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课程"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基于"教育哲学"和"儿童立场"提出的"第七号教室"里的"七号课程",基于儿童立场进行课程的设计,通过资源整合进行课程实施,关注生命发展进行课程评价。本着基于儿童、回归儿童、成就儿童的教育情怀,全面建构"七号课程",用课程挖掘儿童生命成长的潜质。  相似文献   

2.
<正>第三组:学前教育课程1.儿童教育大纲演进逻辑:从"儿童的大纲"到"主题的大纲"再到"教学的大纲"2.儿童生命成长与幸福导向的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及课程落实方案3.学前教育课程设计观:预设程序规范性VS情景生成自主性4.学前教育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3.
基于“儿童”的备课,应坚持两个指向:一是指向对人性的尊重与关怀;二是指向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生命潜能的激发。备课不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更是为了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教学预设。  相似文献   

4.
<正>1.基于儿童,发展儿童。"课堂对于学生而言,是其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学军小学一直倡导教育回归儿童本体,关注儿童的生命价值。在课堂教学和学校生活中,儿童才是真正的主角。"基于儿童"首先是"让儿童成为儿童",教育以儿童自然天性为起点,让儿童在校园中拥有一份游戏玩耍、一份好奇探究、一份遥想憧憬、一份专注执着和一份同伴同乐。让班级成为儿童心灵的栖息地!让校园成为儿童终生眷念的地方!"发展儿童",是"让儿童成为社会人"。教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可以生成也可以预设,作为学科生命教育,其显著特征之一可以说是基于学科知识内容,因此,其预设的机会相对较大."生命科学"学科知识内容中蕴含有极其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可以说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  相似文献   

6.
李福莉 《生活教育》2014,(15):80-81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教师应当充分的预设可能会出现的生成,善于捕捉课堂中的生成资源,直面课堂意外,把课堂营造成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多元发展过程,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我们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如何有效地实践"生成式"课堂教学便成为实现"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作为课程重要内容的主题活动,已成为幼儿园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价值。幼儿园要坚守"儿童立场",以实现儿童生命发展为基础优化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尊重儿童生命特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促进儿童自身的自主探索和生命成长。本文从筛选幼儿园主题活动来源、推进途径、目标定位、活动具体内容等方面,探究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主体活动设计,充分挖掘幼儿兴趣,以幼儿的活动方式、认知规律为基础推进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8.
根据研究取向的差异,儿童研究可分为基于成人视域的研究、基于儿童视域的研究、基于成人视域和儿童视域融合的研究。其中,基于成人视域的研究是成人本位的研究,成人在研究中发挥主体作用;基于儿童视域的研究是儿童本位的研究,儿童在研究中发挥主体作用;基于视域融合的研究是共生立场的研究,成人与儿童在研究中作为研究主体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基于成人视域的研究和基于儿童视域的研究割裂了成年与童年、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内在联系,最终沦为了异化的"反儿童"研究;因此,有必要推进基于视域融合的研究,以期实现儿童生命与成人生命的绵延生长及儿童生活与成人生活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9.
卢梭的生命教育观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让儿童的生命率性发展;让儿童的生命自由发展;培养儿童的生存感觉;呵护儿童的生命活动;培养儿童生命的意志力;正确看待儿童合理的欲念;通过"消极教育"保障儿童生命的发展。分析和探究卢梭的生命教育观的"合理内核",对当代生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不无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课堂不能再是教案剧的演绎舞台,应是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生成必须有足够的"预设"作为铺垫,否则"生成"将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末。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前精心预设,关注课堂动态生成,思考如何引导那些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构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新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涌动生命的灵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学生为主""学生主体"的理念广为提倡。然而,就我国小学一线现状来说,"学生主体",特别是回归生命、还原生命意识下的"学生主体"的理念远远得不到体现。生命和道德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附,生命是德育的原点和起点,脱离生命的德育是不完全、不彻底的。为此,小学德育要以儿童生命为主体,要关爱儿童生命,突出儿童生命,更要基于儿童的生命体验开展活动,从而达到提升儿童生命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是开放的。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主题"驾驭语文教学,能够丰富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在教学中,要基于学科本质实现文本整合,基于主题拓展实现跨界整合,基于儿童的生命成长实现生活整合,建构一个个适合儿童生命成长的语文课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儿童有着内在精确的成长时间表,其生命的成长过程是儿童按照自己特有的节奏和张力所展开的绵延创造过程。教育的时间只有与儿童生命成长的内在时间相一致,教育才能发挥对儿童生命成长的作用。然而,在崇尚科学与理性的现代社会,教育陷入了对"科学的时间"迷恋中,这导致了现代儿童教育因一味追求速度、效率和功利性结果最大化,而遮蔽了儿童生命的价值,阻碍了儿童生命意义的实现。为此,基于对生命"真正的时间"的理解,确立尊重儿童生命"真正的时间"的教育时间观成为了现代儿童教育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课程不是教师单方面设置的,而是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通过抓住有价值的点所生成的课程内容,这也是幼儿所需要的、真正适合幼儿发展的,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笔者以小班教研组的一次教研活动“基于儿童视角,共研玩水课程”为例,浅谈儿童本位下课程内容预设的转变过程:第一,“我予儿童”——教师视角的课程预设;第二,“儿童予我”——儿童为本的课程预设。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强劲春风给中小学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过去机械的程式化课堂正逐渐被摒弃,一种新的"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生命课堂随之生成·课堂教学不再仅是教师的"预设",更多的是学生生命智慧的灵动和生成·灵活的"预设"缔造了"生成"的美丽;智慧、灵活的适时"生成",充分显示出"预设"的灵活·智慧的数学课堂呼唤着教师备课的机动和上课的灵活,呼唤着让"预设"在"生成"中"活"起来·  相似文献   

16.
儿童有着内在精确的时间表,其生命是按照自己特有的节奏和张力绵延的,教育的时间只有与儿童生命内在的时间相一致,才能发挥对儿童生长的作用.然而,在崇尚科学与理性的现代社会,教育陷入了对"科学的时间"的迷恋之中,这导致了现代教育因一味追求速度、效率和功利性结果的最大化而遮蔽了儿童生命的价值,阻碍了儿童生命意义的实现.为此,基于对生命"真正的时间"的理解,确立尊重儿童生命的生长性教育时间观成为现代儿童教育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一个对立统一体."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具有参与性、非线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达到"预设"与"生成"的平衡,是当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创设适宜环境,重构教学预设,催化有效生成,让课堂充满智慧的火花和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个体生命特性是生命内在价值的主要体现,对生命内在价值的认识与理解可以为儿童教育的开展提供条件。生成性思维体现对个体生命之生成性的关注,具有关注生命过程、重视生命创造、尊重生命差异、强调生命关系的特点。面对"未成熟状态"的儿童,关注个体生命之生成性有助于遵循其生命成长的内在时间秩序,引导儿童追求幸福生活,符合儿童生命的成长诉求。生成性思维视阈下的儿童教育应关注儿童生命完整过程,帮助儿童实现生命觉醒;重视儿童生命创造,尊重儿童生命差异,对儿童饱含教育期待;基于主体间生命关系,引导儿童走向美好人生。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是幼儿的活课堂,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深呼吸"才能解放孩子的天性。追随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我们对幼儿教育有了新的思考:教师应是幼儿"生命的牧者",自然教育课程要培养亲自然、乐探索、爱生命、尚创造、善生活的儿童。那么,如何基于儿童立场,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开发自然教育课程,我们做了几年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0.
西方儿童艺术教育有两大影响深远的派别,一是立足于儿童发展的工具论,二是立足于"艺术学科"发展(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的本质论。工具论将艺术教育视为发展儿童情感、个性和创造力的工具;本质论关注儿童对艺术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学习,二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儿童"生命"的遮蔽问题。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艺术与儿童生命的关系,以儿童真实完整的生命为源头和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儿童艺术教育的旨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