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记者》2012,(6):27
新华社旗下"中国新华电视"作为一个新的股份公司简称,于2月9日上午9时正式在香港资本市场亮相,取代了此前的"进业控股"。藉此,新华社海外电视事业发展获得国际资本市场平台支持,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公司(CNC)将发展成为有竞争力、影响  相似文献   

2.
信息集萃     
《中国记者》2012,(3):122-123
国内传媒动态"中国新华电视"正式上市2月8日,新华通讯社所辖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香港上市公司在新华社新闻大厦多功能厅举行更名新闻发布会。"中国新华电视"作为一个新的股份公司简称于2月8日起正式在香港资本市场亮相,取代了此前的"进业控股"。电视作为新华社近几年的新兴业务,2009年以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扩张。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的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简称"中国电视网"(CNC),是新华社音视频部主办的、面向海外播出包含多个电视频道在内的电视网.它是新华社着眼于当今世界新技术发展引发的全媒体格局、丰富健全通讯社业务形态的一项重要举措,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增强国家对外传播能力建设、进一步影响世界的另一种延伸.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目前,CNC已形成以CNC中文台、CNC英语台、新华手机电视台、新华网络电视台(中文台、英语台)为主的"四台"业务格局.2010年1月1日,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中文台正式开播;7月1日,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英语台正式开播.两台开播并一步实现24小时全天候播出,标志着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的发展全面启动,自此新华社拥有了自己的电视台.在开台的同时,按照"阵地前移"的战略措施,有重点、多渠道、分步骤开展落地工作,以亚太和北美为突破口,逐步扩大播出规模.至201 1年7月,CNC在海外以直属台方式建成了亚太卫星台、北美卫星台、非洲卫星台、英欧卫星台、泛欧卫星台等五个直属卫星台,并通过卫星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和无线地面数字电视及IPTV进入了美国、新西兰、奥地利、蒙古国以及撒哈拉以南各非洲国家等,实现了跨国播出规模,扩大了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案例一:中国新华电视在香港重组上市 新华社旗下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有限公司(CNC)所属的新华电视亚太台公司于2012年2月8日在香港重组上市,并以"中国新华电视"的简称上市交易. CNC是近年来新华社土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2009年1月在香港注册成立了控股子公司新华电视亚太台公司,2011年9月启动与香港上市公司进业控股的资产重组,2012年1月16日公司名称变更为"中国新华电视控股有限公司(CNC Holdings Limited)".2012年2月8日,"中国新华电视"亮相香港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5.
新华社CNC电视台起步于"东方明珠"——香港,从2009年底上星试播出CNC中文台24小时新闻频道、成立新华电视亚太台公司,直至登陆国际资本市场、控股一家上市公司,中国新华电视仅仅用了两年时间. 建台上星,打造稀缺电视资产 2009年7月,重组半年的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的原创国际国内电视新闻节目已达日均8小时水平,足以支撑起一两个甚至更多电视频道.  相似文献   

6.
徐弘毅 《新闻世界》2014,(8):214-216
新华新闻电视网中文台(CNC中文台)是新华社主办的一个面向国际的中文电视频道,本文从媒介经营管理的角度,对CNC中文台的使用人定位、内容定位、形式定位、个性与风格定位、营销策略及战略定位进行了分析,认为CNC中文台以商业化的运营策略实现了我国官方舆论的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7.
"环球问两会"是由CNC中文台今年创意打造的一档全新的两会专题节目,通过采访各国议员、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以经济和民生为重点提出他们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的两会代表委员通过CNC中文台一一予以解读和回答."环球问两会"成功采访到加拿大、澳大利亚、希腊、孟加拉国、肯尼亚等6个国家的国会议员,以及美国商务部前副部长、日本新(渴)市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主编等30多位重量级官员和专家的提问52个.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中文台(CNC中文台)和英语台(CNC World)于9月11日正式在苹果手机(iPhone)系统直播,全球的iPhone及iPodtouch用户均可从苹果应用商店(appstore)下载"CNC中文台"和"CNC World"客户端,收看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播出的电视新闻频道。  相似文献   

9.
2010年7月1日,由新华社主办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英语电视台正式上星播出,继2010年1月1日覆盖亚太和部分欧洲地区中文台正式上星播出后,CNC成为全球9家世界新闻电视频道之一。2010年11月7日,CNC英语台成功实现面向北美地区的卫星电视播出。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公共外交的作用日渐凸显。我国要加大公共外交的力度,离不开信息传播渠道的拓展。CNC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都有其优势,搭建了对外信息传播的平台,为我国进一步开展公共外交拓宽了渠道。与此同时,CNC的开播本身也是我国公共外交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熊德 《中国记者》2012,(5):106-107
架起跨越时空的国际对话平台"‘聚焦两会,环球问答’。欢迎收看CNC中文台两会特别节目‘环球问两会’。""两会就像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户,可以看到中国繁荣发展的现实图景和充  相似文献   

12.
2010年7月1日,由新华社主办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英语电视台正式上星播出,继2010年1月1日覆盖亚太和部分欧洲地区中文台正式上星播出后,CNC成为全球9家世界新闻电视频道之一。2010年11月7日,CNC英语台成功实现面向北美地区的卫星电视播出。从2011年1月1日  相似文献   

13.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14,(1):2-3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节目将在泰国新闻频道播出2013年12月19日,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下属的中国新华电视控股有限公司与泰国新闻网(TNN)签署合作协议,CNC电视节目将在泰国新闻频道TNN 24播出。CNC向对方提供《中国新闻》英文节目,TNN 24将其译成泰文,每周播出一期中国新闻综述类节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英语电视台的正式开播,新华社电视新闻采集播发量已居于国际前列.但必须承认,CNC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机遇与挑战始终共存. CNC面临的挑战 一、虽然国际上冷战形成的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已经缓和,但并没有完全消失,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国际形象,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对华政策,影响着普通民众对我国的立场和观点.西方受众尤其是欧美大国的受众在接受来自中国的传播时可能还存在心理上的障碍.这个层面上,CNC的重点必然是要进行转化传播,而转化传播就传播过程而言,复杂而且艰难.  相似文献   

15.
赵庆  孙超  常莹 《大观周刊》2011,(47):43-43,82
数控机床一般由输入输出设备、CNC装置(或称CNC单元)、伺服单元、驱动装置(或称执行机构)、可编程控制器PLC及电气控制装置、辅助装置、机床本体及测量反馈装置组成。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  相似文献   

16.
媒体脸谱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英语台正式在美播出9月14日,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英语台(CNC World)在美国时代华纳有线电视公司平台正式播出,频道号为502。这标志着CNC英语台直接面向美国千万电视观众播出节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的发展速度让每个业内人大为惊叹。如今的CNC已经拥有500余名员工和两个24小时滚动播出的新闻频道,其中海外内容约占70%。每日新闻采集量已经达到800分钟,位列同类频道的首位。  相似文献   

18.
张玉超 《新闻传播》2012,(4):135+137
人类传播已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进行了有效整合;2009年12月31日,由新华通讯社主办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举行开播仪式,2010年1月1日,其中文环球频道正式开播,覆盖亚太地区和欧洲部分地区,同年7月1日,其英语环球频道正式上星播出。1CNC的迅速崛起不仅使中国能够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也对世界传播格局产生影响。本文拟从新媒体的特征角度出发,分析新媒体时代CNC崛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突发新闻事件报道中,信息源建设是核心的一步。新华社海外分社利用新媒体传播平台,通过社交网络、微博、线人联系机制等渠道拓展信息来源,在速度方面力争做到"时效领先全球"。同时完善新媒体发稿平台,通过建立新华网络电视台CNC丰富新闻报道形式,增加对新闻广度和深度的解读,使受众不因时空距离而对国际新闻产生陌生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新闻现场,感受到通讯社新闻在"快、广、深"三个维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正关于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诸多学者都曾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角度给予过论述。本文主要着眼于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研究现状,从其理论分析入手,以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具体实例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现状和问题,转换视角来探讨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国内外关于国际传播的研究按照传播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用"国际化""世界化"和"全球化"三个词来概括。然而,相较于"全球化媒介"(global med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