲”。又如“练拳容易,找劲难”,这难找的劲依然是太极拳的“[扌朋]劲”。“[扌朋]劲”是太极拳的专用术语,与太极拳八法之“[扌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不可混为一谈。我们认识、理解“[扌朋]劲”乃至运用,绝不能望字猜义,仅仅从字面去理解,光做文字文章,玩文字游戏,若此,  相似文献   

18.
《武当》2014,(1):24-26
刘德增:简化太极拳好简化太极拳是偏重养生的拳种,它遵循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势"、"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要言"、"打手歌",和杨澄甫"太极拳之练习谈"、"太极拳说十要"、"论太极推手"等等太极拳名家的理论指导。它"虚灵顶劲","气沉丹田","用意不用力","神为主帅,身为驱使","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满身轻利顶头悬","腹内松  相似文献   

19.
刘树春 《武当》2005,(9):17-18
“太极十三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凡练习太极拳者都将这段话熟记于心。按照上文的说法,掤捋挤按是“四正”的方向,即东南西北;采挒肘靠是“四隅”,也就是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四个方向。“进退顾盼定”是前后左右中五个方向,取的是东木,南火、西金、北水和中土之义。前八字暗含八卦的八方,后五字则合五行之数, 共为十三势。以上是比较普遍承认的  相似文献   

20.
张耀忠 《精武》2005,(11):16-19
太极拳的基本八法是[扌朋],[扌履],挤,按,采,[扌列],肘,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