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一“多元理念”的提出可以说是对我国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盛行的“标准化”的强大冲击。确实.多元解读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感悟.进发多彩的灵性.唤醒潜具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说,多元解读体现的是语文教学最为本质的一面,是语文特性和人文要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表明语文新课程在解读作品的策略上,由过去按照教参的“定论”强制灌输的“一元解读”到如今倡导的在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的“多元解读”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到"要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这是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本次语文课改的闪光点之一。所谓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就是允许完全属于个人的阅读  相似文献   

5.
“多元解读”是目前教学研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也许正因为如此.在实施过程中山于对“多元解读”的过热追捧.对“独特体验”的过分真实,导致语文课上对文本价值取向的曲解。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是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批文人情”.根据课文自身提供的信息,追求作品内在的意义与读者外赋意义的统一.而是出于对以往强制性的一元解读的反叛.完全漠视文本自身存在及其呈现出的意义.任由学生别解甚至曲解作品的内涵。甚至还把这当作学生创造性的体验成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老师们已从过去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中走了出来,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由过去确定性的“一元解陵”转变为现在的“多元解读”。然而,学生作为文本的主观阅读者,生活经验有着很大的差别,学生将各自不同的体萼盒带人阅读活动时,产生的心智活动也各不相同。再肌上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阅历较浅,对文本意境的把握水平不高,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表明语文新课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表明语文新课程发生了由过去强制灌输“一元解读”到现在倡导在师生、文本对话基础上的“多元解读”的变化。新课标为“多元解读”提供了科学根据和重要的前提。对大部分文学作品都可以进行多元解读,“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关键是如何确定“界”,  相似文献   

9.
沈静 《中国教师》2008,(1):35-37
<正>近年,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尊重学生阅读体验、发展学生个性的理念推动下,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问题受到关注。本文概述了相关文章,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唐有泉 《江苏教育》2005,(3B):24-25
在阅读教学中,面对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都很丰富的语言文字,如果能让学生通过各具个性的朗读,把其中丰富的内涵表达出来,那我们的课堂也一定会给人融融的春意,盎然的生机,无尽的旨趣。如《天鹅的故事》一文在写天鹅群结束了破冰工作后,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它们昂着头,挺着胸,在水里游动着,捕食着鱼虾,不时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克哩!’”  相似文献   

11.
对于文本的多元解读是探究活动重中之重,我们通过深入文本思想、解析文本语言、填充文本空白三个方面进行了文本的多元解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文本多元解读”成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热点问题。随着这一理念的倡导和推行,语文阅读教学吹起了一阵清新之风。与此同时,“文本多元解读”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阅读教学的混乱现象。一开始学生觉得轻松自由了,甚至可以胡思乱想、胡言乱语了,似乎进入到了“自由王国”。而最后是学无所得.肚子空空。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可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但由于各种原因,也存在着随意解读文本的现象。笔者想就多元解读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多种彼此相对独立的智力,这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汉语言文字的意合性,决定了具有多元智力的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反映是多元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教材,文本原先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价值是其原生价值,文本一旦选人教材,它就成了学生学习阅读的客体,其传播信息的价值才是教学价值。以往的教学拘泥于文本本身的价值取向,而忽视解读过程中产生的文本的潜在价值,那是资源的严重浪费。据此我们认为,教师要指导学生研究教材,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选取不同视角去挖掘教材蕴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倡导“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不以自身的权威给学生绝对的结论,把学生的思维禁锢起来。我们要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在阅读中的体会,促进他们对阅读材料的多元解读,充分尊重他们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16.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 1.有些课偏离了语文课的特点。 语文课的特点是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所谓“多元解读”,就是对语言文字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解读。多元解读的教学情境充满张力和复杂性,这种张力和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学习情境的开放性、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学习反馈的即时性上。面对开放而复杂的教学情境,教者要清醒头脑,综观全局,强化目标意识,重视教学调控,以确保多元解读的教学效应。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需要由照搬教参“定论”、强制灌输“一元解读”转变到倡导在师、生、文本多维对话基础上的“多元解读”。推行课改以来,我们可喜地看到,新课堂较之以往显得开放,课堂不再单调枯燥.“群言堂”取代了“一言堂”,对课文的理解和评价不再定于一尊,学生的个性意识在觉醒。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有的教师对课程理念的片面理解.对多元解读的过热追求,对独特体验的过分珍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育的这一特点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课前预设充分,课上才能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我们要寓预设于动态的教学中,把握好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强调“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任阅读教学建议部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对此句话如果我们进行一下解读,可以获得以下认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