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智巧  刘力 《文教资料》2008,(36):154-156
本文以产学研合作的"硅谷奇迹"为研究个案,概述了硅谷成功的条件、机制和经验.指出研究性大学科技创新作用的发挥,除了对科技园区有力的技术支撑之外,还离不开科技园区的创业文化,也需要风险资本的引入及其他相关的创新环境,更应发挥产学研合作的主体机制.  相似文献   

2.
创新型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的动态产学研结合,有效地克服初级产学研合作模式不成熟,内、外部条件不足的限制,在技术合作与开发的基础上,形成校企的高级形式的产学研合作。这种创新型的实训基地模式以"研"促创新体系,以"研"增校企合作,以"研"拓市场化,能够有效地推进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研产结合"这一教育培养模式提出已久.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再一次通过了<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宣言>,将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办学、合作发展成为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目标和新任务.本文以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艺术与传播系仿真环境实践创作为例,阐述了自己的对"学研产"人才培养模式新论.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技术创新模式--"产学研"合作在我国也逐渐发展起来,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谋求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高校应根据自身类型准确定位,找到合作的锲入点,采取不同形式进行产学研合作.高校在合作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与产学研各个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要建立互信、互助、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合作中,高校要明晰知识产权归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有效的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体系、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中的利益分配机制,这些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系统中能否取得成功至关重要.高校应该在产学研合作中利用自身的优势,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使得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刘慧 《文教资料》2013,(27):64-67
产学研的合作是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助推器.美日两国在发展产学研合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以美日两国在发展本国产学研合作中政策和举措为研究脉络,总结其发展的共性和特点,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我国政府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产学研合作与区域创新系统之间的主体耦合、功能耦合和支撑机制耦合三种耦合关系,其次利用物理学的耦合理论分别构建了产学研合作与区域创新系统的评价指标与耦合模型,并基于2014—2020年陕西省面板数据,对两系统之间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与区域创新系统之间虽存在着一定的耦合关系,但耦合程度不够高,尤其是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显示未来发展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与政府主办的本科院校相比,开放式创新背景下独立学院产学研合作体系有其独特之处。在创新耦合的功能定位下,适宜采用以系部、专业或个人为主导直接提供技术咨询或技术服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在合作体系内部,应努力推动和建立知识分享、组织学习和利益分配机制。为此,需建立适合独立学院发展特点的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创新商业模式设计和提高学院内部研发创新的激励力度。  相似文献   

8.
以高水准建设校内外数控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跟踪高新技术,侧重将教学、生产与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紧密结合,是数控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需要而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的重要内容。法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致力于科技带动创新的理念,以科技成果转化和组建方式为模式基础,以发挥特色区域优势以及创新性人才培养为导向,重视优化产学研投资环境和创新体制保障建设,以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突破。以法国产学研协同创新为鉴,我国应从加强内部创新型体制建设和外部保障体系构建入手,即:健全法规,完善法律保障体系;转变观念,培育协同创新文化;强化政策,推进企业主体战略;深化改革,加强政府引导调配;加强协作,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锐意进取,培养战略合作能力。以此达到强化创新理念、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和行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创新型社会建设,产学研融合是行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模式.本研究以军工行业为例,通过对九个特色企业的访谈分析发现,当前行业特色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方式呈多元化趋势,但在利益分配、资源供求、教师投入、人才类型、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以及文化认同等方面仍存在问题.行业特色高校要在学科规划、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专业建设、行业文化育人、行业特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以优化体现双赢的合作机制为保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学生实践创新、传承创新行业文化,通过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撑培养全面发展的行业特色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