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成  李婷 《中国记者》2013,(1):112-113
《The Daily》,这个在默多克口中曾经"令人兴奋不已的杰作",于2012年12月15日走到了尽头。分析《The Daily》的"死因"需要围绕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The Daily》没有赢得足够用户?这既需要对《The Daily》的"死因"作深入分析,也需要以不同内容、不同渠道、不同模式尝试挖掘新媒体用户价值的创业者思考。  相似文献   

2.
月度聚焦     
导读·《The Daily》, 这个在默多克口中曾经"令人兴奋不已的杰作",于2012年12月15日走到了尽头。分析《The Daily》的"死因"需要围绕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The Daily》没有赢得足够的用户?这既需要对《The Daily》的"死因"作深入分析,也需要不同内容、渠道、模式尝试挖掘新媒体用户价值的创业者思考。详见内文 112 页。  相似文献   

3.
尽管2011年年初默多克新闻集团推出全iPad版的《The Daily》时,就有人不看好它的前景,但没有想到它的失败来得如此之快。《The Daiy》的失败,实际上再次反映了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一些常见误区,如果不能走出这些误区,无论传统媒体的经营者在新媒体领域投入多少资金和人力,恐怕都难逃与《The Daily》一样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2012年12月,新闻集团宣布于12月底关闭《The Daily》。这份背靠传媒航母打造的iPad付费新闻阅读产品的停刊,在国内业界引起广泛关注。时值传统纸媒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The Daily》的停刊无疑给业界泼了一瓢凉水。探究和反思《The Daily》停刊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新闻集团日前宣布.将关闭首份iPad电子报《The Daily》.此时距离《The Daily》上市仅仅两年时间。新闻集团2011年1月发布《The Daily》.对其寄予厚望.但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内,表现不尽如人意.亏损数百万美元。《The Daily》专为平板电脑设计。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曾表示.  相似文献   

6.
自添加了"公众号"功能,微信从最初的社交媒体转变成为包括新闻等在内的信息发布和交换的平台。自此,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抢占和挤压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但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人们对媒体的需求满足都有赖于"内容"。特别是对于媒体的微信公众号运营来说,如何打造"有价值的内容",将成为传统媒体融合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传媒微博     
《新闻记者》2013,(1):96
@中国传媒精英俱乐部:【the daily为什么会失败?】关于"The Daily"之死的话题,最近成了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小编将近期代表性观点摘编如下:1.默多克高估了新闻在新媒体中的价值;2.传统媒体真正意义上的溃败是商业的溃败;3.新媒体不是媒体,只  相似文献   

8.
李启高 《新闻窗》2014,(5):92-92
一、新媒体对广播新闻的影响新媒体的出现更好地满足了受众对新闻快捷、迅速的需求。特别是网络新闻,受众对新闻的内容有了更大的选择权,受众在网络上获得的新闻也更加具有新鲜性。在网络媒体上,受众能根据新闻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网络新闻有着更强的互动性,另外一个层面能充分体现受众的话语权以及民意表达权。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新闻行业内容资源也在不断丰富。传统媒体新闻消息的获得只能依赖记者自身去发现,或者通过受众的电话爆料。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广泛参与使深度新闻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专利"",众说的深度"、"平等参与的讨论"、"自把关的严肃阅读"都是对深度新闻产品的重新定义。2014年12月11日,羊城晚报万元底薪聘深度记者,称将重金打造深度新闻团队,做强做大深度新闻。对于身处寒冬的传统媒体而言,羊城晚报选择将深度新闻作为提高自身公信力和品牌效应的砝码并不令人意外。然而放眼当下的传媒界,深度新闻大多数已经再难重现世纪之交时期的辉煌,无论是内容质  相似文献   

10.
曾经被默多克称为"令人兴奋不已的杰作"、专为iPad打造的内容产品《The Daily》,于2012年12月15日停止更新。一个曾经被视为革命性的移动终端创新产品,只拥有不到两年的寿命。2011年1月,新闻集团与苹果公司合作开发的这款iPad付费新闻阅读产品,曾经被期待为苹果公司与新闻集团带来双赢,以一种新的形  相似文献   

11.
《青年记者》2016,(4):59
1月11日,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发布了《媒体与公众关系调查报告》。调查显示,目前在受众群上,传统媒体仍略胜一筹,但新媒体正在"迎头赶上",尤其是社交新媒体使用频率极高。在对新闻信息的获取上,新媒体因"方便、快捷、信息量大",民众偏好更高;但在重大新闻及突发事故报道上,民众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度高于新媒体40个百分点之多。受众数量:传统媒体仍胜一筹本调查内容包括民众对媒体使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主持人语: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的通过对新闻传播业以及新闻传播从业人员意义重大。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使得主流媒体可以应用新媒体技术,加强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能力;而新媒体也可以借鉴传统媒体的报道经验与专业能力,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当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对新闻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随着媒体融合的发  相似文献   

13.
晨曦  金北平 《现代传播》2014,(4):165-167
当前,人们对新媒体的关注程度大有超越传统媒体之势,传统媒体若要继续保持既有的传播地位和优势,就需要进一步调整自身的节目制作理念,汲取新媒体的优势特点,获得不断的完善和强化。从群众视角去看待新闻,选择和传播更"接地气"的内容信息,是新媒体所以之获得广泛关注的原因之一。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新闻播报,体育新闻应具有更多的人性化色彩,这是体育本身特点所决定的,更是当下信息泛滥、人机对话日  相似文献   

14.
正《The Daily》诞生于2011年2月,享誉全球的传媒大亨默多克亲手带"她"来到这个世界。《The Daily》是全世界第一份基于平板移动终端、定位于综合性日报的新闻客户端APP,其在创办初期只限于平板终端发行,后拓展至基于iOS、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终端。从发布之初至2012年下半年,《The Daily》的APP应用下载次数达到100万次,收费订阅是其主要的盈利模式。但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The Daily》"出生"不足两年便早早"夭折"。2011年前三季度《The  相似文献   

15.
沈广彩 《出版广角》2014,(16):86-87
正新媒体营造出信息超载时代,为新闻专业主义架起了涅槃的火堆。但新媒体同时也营造出受众对专业新闻作品的需求,为新闻专业主义提供重生的无限可能。在一个人人皆可成为传播者的网络时代,新闻活动正变得不专业。新闻采集和发布似乎越来越不需要传统媒体和训练有素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工作正在演变为一场充斥着各种噪音的新媒体狂欢。传统媒体没落,根植于其中的新闻专业主义必然式微。但是《真相:信息超载时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媒体传播格局被打破,新媒体打乱了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业务生态,呈现出传统媒体人才向新媒体转移,新闻评论进行舆论引导的时效性不强等趋势,除此之外新媒体赋权打破了传统媒体新闻评论"一枝独秀"的格局,民间话语权的释放削减了官方话语的权威性,这一系列的变化使传统媒体新闻评论在舆论引导中遭遇困境,随着传播语境的变化,传统媒体可以借助品牌化战略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17.
郑艳华 《今传媒》2013,(5):93-94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行业整体面临的挑战越来越清晰——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受众转入数字新闻阅读,新闻移动化和多终端化的时代正在到来。为适应这种变化,传统媒体纷纷转向网络。新媒体时代,时政报道运用新技术、新渠道在报道观念、采编模式、稿件内容、传播形态等方面创新突破,发布及时、准确、权威的新闻信息,时政报道跃上新高度,传统媒体完成一次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互联网对传统平面媒体的冲击是"反噬母体",即其通过整合、改造甚至原搬传统媒体的内容来争夺受众,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对新闻内容的掌握并没有受到真正威胁;那么微博时代的到来可以说是一种颠覆,其完全脱离了对传统媒体的依赖,新闻获取渠道和发布渠道都是独立的,必然会对传统媒体造成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前进、新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昭示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这对传统媒体新闻编辑工作产成了强力冲击和巨大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新闻编辑创新策略的产生背景,总结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新闻行业的具体影响,包括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新闻编辑的强力冲击以及传统媒体新闻编辑权力的逐渐削弱。本文着重研究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具体包括增强知识素养,注重实践经验;构建创新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构建互动平台,增强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形成巨大的冲击,针对这种情形我国不断加大对传统媒体改革的倡导,使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优势助力下获得更好发展,并更好地发挥社会职能。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观众信任,特别是民生节目为群众提供了更可靠的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信息。但是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结构,新媒体的信息获取更便捷、更及时,使电视民生节目难以满足群众的信息获取需求。针对这种情况传统媒体需要尝试与新媒体融合,加强对电视民生新闻编辑的创新,提升人们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关注。本文主要对电视民生新闻编辑内容进行分析,明确电视民生新闻编辑需要具备的能力以及当前民生新闻编辑现状,并探究融媒体下电视民生新闻编辑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