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7年举办的第八届远东运动会是我国第三次举办该项赛事。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查阅了相关的史料,对第八届远东运动会的举办背景、大会组织机构、开幕式、竞赛规则、比赛结果、竞赛争端、童子军服务等内容进行了考证,从而展示了当时运动会组织及进行情况,为深入了解旧中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状况进行了裨益研究。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亚洲冬季运动会的诞生、发展历程、竞争格局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全面探讨。主要结论:亚洲冬季运动会经历了开基创业、调整过渡、稳定发展3个阶段;日本引领中、哈、韩形成“四国争霸”之势;各区域实力差距悬殊,东亚领先优势明显;奖牌分布较为集中,多数国家重在参与;组织承办规范有序,赛事呈现健康发展态势;大赛规模稳步扩大,项目设置体现地域特色;竞技水平日渐提升,四国争霸格局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3.
奥林匹克文化和现代体育模式及概念对中国现代体育的形成起了决定的影响。青年会(YMCA)对中国参与远东运动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渴望新文化和价值观。现代体育和奥林匹克文化迎合了中国当时的历史条件的需要,现代体育具有中国传统体育无法比拟的优势,发起远东运动会和参与国际奥林匹克事务对现代体育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现代体育首先被中国的学校所接受和引进,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体育模式首先吸引了中国的青年。现代体育有其严谨的组织模式,这正是中国传统体育模式所欠缺的,所以现代体育容易形成它的规模,而最终演变成了中国现代体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清末及民国时期,北京曾举办了京师官立六学堂联合运动会、第2届全国运动会、华北运动会、华北球类运动会、华北都市交欢体育大会、北京三校运动会等多次运动会.运动会的开展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是北京地区体育发展的见证,也是北京历史的见证.与此同时,它们也展现了近代中国体育发展的一个侧影.将这些运动会按规模分为全国性运动会、华北地区性运动会、北京地区性运动会及学校及机关单位运动会四大类,从这些运动会的背景、项目、赛制、成绩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和分析.通过对这些运动会的初步研究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社会观念的转变及政治局势的动荡影响着体育事业的发展.近代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在激发爱国热情、解放封建思想等方面影响着近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结合不同时代背景,对中国近代学校运动会的历史演变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认为:近代中国学校运动会经历了从仪式到本位、再到异化的历史演变过程;伴随这一过程,国人对学校运动会的功能理解,也经历了从泛化到专门化再到单一化的心路历程。根据以上历史的梳理,总结出对当代学校运动会的启示:第一,不断挖掘运动会的文化内涵,将其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以学校运动会为平台,推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第三,拓宽学校运动会的内容与形式,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联动。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近十年来近代体育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主要内容有体育史上的重大事件和活动、体育教育、体育思想、特殊教育和体育新闻等;主要的研究方法有区域史、比较研究、社会学以及新闻史的研究方法等。近年来近代体育研究在比较研究、社会史研究以及研究视角中存在横向比较多、纵向比较少,社会史研究不到位等方面的局限性,建议拓展近代体育研究的领域、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1913年2月,由中国、菲律宾、日本三国发起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办.当时的名称叫做“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洲际综合性赛事,后来被认为是亚运会的前身。远东运动会深刻影响了旧中国的体育事业,旧中国“一切的体育设施和一切的体育指导人才,无非均是受远东运动会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而促成和造就,  相似文献   

8.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一系列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鸦片战争及其随后的一系列丧权犀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唯有学习外国的长处,补己之短,才能抵御外侮,强盛中国。  相似文献   

9.
近代竞技运动发轫于英国的背景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革命以后 ,随着机械在产业方面所占的比重急剧上升 ,有关人们身体的运动 ,在英国大众的生活中成了基本的要求。本文从英国民族心理特性、产业社会生活方式、政治制度和自然条件等角度 ,探索了奠定英国近代竞技运动发轫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0.
《湖北体育科技》2019,(3):217-22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非洲运动会的发展历程、竞争格局、发展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前10届非洲运动会都是以全非运动会为名,第十一届起改名为非洲运动会。其经历了曲折发展的二至四届,经过五至七届的过渡,从第八届开始逐步走向有序发展。各地区的竞技体育实力悬殊较大,非洲北部地区最强,中部次之,南部最弱。在国家竞技体育实力方面,埃及最强,尼日利亚次之,阿尔及利亚居于第三,南非居于第四为最大黑马。从发展趋势看,赛事规模不断扩大;赛事项目设置以奥运会项目为主,并且设置了残疾人项目,但缺少地方特色;获奖国家数量较多,呈现健康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晚清义和团运动,对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影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社会体育方面:促进中国近代体育文化形成、晚清体育会的相继成立与发展以及基督教青年会在华体育活动事业推展;学校体育方面:推进体育纳入学校课程中,开始重视体育师资的培养以及促成教会学校"以学辅校"推展近代体育;体育思想方面,促进军国民体育思想的尚武精神以及促使国粹主义体育思想的新发扬;传统武术方面:促使传统武术的基础崩溃,并入教育与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我国近代体育博彩业的发展。主要结论:我国近代体育博彩业的发展开端于外国人建立跑马场,后才有华人相继建立跑马场等体育博彩场所;其主要类型有赛马博彩、赛狗博彩、回力球博彩等;开展地区主要集中于上海和天津等沿海发达地区。近代体育博彩和当前我国体育彩票的发行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的目的是为个人私有,后者的收入为社会体育发展谋福利。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等对近代我国体育广告的发展进行研究.主要结论:近代我国体育广告的形式主要有书籍报刊上的体育比赛广告;体育书籍出版广告;体育用品实物广告;体育明星广告以及体育赞助广告.近代我国体育广告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840-1895年是近代我国体育广告萌芽阶段;1895-1912年是近代我国体育广告快速发展阶段;1912-1937年是近代我国体育广告发展鼎盛阶段;1937-1949是近代我国体育广告基本停滞阶段.  相似文献   

14.
房淑珍 《体育学刊》2011,18(1):71-74
《近代中国的奥运记忆》一书由历史学者张博所著,共分17章。该书用珍贵的史料,详尽而生动地记述了近代中国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人与事。其中包括是否收到首届奥运会邀请函、"奥运三问"怎样被提出、我国前两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的产生,以及观摩或参加第9、10、11、14届奥运会的经过。全书内容史料丰富,文字流畅、观点鲜明,体现了作者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研究近代我国体育组织的发展历程。近代我国体育组织有以下几个发展阶段:最初的历史选择是体育救国;由于商业的介入,导致体育组织的异化;调适后,行业体育组织的繁荣发展;历经体育本土化的阵痛;最终出现了现代意义上规范的体育组织。近代以来,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我国体育组织完成了从自发到自觉再到自律的历史转向。  相似文献   

16.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曾经有数万名欧洲犹太人来到中国的哈尔滨定居,他们为西方体育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我国近代的犹太移民是唯一不是以殖民者身份来到中国传播西方体育文化的外来民族,他们建立起了社区体育组织、开展社会和学校体育活动、建设体育设施等。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早期学校运动会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中国早期学校运动会产生的历史背景,阐述了学校运动会从单一的体操游戏到综合性运动会的发展特征。认为早期学校运动会的影响为:改变中国人传统体育观念;妇女体育得到重视;传统武术得到发展;锦标主义盛行。  相似文献   

18.
美国近代体育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文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美国近代体育发展的历史阶段,主要结论:美国近代体育发展过程划分三个阶段,分别为南北战争(1861~1865)之前的近代体育的萌芽期、南北战争以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近代体育的发展期,以及1920年以后的近代体育的稳定期.通过对三个阶段关键性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示了美国近代体育发展的全过程,为今后美国近代体育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亚洲沙滩运动会的发展状况,为亚洲沙滩运动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历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的竞争格局、发展特征以及趋势。主要结论:泰国、中国、印尼旗鼓相当且实力超群,韩国实力中等且领先于第2集团,多数国家或地区依靠个别单项获得金牌或奖牌;东南亚的实力最强,东亚紧随其后且差距不大,南、西、中亚的竞争力较弱;亚洲沙滩运动会的项目设置趋于合理,参赛国家稳定且人数相对增多,奖牌分布趋于集中。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探寻与梳理近代我国体育师资教育的发展历史。主要结论:近代我国体育师资教育大致可分为发轫、起步和改革三个阶段:即,发轫于"废科举,兴西学"的洋务运动;起步于官民共办的各级体操专修教育;于新中国成立前进行了体育专修科(系)的初步改革。中国近代体育师资教育的产生,源于体育传入我国后对体育师资的迫切需求,其办学形式以学习国外模式为主,主要为设立短期体育专修科的形式,教学内容以军事化兵操为主,总体办学规模偏小,办学条件简陋,办学质量不高,受当时内忧外患的时代影响,近代体育师资教育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